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莎
摘 要:世界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全球一體化程度的加深,隨之很多境外企進入我國,而境外企業的文化也對我國企業文化造成沖擊,不利于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進行。企業思想是促進企業發展的前提,為此,企業需要根據市場經濟的變化,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適應市場的變化。
關鍵詞:市場經濟;企業;思想政治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1-0162-02
當下,市場經濟已經呈現出全球化的特點,給企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讓人才成為企業發展的根基。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進行,能夠讓員工了解企業文化,提高工作的積極性。現在,市場經濟體制仍有待完善,企業要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使其成為企業的支撐,促進企業向前發展。
一、市場經濟下的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現狀
市場經濟的發展,優化了企業外部環境,這一環境讓企業面臨著很多挑戰,特別是企業思想政治受到外界的沖擊,給工作的展開增加了難度,讓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諸多難題。
(一)管理者缺少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企業管理者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會把企業的利益放在首位,包括企業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但隨著新的社會形勢的出現,企業工作中的不足也變得更加明顯,像是管理者并未掌握科學的教育理念、教育特點不明顯等,這些都會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阻礙;同時,教育對象過于寬泛,沒有針對性,形成只要用管理規范約束員工的行為即可的管理意識。而有的企業已做了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但并未發揮應有的作用[1]。
(二)企業員工很少參與思想政治工作
企業員工在長時間的工作中,逐漸形成了只要做好手中的工作即可,無需關注其他內容。全球化的發展,加快了世界文化傳播的速度,影響著我國文化,形成不同的文化潮流,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其中就包括企業職工,在這種社會風潮的影響下,員工很少關注企業的利益,多以個人利益為主,忽略了企業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企業思想政教育方式陳舊
大部分企業的教育都存在教育內容寬泛、教育對象缺少針對性、教學方式陳舊等,其中教育方式陳舊是主要問題。企業的教育方式多會用文件的方式傳遞,把教育內容以文件的形式下發到企業員工手中,以紙質文件為主,但信息技術已經在社會各領域廣泛應用,形成數據經濟,而這并未得到企業的重視,也忽略了企業員工的主體地位。接受教育的人員只能被動接受下發的內容,這是單方面的教育,而且這種教育方式也不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沒有與實際工作聯系在一起,得到的只能是企業員工的抵觸,而不是積極接受[2]。
(四)企業管理機制不健全
現代企業確定的內部管理制度,必須與企業發展環境相符,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選擇管理制度的內容。而對于企業的黨組織來說,需要根據市場的變化,及時調整不同管理方案,規范企業員工的行為。但實際情況卻是,我國一直缺少完善的法律體系,導致思想教育工作脫離社會發展,與社會發展不符,對人們的約束功能變弱。
二、市場經濟下完善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
讓企業的思想政治教育與經濟發展相結合,從企業發展的角度發揮企業員工的價值,使企業員工產生歸屬感,增加企業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另外,教育工作必須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提高企業的教育水平,豐富企業的文化內涵。
(一)以人為本
當下,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基礎,只有做好企業的人才建設,才能夠真正促進企業發展,保障企業的利益。為此,企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給員工人文關懷,了解員工的真正需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實處,從員工的角度思考問題,幫助員工解決生活與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讓員工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通過這一方式,體現員工的價值,給員工正確的引導,把員工作為企業發展的動力,為員工服務[3]。
(二)創新教育方式
為了提高教育的水平,企業必須實現教育方式的創新,根據市場經濟的變化,改變自身的教育理念,樹立新的思維方式,為企業發展提供動力。在教育內容的選擇上,要求企業客觀分析員工的思想政治基礎,根據不同的基礎,把員工劃分成不同的層次,針對每個層次制訂不同的教育內容,以符合員工的實際需求,讓員工全部參與到教育中來,強化員工的競爭意識,使教育對象具有針對性。在教育方式的選擇上,企業要結合原有教育方式的優勢,結合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特點,實現兩者的結合,讓教育內容更易被員工接受,產生歸屬感,創新工作方式,使企業文化向多元化發展,增加企業的文化活動。
(三)讓教育內容貼近員工的生活
一些企業的思想教育工作都是理論為主,脫離了實際工作的范疇,造成企業展開教育工作時,出現很多意料之外的問題,針對這一情況,要求企業在市場經濟的引導下,讓教育內容貼近員工的實際生活,從實際生活的角度選擇教育的內容,與工作緊密結合,以企業發展的重點和難點為核心,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氛圍,在這個氛圍中,員工會充分發揮自身的價值,增加企業的凝聚力,讓企業更加團結。
(四)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
企業思想政治建設,需要企業的黨組織發揮自身的作用,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讓教育機制順利運行,組建一支有專業政治素養、業務水平較高、良好作風的管理隊伍,強化管理人員的意識,由小組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明確管理人員需要承擔的責任與義務,用管理制度約束管理者的行為,并根據企業內部結構的變化進行適當調整,完善管理機制中的不足。另外,企業還要建立問責制,一旦出現管理上的失誤,負責這一內容的管理人員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提高管理者的建設水平,同時也可以提高企業整體的管理效率,加強企業管理的建設。
(五)思想政治內容與企業文化融合
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會形成自身特有的企業文化,是企業的積淀。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的文化也在不斷豐富,豐富文化內涵,是精神文明的一種。思想政治教育也屬于精神文化的范疇,為此,企業要讓思想政治與企業文化相融合,讓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用人文精神促進企業發展,增加企業的經濟收益,讓員工在舒適的環境中工作。同時,企業要組織一系列的文化活動,這些文化活動能夠增加企業文化的魅力,感染員工,使員工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完善企業各方面的建設。
市場經濟背景下,社會出現了新的發展形勢,而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不足也凸顯出來,像是管理者缺少合理的思想整合教育理念、企業管理機制不健全等。因此,企業要以人為本,創新教育方式,讓教育內容貼近員工的生活,并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切實做好企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進企業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秀榮.市場經濟背景下的企業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世紀橋,2015,(3):55-56.
[2] 魏艷華.市場經濟背景下的企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東方企業文化,2015,(7):156.
[3] 付永崗.新市場經濟環境下煤炭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4,(17):40-55.
[責任編輯 興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