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沖+賀強+劉紅麗+李琳



摘 要:文章總結了山西醫科大學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成功運營的原因,并對微信圖文信息統計數據和用戶反饋進行深入分析,旨在與同行分享經驗,為高校圖書館更好地把握新媒體營銷提供參考。
中圖分類號:G25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7)05-0035-03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微信;運營
在2016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躍用戶已達到6.5億[1],成為用戶最多的移動即時通信軟件。微信團隊積極推出微信公眾平臺,這一功能更是受到眾多機構、企業的追捧[2]。國內的圖書館相繼開通微信平臺,用于推送、分享館內信息,實現館員與讀者的實時交流,并且通過微信平臺提供圖書館各項服務[3]。與移動圖書館相比,微信公眾平臺的用戶覆蓋面大,使用率高,在開發模式下微信公眾平臺為開發者提供了更豐富的程序接口,開發者可以結合圖書館的各項業務調用這些接口,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開發微信服務程序,為圖書館用戶提供更深入、更細化的服務。圖書館微信已成為圖書館與讀者交流、為讀者服務的新的交互式服務平臺[4]。
1 山西醫科大學圖書館官方微信用戶增長概況
山西醫科大學圖書館微信公眾賬號自2014年11月認證成功,截止到2016年12月,累計關注人數為4,069人。在一年半的運營過程中,圖書館館員為增加用戶數和提高用戶黏性做了很多努力。2014年11月,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開通之初,正值山西醫科大學新校區“書馨苑”臨時圖書室開放之際,圖書館以此為契機,制作了許多圖書館官方微信二維碼張貼在“書馨苑”臨時圖書室,起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截止到2014年11月底,在一個月的時間內,關注用戶增長了715人。山西醫科大學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開通之初即運用微信提供的開放接口開發與館藏目錄OPAC的銜接功能,支持館藏書刊查詢(包括題目、責任者、主題詞和任意詞查詢)、綁定讀者借閱證、在借書目查詢、續借圖書、圖書館新聞瀏覽、圖書館資源更新查詢等功能。微信與OPAC系統的銜接,大大增強了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功能。在2015年和2016年的“4·23世界讀書日”期間,山西醫科大學圖書館舉辦了每年一度的服務宣傳周(月)活動。服務宣傳周(月)活動內容包括圖書館知識有獎問答、新書推薦、世界名著電影展播、用戶問卷調查、圖書館主題征文活動、“十佳讀者之星”評比、讀書知識講座等。圖書館官方微信以此為契機舉辦了兩次大規模的宣傳活動,通過關注有獎的方式激勵讀者主動傳播官方微信。經過兩年的努力,微信已逐步成為山西醫科大學圖書館與讀者溝通的主要渠道。在2016年圖書館建設及管理問卷調查中,64%的讀者希望通過微信與圖書館進行交流。微信的宣傳效應超過了以往任何一種網絡渠道,包括圖書館主頁、BBS、郵件推送、QQ和微博,可見微信除了在功能上的深度挖掘優勢之外,其信息傳播的廣度也是不容忽視的。
2 如何提高公眾平臺圖文消息閱讀率
任何一種微信公眾平臺的宣傳方式,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讓用戶關注微信。然而關注微信只是成功的第一步,如何留住用戶才是經營微信的關鍵所在。只有做到實用、方便,貼近用戶日常需求,才是微信經營的核心[5]。
2.1 OPAC系統功能是保持微信用戶黏性的核心競爭力
對于高校圖書館用戶來說,最大的方便莫過于館藏書目的查詢和個人在借書目的查詢及相關的衍生操作。多數關注微信的用戶均為深度用戶,他們使用微信都以查詢OPAC為主,與圖書館互動、在線咨詢為輔。從表1可以看出,綁定/解綁讀者證、館藏書目查詢、圖書續借功能菜單的點擊量遠遠高于微信公眾平臺其他菜單的點擊量,所以說OPAC系統在微信中的功能嵌入是保持微信用戶黏性的核心競爭力。
2.2 信息發布時間研究
山西醫科大學圖書館微信平臺于2014年11月正式建立,而讀者普遍關注微信平臺需要一定時間,其后才能形成較為穩定的關注群體。關注群體形成后,每半個月微信關注人數增量百分比保持較恒定的數值,故筆者選取2015年2月后的數據,以每半月一次的關注人數為抽樣,分別以三月、五月、十一月為中間值,對應查詢前半月、后半月的微信累計關注人數(C)、半月段續借人數(D),以此再計算各時間段對應的微信增量百分比、續借增量百分比。其計算公式為:微信增量百分比=100×(Cn+1-Cn)/ Cn。數據分析表明,圖書館每年三月、五月、十一月的讀者自助續借人數最多,具有“剛性需求”的特點。其中,三月續借峰值出現在開學前夕,這也是全年中最大的自助續借峰值。在這三個時間段,微信平臺信息發布人員要抓住機會,及時獲取、反饋和發布圖書館重要信息,而日常信息在17:00—18:59之間發布將具有更高的傳播效率。
2.3 親和化圖文消息的魔力
微信公眾服務平臺具備向所有用戶群發消息的功能,其中圖文信息是微信特有的,也是最常用并且最受歡迎的消息形式。由于用戶總數始終處于動態增長的過程中,每條圖文信息送達的用戶數均不同,所以用戶閱讀信息內容的人數占總體用戶數的比例可作為衡量圖文信息受歡迎程度的指標。2016年6月3日山西醫科大學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圖文消息閱讀人數對比情況見表2。
由表2可以看出,運用了當前網絡流行元素(包括網絡語言人物形象和精美圖片等貼近90后用戶喜好)展現圖書館親和力的圖文消息“【圕·重要通知】在宿舍,你就可以泡圖書館!”,其閱讀率達到了30%,分享人數也達到了43次,各項閱讀指標遠遠超過了其他兩個用詞官方的圖文消息通知。2016年6月3日所發布的“【圕·重要通知】在宿舍,你就可以泡圖書館!”(以下簡稱“親和帖”)這條圖文消息的內容是推送圖書館的遠程訪問系統開通使用的通知及使用方法。而在2016年5月25日以“【圕·通知】圖書館電子資源可以遠程訪問啦!”(以下簡稱“官方帖”)為題目的推送,雖然內容相同,但閱讀量明顯比較低。親和帖在官方帖9天后推送,僅僅9天時間,推送同樣的內容,因使用不同的語氣,親和帖的閱讀人數是官方帖的近3倍。親和帖的閱讀人數為999人,閱讀比例是29.8%,分享次數49次;官方帖的閱讀人數為389人,占總體送達人數的13%,由此可見,正確把握消息發布的語言是非常重要的。親和帖與官方帖推送7天的閱讀量衰減對比情況見圖1。
從圖1每日閱讀量上看,第一天是閱讀的峰值,隨后逐天衰減。親和帖在首天的閱讀量大幅高于官方帖。從圖1中的數據可以看出,親和力看上去似乎是有“魔力”的一種手段。面對90后學生用戶,圖書館想要達到良好的宣傳效果,就不得不改變以往官方正統的姿態,選擇貼近用戶的語言表達方式,拉近圖書館與用戶的距離,這也是山西醫科大學學生喜歡使用圖書館微信的原因之一。
3 結語
在當今的互聯網時代,圖書館服務理念也將向著智能化、網絡化方向發展,服務是高校圖書館的核心內容,也是建立智能化、網絡化圖書館不可分割的環節。每一次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都將給圖書館的服務理念、服務技術帶來新的突破與發展,這就要求21世紀的圖書館人具備與時俱進、突破創新的精神。新技術的使用,將給讀者帶來新的閱讀體驗,也更加符合當今讀者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第 37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2016-01-20]. http://cnnic.cn/gywm/xwzx/rdxw/2015/201601/t20160122_53283.htm.
[2]葉佩珍.我國高校圖書館微信服務現狀調查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4(12):80-84.
[3]孫翌,李鮑,高春玲.微信在圖書館移動服務中的應用研究與實踐[J].圖書情報工作,2014(5):35-40.
[4]王保成,鄧玉.微信公眾平臺在國內圖書館服務中的應用實踐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3(20):82-85.
[5]張楠,邊麗梅.微信在圖書館信息服務中的應用探析[J].圖書館研究,2013(5):83-85.
(編校:崔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