張鑫+王家寶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城鎮化已經和信息化、工業化、農業化統稱為“四化”,這充分顯示了城鎮化在城市發展過程中的突出地位。城鎮化不斷加快,城市人口不斷增加,城市土地資源緊缺,城市可利用土地的不斷減少。在這樣的背景下,努力提高城市土地資源承載力,確保城鎮化進程的穩步推進,對我國城市的發展有重要意義。所以,要分析我國城市可利用的土地資源、城市土地資源承載力的現狀,總結出城鎮化對城市土地資源承載力的影響,并提出土地承載力適宜性建議。
關鍵詞:城鎮化 土地資源承載力 土地利用
中圖分類號:F2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7-0060-01
一、城鎮化
城鎮化,體現著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中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在城鎮化高速推進的過程中,推動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但取得成果的同時,勢必會對城市發展帶來一些影響。例如大城市盲目且無序的肆意擴張,與城市土地可利用資源緊缺之間的矛盾,城市人口增加與城市生態環境破壞之間的矛盾,等等。城鎮化的發展其實與土地資源是密不可分的,土地緊缺是限制城鎮化的主因。
二、土地資源承載力
城鎮化的發展,必然會對城市土地承載力產生一定的影響。城市土地承載力不是單一的耕地承載能力,而是要將土地資源的自然屬性、社會和經濟屬性都包括進去。所以引用2005年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提出將土地資源承載力歸納為:“在一定時期、一定空間區域和一定的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等條件下,土地資源所能承載的人類各種活動的規模和強度”。土地自身的多重屬性決定著其承載能力強弱,但同時城市多元化綜合發展,人類對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生態保護會在更大程度上影響土地資源承載力。
三、城市土地利用
中國的國土資源情況是“緊缺”,這就意味著中國的城市土地利用要可持續地利用和盡可能集約地利用。城鎮化背景下,經濟快速發展,土地資源需求日益加大,城市規模超常規發展;城市土地粗放利用造成土地資源利用低效,給城市建設及社會經濟的快速、高效、穩定發展帶來了嚴重制約。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包括經濟、社會、生態三個方面,其中生態的可持續性是基礎,指出人類對土地資源的消費不能超過土地自身的承載力,對廢棄物的排放不能超過自然環境的接納力。
四、城鎮化與土地資源承載力間的關系
探究城鎮化與土地資源承載力之間的關系,就要談到一個理論,就是資源稀缺性理論。中國人口基數龐大,土地一直處于稀缺狀態。不斷發展的城鎮化進程,必然會對土地用途配比產生一定的影響。建設用地的擴張會在一定程度上對產業用地產生影響。所以,城鎮化的發展不應該影響農業用地的發展,應該保持原有的農業耕地總量盡量不變。從而達到農用土地資源的糧食生產承載力穩步提升。
另一方面,中國發展城鎮化,追求規模效應是不被提倡的。我們應該注重城市發展的質量與城市生態環境的協調性。解決城市土地使用效率粗放的問題,通過使土地資源的建設承載力和承載質量提高來完成。資源的稀缺性理論指出,城鎮化要穩步推進,不能短而快地發展,要慢而穩地使土地資源承載力持續提升,控制土地資源承載力的限度。
五、提升城市土地承載力適宜性的建議
(一)注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城市發展相一致
城市土地利用規劃是城市發展的依據,城鎮化背景下,進一步完善土地利用規劃體系。在實際應用中,根據城市功能、產業結構、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土地利用現狀等,預測土地需求。必須在同時加快土地市場化步伐,充分發揮地租在土地資源配置上的作用,強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城市總體布局和發展方向的控制作用。
(二)城市土地建設用地的合理利用
在城鎮化進程中,關鍵是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資源建設用地,維持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第一,建設用地的土地資源使用量應與城市總體發展規劃相協調。第二,土地建設用地應該與城市土地產業結構相協調。在城市建造的過程中,根據城市總體規劃,按部就班地實施建設,促進效能最大化。使城市人口分布、經濟布局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協調,實現城市治理效能的顯著提升。
(三)注重城市邊緣耕地的保護力度
在耕地保護方面,我國有相關的基本國策,“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使農村土地得以被保護。這里政府的職責主要包括:第一,努力調控城市建設用地的增加需求與農村土地利于減少之間的矛盾。讓農村土地得以有效利用的同時,避免農用耕地的建設,并且讓城市土地更加集約合理地被利用。第二,盡可能讓耕地占補平衡,將城市中難開發的備用土地進行復墾和整理,并且努力使耕地的糧食生產能力得以提升。第三,政府加大對農業的資金投入,調整種植結構。
(四)提高城市土地生態承載力
制約城市土地資源承載力的關鍵因素就是城市土地生態承載力,所以要想在城鎮化的背景下構建“宜居性”城市,必須使城市土地生態承載力得到提高。這里就需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努力提高綠化面積。
參考文獻:
[1]姚士謀,張平宇,余成,李廣宇,王成新.中國新型城鎮化理論與實踐問題[J].地理科學,2014(6):641-647.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