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義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能力提升,城市建設也與時俱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城市進行建設時,需要通過科學規劃設計,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城市規劃設計的好壞關系到最終建設成果,體現在城市形象上。城市規劃關系到城市未來發展與定位,良好的規劃是城市發展的基礎,目前來看,我國一些城市在發展過程中,依然存在許多問題,給城市發展帶來阻礙,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導致城市限于發展困局,不能滿足新時期、新形勢的需求。為了保證城市健康良性發展,則要根據城市功能做好定位,更新理念,通過良好科學的規劃設計,推動城市向前發展。文章主要通過對城市規劃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全面提出適應新形態的環保、生態規劃理念,保證城市規劃設計符合時代需求,滿足市民需要。
關鍵詞:城市規劃;創新;可持續發展
城市發展離不開良好的規劃,只有經過規劃設計的城市,才能確保可持續發展的建設方向。隨著我國城市發展建設,越來越多的城市已經導入了新理念、新思維,把城市規劃作為城市發展的前提保障,通過規劃,做好功能定位與規劃,使城市更加適宜工作與生活,完善了城市運行功能,增強了城市活力與吸引力,推動了區域經濟良性發展。城市規劃主要是根據城市實際,做好規劃方案設計,對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空間布局、未來發展方向等做好設計,然后通過合理組織、科學施工,創造良好城市生活和生產環境,滿足經濟發展需要。實踐證明,我國許多經過規劃的城市,通過設計后,使城市定位更加清晰,功能更加明確,全面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位,對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政治建設、文化生活、旅游休閑等方面有著良好的促進。沒有良好的規劃,就會對城市形象大打折扣,影響城市綜合實力,給城市造成不必要的負面效應。
1 當前城市規劃的弊端
目前來看,各個城市均存在一定的問題,新城發展給老城帶來的危害較多,破壞較重,使城市建設違背了規律,城市規劃設計不到位的問題造成了城市建設的不和諧。
1.1 歷史建筑保護不力,城市文化風貌遭破壞
對城市而言,城市的歷史是城市的名片,是城市的形象特征,沒有歷史的城市是沒有厚重感的。我國各地城市均有著不同的歷史文化,這是我國的重要財富,更是世界的財富。從宏觀上看,自從解放以來我國城市傳承著城市文脈的歷史古建筑和遺跡曾經有過幾次嚴重的破壞情況,第一次破壞是解放初期到大煉鋼鐵這一時期,這一時期經過戰爭的洗禮,一些歷史受到炮火的破壞,導致建筑上的重大破壞;第二次則是改革開放之后,一些城市為了展示建設速度,體現城市形象,向外國學、向現代化進,借“改造舊城,消滅危房”等口號,把城市內的一些僅存歷史建筑拆除了,造成了城市風貌永久性的、滅絕性的毀壞。
1.2 不注重保護環境,城市生態環境污染嚴重
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的生態系統,但是,進行城市發展擴充的過程中,卻出現了大面積毀壞自然的情況,使自然生態出來不平衡,人類活動導致的自然問題需要幾十年或者百年才能得以治理。城市人口生活八成以上的城市污水、垃圾得不到有效處理,污水直排會造成城市內部污染,流向城外后,則會導致周邊農村河道、地下水源嚴重污染,使自然生態系統失去平衡,形成了惡性循環,我國城市發展對生態破壞的嚴重性與治理的緊迫性更加突出。
1.3 受傳統思想影響嚴重,區域規劃協調不健全
在傳統城市建設中,往往存在錯誤的思路,傳統意識中認為,城市建設需要大而全,所以就不斷向外擴展,但是城市承載能力卻不斷增加,導致城市無法容納眾多的人口,城市承載壓力加大,造成交通堵塞、生活困難、消費增高等問題,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對城市進行規劃時,一些規劃設計人員老思維,舊思想,仍拘泥于“城市規劃”的舊框框,忽視了城市與周邊城鎮的協調發展,只有一個大的城市,卻沒有周邊協調發展的配套小城,這種“只見單個城市,不見區域城市群”的傳統思維,使城市發展無法形成良性循環,城市功能越來越差。
1.4 城市規劃不起作用,城市發展調控得不到提升
城市建設需要科學規劃設計,但是,一些城市建設時,“規劃失效”的問題已經顯現,規劃時間過長,建設速度過快,城市建設規模已經完全突破原定框架,提前完成規劃的問題是每個城市面臨的主要問題,造成規劃與現實的不和諧。二是總體規劃實施進程滯后于規劃期限,本已經進入規劃的,但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卻不能如期完成,導致每一步驟不能合理布局和相互銜接。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城市道路規劃的問題,道路建設修了挖,挖了又修,沒有綜合規劃與設計,想當然進行修路改造,難怪老百姓戲稱城市道路像是安上了拉鏈,想拉就拉開了。
2 城市規劃創新與發展
城市規劃需要與時代同步,與現實相符,這樣才能規劃設計出符合人居工程的城市生態,提高城市吸引力,滿足人們工作生活需求。
2.1 更新規劃理念,保護生態協調
要想保證城市建設合理性,則需要在城市發展建設上考慮生態環境需求,注重生態環境的需要,這是未來城市發展理念的方向,當前,進行城市規劃設計時,就需要不斷創新理念,把設計規劃理念向生態環保方向轉移,形成人類活動與生態環境健康發展,保證城市生態平衡?!皡^域綠地”是全新的理念,更是城市參考的一個新概念,區域綠地主要是指為保障區域生態環境安全,突出地方人文特色和改善城鄉環境的整塊景觀,綠地區域需要劃定整塊,在一定區域內設立,形成一個長久、持續的嚴格保護區域,限制人類開發建設,對生態進行良好保護,這種規劃理念重視自然和人文的結合,是一個有著區域影響的綠色開敞空間。
2.2 注重歷史保護,體現城市文化
城市經濟總量的提高,對城市發展有良好的促進意義,城市不斷進行基本建設和舊城改造,這是城市發展的必然,更是城市建設的需要,城市建設速度近年來越來越快。要想做好城市科學規劃,則需要城市規劃部門從規劃入手,制訂法規,健全機制,保護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需要突破原有局限,更新理念,任何放棄經濟建設,也要保護好城市文化、保護歷史建筑,形成特殊的保護街區。結合新時期現代化城市建設的思維,增強歷史責任感,對有價值、有特色的老建筑、老街區進行全面保護,不能讓后人留有遺憾。作為一級城市管理人員、城市規劃工作者是有責任對這些建筑進行保護的,只有保護建筑完整保存下來并合理修繕,才能成為體現城市形象的標志,成為城市秉承歷史文化底蘊的重要載體。
2.3 提倡節能意識,注重持續發展
城市可利用的面積不斷縮小,人們生活空間密度增大,這就要求對建筑進行科學設計,保證建筑設計更加合理,確保城市高效率、高質量運行,對人們工作與生活來講,建筑是焦點,節能則需要從建筑開始。城市規劃建筑應當倡導節能建筑設計和運作,極力避免“光污染”,為人居生活努力營造健康、舒適、高效環境;需要引入先進理念,利用空氣動力和大氣氣象學進行空氣凈化,保證達到環保需求。對人造材料進行運用,利用環保材料和技術做好建筑的保溫隔熱、節能防污,使高新科技和傳統材料完美結合。當前,城市生態節能可選擇較多,地源熱泵技術、太陽能及燃氣補能系統、輻射吊頂技術、內遮陽節能系統、綠色材料及保溫體系、屋頂花園、節能照明系統、智能控制即時展示系統、雨水收集系統、太陽能熱水系統十大綠色節能等技術越來越被廣泛采用。
3 結束語
城市規劃是城市發展、城市保護、城市生活的綜合性體現,需要更新觀念,適應時代要求,在規劃設計上注重節能、環保要求,保護歷史、保護文化,形成公眾參與效果,促進城市科學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仇保興.復雜科學與城市規劃變革[J].城市發展研究,2009(04).
[2]韓增林,劉天寶.城市規劃轉型的整體性和系統性[J].城市問題,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