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凱
目前,教學資源開發多元化、多媒體手段運用綜合化、課堂教學內容生活化、教學語言生動幽默化、課堂活動形式多樣化成了當下思想政治教學的常態,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自主學習也成了教學改革的話題。筆者在教學中發現,基于公共參與政治核心素養基礎上的“小老師”教學模式獨具魅力,符合當下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適應當下學生樂群性以及勇于表現自我的心理,更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公共參與的政治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一、“小老師”教學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應有之義
基于以往“小老師”教學模式相關理論,結合當下政治教學實踐,筆者賦予“小老師”教學模式以新的內涵:這里的小老師可以指稱班級任何學生,即人人皆可為師。學生與生俱來就各有不同,有自己的智力強項和學習風格。所以可以針對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內容設置的不同,結合學生興趣和特點,讓學生自主自愿地選擇他們擅長或有興趣的內容,在課前準備、課堂教學,乃至課后輔導中扮演老師角色。
“小老師”教學模式更重視學生表達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能更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敢于充當老師角色,把所學、所思充分表達,從而提高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它不僅能更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可以讓學生在體驗成功、收獲成長的過程中關注社會、關注生活,提高公共參與能力和合作創新能力,促進學生成長。同時豐富多樣的教學風格和思想的碰撞也有利于開闊學生視野,促進學生全面進步。
二、“小老師”教學模式應用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優越性
“小老師”教學模式應用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是當下課改的應然之事,其在豐富和發展當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方式的同時,可以提高學生的公共參與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1. 捍衛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在當下的思想政治教學中,有相當數量的高中生習慣于扮演觀眾的角色,很少有機會和平臺去探索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探索知識的樂趣和創新意識日漸消磨。面對“機械式接受”的學習方式,即使是用功刻苦的學生,其學習質量和效果也遠遠不如在興趣的驅動下探索知識獲得的效果好。而“小老師”教學模式的應用彌補了當下的缺憾,學生可以在自我實踐中享受知識的探險,實現自身潛力的挖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2. 加強學生公共參與能力
教是為了不教,教學不應僅僅局限于知識的傳授,更應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營造一個能促進其成長成才的平臺,以適應當下社會之需要。學會學習遠比學習本身更重要,“小老師”教學模式可以為學生創設平臺,讓他們在公共參與中鍛煉自我、展示自我、提升自我,提高他們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敢于表達、動手操作等公共參與能力。
3. 發揮學生輔導的作用
源于相近的知識背景和相似的生活經歷,小老師和其他學生之間更容易交流和相互理解,在學生輔導方面,可以發揮其特有作用:課前引領預習、課中傳道授業、課后答疑解惑。小老師的講解和幫扶更容易為其他學生所樂意接受,特別是在老師面前不善言辭而在同伴面前能表達自己想法的學生。通過小老師的幫助,老師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把握學情。
4. 拓展學生的多元視野
“小老師”教學模式傾向于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探究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下高中思想政治課的經濟、政治、文化和哲學四大模塊都與生活息息相關,而且,縱觀近些年的高考試題,可以發現其中弱化了對知識背誦和識記的考察,強化了對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檢驗。高考文綜卷的開放類試題更多的也是源于生活實際和生活經驗。這些知識的獲得和能力的培養使得“小老師”教學模式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間。
一言蔽之,教育必須與時俱進,思想政治教學也必須敢于打破傳統,勇于創新。“小老師”教學模式定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培養學生的公共參與能力和創新精神為宗旨,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突破口,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多位一體地助學生成長成才。
責任編輯 羅 峰
見習編輯 王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