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佳 陳德俊


[摘要]目的探討左卡尼汀聯合輔酶Q10治療重癥慢性心力衰竭(CHF)對患者心功能、炎癥因子水平的影響。方法選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進行診治的120例重癥CHF患者,采用SPSS16.0生成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常規組各60例,兩組均給予強心、利尿、擴張血管等基礎治療,治療組同時加用左卡尼汀聯合輔酶Q10治療。結果治療后,治療組患者的LVEF水平高于常規組(P<0.05),治療組的LVEDd、LVESd、BNP水平低于常規組(P<0.05),治療組患者的hs-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常規組(P<0.05);治療組患者的總有效率90.00%高于常規組的76.67%(P<0.05)。結論左卡尼汀聯合輔酶010治療重癥CHF患者效果顯著、安全性高。
[關鍵詞]左卡尼汀;輔酶Q10;重癥;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
[中圖分類號]R54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2017)04-23-04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相關研究顯示CHF的發病率可達0.006%以上,且近年來呈現出了明顯的上升趨勢。臨床上CHF的發生發展可以導致患者病死率的上升,并導致不良臨床預后的發生。包括強心、利尿、擴血管等常規綜合性治療方案,可以明顯改善CHF患者的癥狀,促進患者病情的恢復。但相關研究顯示,對于重癥CHF患者,該臨床綜合治療方案總體有效率仍然不足60%,病情緩解率較低,復發率較高。左卡尼汀聯合輔酶Q10治療,可以通過改善心肌細胞供血、調節心肌細胞功能代謝,進而減輕氧化應激損傷,改善心臟泵血功能,促進病情的恢復。本研究通過選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進行診治的的120例重癥CHF患者,探討了左卡尼汀聯合輔酶Q10治療重癥CHF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進行診治的120例重癥CHF患者,采用SPSS16.0生成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常規組各60例。治療組60例患者,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齡49~79歲,平均(63.0±9.8)歲,CHF病程(6.6±3.2)年,紐約心臟病協會心功能分級(NYHA):Ⅲ級42例、Ⅳ級18例,入院時收縮壓(SBP)/舒張壓(DBP)(154.3±12.9)/(98.5±8.6)mm Hg。常規組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51~79歲,平均(63.8±9.3)歲,CHF病程(6.9±4.0)年,NYHA分級:Ⅲ級40例、Ⅳ級20例,入院時SBP/DBP(153.7±14.0)/(98.0±9.1)mm Hg。兩組患者的上述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CHF患者的診斷標準參考中華醫學會的分級標準;(2)患者的心功能NYHA的分級標準分級Ⅲ~Ⅳ級、左室射血分數(LVEF%)≤45%、心衰病史≥1年;(3)年齡≤79歲;(4)治療前取得患者或家屬的知情同意,研究設計方案獲得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的患者;(2)合并嚴重的心絞痛、心肌梗死、縮窄性心包炎、嚴重心律失常的患者;(3)合并其他相關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臟病、惡性腫瘤、內分泌系統疾病等;(4)對本研究應用藥物具有嚴重的過敏反應的患者;(5)伴有認知功能障礙、精神疾病史的患者。
1.2方法
常規組采用心力衰竭的常規治療方案,包括洋地黃、利尿劑、血管擴張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治療組在常規組的基礎上聯合左卡尼汀(Sigma-Tau Industrie Farmaceutiche Riuntite S.P.A,進口藥品注冊證書h20080514)2g,加入100mL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連續治療14d,輔酶Q10氯化鈉注射液(西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H20061135)250mL(含輔酶Q10,5mg)靜脈滴注,每日1次,連續治療14d。
1.3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心功能相關指標,左室射血分數(LVEF%)、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尿鈉肽(BNP)水平差異。
臨床療效根據治療前后的心功能變化進行評價:顯效:治療后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顯著的改善,患者心功能改善≥2級;有效:治療后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有所改善,患者心功能改善1級但不足2級;無效:心功能改善不足1級;惡化:癥狀加重,心功能分級降低。檢測并比較兩組患者的血清炎癥因子: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
1.4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16.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治療前后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臨床治療效果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心功能相關指標比較
經治療后,治療組患者心功能相關指標較常規組明顯改善,其中治療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數水平高于常規組(P<0.05),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左室收縮末期內徑、尿鈉肽水平低于常規組(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經治療后,治療組患者血清炎癥因子的表達得到明顯抑制,hs-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常規組(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比較
治療后,治療組患者臨床癥狀及心功能情況改善明顯,總有效率90.00%高于常規組的76.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不良反應觀察
治療組有1例出現皮膚瘙癢、1例出現惡心感,常規組有1例出現惡心感;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各種心臟病變、血流動力學負荷過重、炎癥等原因引起的心肌損傷,造成心肌結構或功能的變化,最后會導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引起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指持續性心力衰竭狀態。高血壓、高血脂癥及遺傳易感因素等,均可以促進CHF的發生發展,特別是在年齡>45歲的吸煙人群中,CHF的發病率更高,可較普通對照人群上升3~4倍。臨床上CHF的發生發展,可以通過導致心肌細胞泵血功能的衰竭,進而導致多器官功能障礙。一項匯集了182例樣本量的臨床回顧性分析研究顯示,洋地黃、利尿劑、血管擴張劑聯合β受體阻滯劑等CHF臨床常規治療方案顯效率不足30%,治療后的患者病死率仍然無明顯改善,且患者3個月內的再次入院率或者急性心肌梗塞等不良結局的發生率仍然可達15%以上,提示了其臨床治療的局限性。
心肌細胞對于能量的攝取或者利用功能的障礙,可以導致心肌細胞內線粒體氧化應激損傷,進而促進心肌細胞膜完整性的破壞,導致CHF患者病情的進展。左卡尼汀可以通過改善心肌細胞線粒體能量代謝,促進脂肪酸長鏈結構的有氧氧化,提高心肌細胞的能量供給,進而改善心肌細胞的代謝,減輕氧化自由基對于細胞膜的攻擊或者損傷;輔酶Q10可以通過促進心肌細胞膜的自身性修復,改善氧化呼吸鏈電子傳遞過程中的相關生化進程,進而提高心肌細胞利用氧的效率。已有的研究探討了輔酶Q10聯合左卡尼汀治療心肌梗塞的臨床效果,但迄今為止缺乏對于二者聯合治療CHF的臨床分析,本研究的創新性在于:(1)探討了治療后的血清學細胞炎癥因子指標;(2)揭示了治療后的心臟泵血功能的變化。本研究發現,治療組患者治療后的心功能明顯改善,心臟泵血功能明顯提高。泵血功能的改善可以降低CHF急性發作導致的全身多器官的缺血性壞死,進而降低病死率,同時治療后的治療組患者的心臟舒張末期心室內徑等指標明顯下降,提示舒張功能明顯改善,考慮到輔酶Q10聯合左卡尼汀可以通過在代謝水平改善線粒體利用氧的障礙,降低心肌細胞耗氧量,促進心肌細胞的修復,進而改善心肌細胞的收縮或者舒張功能。Mortensen SA等研究者通過回顧性分析了92例樣本量的臨床資料,發現在CHF患者中,聯合輔酶Q10聯合左卡尼汀治療,可以提高15%左右的心肌細胞射血分數,這與本研究的結論較為一致。超敏C反應蛋白(hvpersensitive C-reactiveprotein,hs-CRP)、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IL-6)、腫瘤壞死因子-α(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是CHF不良心血管結局事件的獨立風險因素。相關血清學炎癥因子指標的上升,可以提高CHF患者的病死率,特別是hs-CRP、IL-6等細胞炎癥因子的上升,可以通過加劇心肌細胞的氧化應激損傷,促進心肌細胞膜完整性的破壞,并導致心肌細胞等收縮功能障礙,促進心力衰竭的發生發展。本研究中治療后的治療組患者的相關血清學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hs-CRP、IL-6、TNF-α等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提示輔酶Q10聯合左卡尼汀治療CHF可通過抑制血清中炎癥因子的表達,進而減緩心功能的惡化,但具體的機制仍然需要后續研究的進一步探討,考慮可能與該兩類藥物聯合作用抑制單核細胞或者巨噬細胞等分泌hs-CRP、IL-6等有關,但也可能與抑制相關細胞炎癥因子通路有關。另外,治療組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可達90%左右,治療效果理想。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中報道的臨床治療有效率與Mortensen SA等研究者報道的數據存在一定的差別,考慮到樣本量的不足、臨床資料的收集偏移等,均可能導致了結論的差別。
綜上所述,針對重癥CHF患者,輔酶Q10聯合左卡尼汀可以提高臨床治療總體有效率,該治療方案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