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超
摘要:培養低年級小學生的寫話能力十分重要,因為它關系到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筆者認為,從現實生活中汲取寫話資源,是提高小學生寫話能力的一條便捷之路。并具體從校內生活資源、家庭生活資源、社會活動資源、自然環境資源入手,探索提高小學生寫話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生活資源 小學生 寫話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7-0165-02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生活資源是多種多樣的。要想提高小學生的寫話能力,使寫話教學充滿活力,就必須讓學生深入現實生活,體驗生活,把寫話和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并且要教給學生利用現實寫話資源進行寫話的具體方法。
一、利用校內生活資源,激發寫話興趣
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把握好學生的校內體驗,利用好校內生活資源,對學生的寫話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在課上,教師可以利用校內生活資源,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并加以引導。例如要讓學生認識、了解蔬菜,光靠書中幾張圖片和教師的憑空描述,猶如紙上談兵。為了讓學生近距離地觸摸生活,筆者組織了一次“蔬菜聚會”,采用實物展示、溝通交流的形式。我做了課前布置:“明天蔬菜朋友們要到我們這兒來聚會,你準備怎樣介紹他們呢?請同學們自帶蔬菜,先分小組交流,再集中匯報成果。”由于有備而來,觀察交流時孩子們熱情高漲,興致勃勃,組內合作討論熱烈,組外互相補充。有的說蔬菜的名稱、顏色,有的說蔬菜的形狀,有的說它的做法,還有的居然說出蔬菜中蘊含的營養元素。孩子們內心的求知欲望和表達欲望被充分激活,“說”話也是精彩連連,借著學生的表達熱情,我鼓勵學生拿起筆,“寫”下他們“說”的話。
學生1:“同學們帶來的蔬菜可真多呀!有西紅柿,有辣椒,有茄子,還有大蘿卜。”
學生2:“今天,我認識了許多綠顏色的蔬菜,有香菜,有菠菜,還有豆角。”
學生3:“同學們今天拿來的蔬菜中,我最愛吃茄子和土豆。”
……
孩子們的話語雖很簡短,但能夠積極運用剛剛學過的“有……,有……,還有……”句式,同時從他們質樸語言中也能看出精彩的童真世界。
二、利用家庭生活資源,樹立寫話信心
家庭作為學生校外生活的主要活動空間,是學生感受濃濃親情的最佳場所,這樣的氛圍和空間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情可抒。因此,要想提高學生寫話能力,讓學生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寫話教學還應聯系他們的家庭生活實際,將家中的點點滴滴開發和“積攢”起來。教師鼓勵學生想想他們是如何幫助長輩干活的,并記錄在日記本上。在孩子們的日記本上,筆者發現這樣一篇:“今天,我幫媽媽洗碗,碗很多,可是我都洗得干干凈凈。媽媽看到了,直夸我是她的好女兒。聽到媽媽夸獎我,我真高興!”這是學生的真情流露,真心表達,正是家庭的濃厚氛圍,讓學生有了這樣的情感抒發。但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獨特感受,我們不能強求學生都要寫得成熟、精彩,要鼓勵學生說真話,抒真情。如有的學生會寫到:“今天,我幫爸爸洗腳,我很開心!”“今天,我幫奶奶掃地,我很快樂。”雖然只有寥寥數語,話語也很稚嫩,但這都是學生自己最真實的感受。
家庭生活中,一些親屬間的聚會也是提高學生寫話能力的良好時機,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多參與,并從中積累寫話素材。春節親屬聚餐是學生最感興趣并且最有話可說的活動,教師可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積極鼓勵學生記錄下聚餐的場景、人物、話語、心情等。學生有了體驗后,也就不乏優秀的篇目了。如:我最喜歡過年了,因為一到過年,哥哥姐姐弟弟妹妹都會到我家來玩。我們一起放鞭炮、吃糖果、做游戲,別提多開心了!(一年級學生日記)學生的描述豐富、有趣,字里行間洋溢著節日的歡樂和濃濃的親情。
對于學生來說,像這樣抒發自己對生活的真實感受,更容易激發他們的寫話興趣。如此持之以恒,學生有了寫話的興趣和信心,寫話能力也會有所提高。
三、利用社會活動資源,充實寫話內容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社會這一大環境,學生也需要從社會中汲取營養,而學生參與到社會環境中的最直接方式是體驗社會活動。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主動體驗。例如在節慶時節鼓勵學生跟隨大人走上街頭,觀察體驗,而后寫在日記本中。以下是兩則二年級小學生的日記:
今天是十月一日,祖國媽媽的生日。在這美好的日子里,大街上人山人海,熱鬧得不得了。爸爸告訴我,每個商場為了慶祝國慶節,這一天的商品都比平時要便宜好多呢!不過,商場里的人太多了,擠得水泄不通。
晚上,我和媽媽來到廣場上玩。發現五顏六色的霓虹燈照在草坪上,好像給它們穿上了水晶衣服,真美!廣場上的老奶奶在跳著歡快的舞蹈。小朋友們有的在溜冰,有的滑滑板車,有的在跳繩,玩得可開心呢!人們唱呀,跳呀,一起歡慶祖國媽媽的生日。
……
再如,小學生經常參加秋季果實采摘活動,教師要鼓勵學生寫出真實感受,正確運用學過的修辭和成語。以下是一則二年級學生采摘果實的日記:
今天,爸爸帶我和哥哥來到了大伯的柿子園。一進柿子園,我們兩個便不約而同地歡呼起來。啊!我們仿佛來到了柿子的海洋。滿架的柿子,散發出淡淡的香味,它們像一個個紅色的小燈籠,漂亮極了!我們都迫不及待地拿起袋子,在大伯的帶領下沖進果園,摘了好多。
……
從學生的字里行間我們體會到節日的氣氛和勞動的快樂,教師在評價時若能給予恰當的修改意見,并鼓勵學生勤動筆,學生的興趣就會被調動起來。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們就會積極參與到社會生活的體驗中來,這不僅調動了學生寫話的積極性,同時也充實了他們的寫話內容。
四、利用自然環境資源,積累寫話素材
由于低年段學生的年齡小,他們對所見所聞事物引發的思考都處于低水平上,同時缺乏對外界事物的觀察力,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親近自然,尋找靈感,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與想象力,激發寫話興趣和欲望,提高寫話能力。比如在學完二年級下冊以“春夏秋冬”為主題的四首古詩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自然,親身體驗季節的變化為他們帶來的不同感受。組織學生進行“尋找春天”“走近夏天”“擁抱秋天”“跟隨冬天”等活動,讓學生感受春之盎然,夏之喧鬧,秋之豐碩,冬之厚積。由于四個季節學生不能一時間都觀察到,所以教師可以鼓勵和指導學生記錄下當季的自然特點,并在下一個季節繼續新的記錄。如此,學生的觀察就有了動力,也培養了學生勤動筆的好習慣。在學生的記錄中不乏優秀的作品:
春天來了,老師帶我們來到田野里。我們看到小樹、小苗和小草,十分美麗。
夏天,小樹和小苗長高了,草地上有很多小花,美麗極了!
秋天,樹葉和小草變黃了,農民伯伯把金燦燦的玉米收回家,他們很高興。
冬天,下雪了,樹上和草地上都變白了。
同學們非常細心地觀察了樹、草、花的變化。在對學生給予口頭表揚的同時,教師可以進一步積極引導學生觀察不同季節人們的不同衣著、心情,以及同一事物在不同季節的狀態,等等,試著用比喻句“……像……”來說一說。學生們經過思考,在原來觀察記錄的基礎上,寫出:“春天的草地像地毯,夏天的田野像海洋;夏天我們穿裙子和短褲。冬天,我們要穿厚厚的棉衣和棉鞋……”學生的觀察、想象得到了自由發揮,寫話熱情十分高漲,有的甚至分成段落來寫。在寫話完成后,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展示朗讀,溝通、交流,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鼓勵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留心觀察自然中季節的變化,有了這樣的觀察體驗,學生就有了素材積累,在寫話課上也就有話可寫、有事可說了。以此為例,引導學生舉一反三,試著觀察、記錄其他的自然現象。
總之,生活中可利用的寫話教學資源豐富多彩,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開發和利用,從中探尋方法,進而充實寫話素材,提高寫話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0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讓·皮亞杰.兒童的心理發展[M].傅統先譯.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2.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