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淑萍
英語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英語知識和技能的訓練主要場所;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念、習慣和能力也主要通過課堂教學實現。因此,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十分重要。以下是本人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方法。
一、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葉圣陶先生說:“嘗謂教師教各種學科,其最終目的在達到復需教,而學生能自為研索,自求解決。因此老師教的時候,不能全盤授與,而是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乃為善教者也。” 這無不說明了教師應想盡辦法,引導啟迪學生,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和練習,讓每個學生都有享受成功的喜悅,充分調動他們積極思維的欲望和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所謂教師之引導作用,蓋在善于引導啟迪,俾學生自奮其力,自致其知,非謂教師滔滔講說,學生默默聆受。”
體現主體性教學的具體教學方法:
1.確定教學目標。確定目標這樣學生才有參與教學活動的動力,動力越高,語言就學得越快,也越好。因此教師應該圍繞已制定的目標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能力,增強參與動力,激活參與主體,激發學生興趣,授以學習方法。
2.創設任務進行教學,增加學生參與的機會。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習的任務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體。教師從多角度、多層次、多形式地進行指導,多方面激勵學生完成任務,從以教師為中心的“講解式”轉向學生為主體的“任務式”教學。
學生經過具體的操作,獲得一種主動的、探索式的認知體驗,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語言技能,最終發展為適用語言的能力。
3.創造主動參與條件,優化課堂教學。充分發揮學生預習的作用,指導學生在預習時獲得正確的的見解,培養學生辨疑、質疑的能力和習慣。教師應更新觀念,“要使教育過程成為真正的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成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過程”(杜威)改變過去一言堂和越俎代庖的現象。更應該重視討論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通過開展討論,把學生的被動變為主動,形成了人人有事做,個人動腦筋的學習情境。這樣有利于創設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
二、不可忽視情感投入的重要作用
教師不只是傳授知識,還要注意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古人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將學生由被迫學習轉為愿意學生,能調動學生更大的積極性、主動性,使自己的教學有更大的成果,學生有更大的進步。因此教師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信任學生,尊重學生。情感是人的行為的動力系統,是一種很強的內動力。如果教師本人沒有高尚的品質,不用真心善心去真誠地對待學生,一味的批評責罵,其在學生們心目中的位置,及其所教學科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情感交流是進行英語素質教育的潤滑劑。只有師生心與心之間進行平等的交流,教師拋棄“師道尊嚴”的權威,善于傾聽學生的想法、意見,讓他們感受到所受到的尊重和信任,才能使學生滋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勇氣和力量,大膽求新,積極思維,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
2.樹立教師良好的形象。桑德拉·伊諾斯曾記錄過學生眼中理想教師節評論:a.一個好教師他不應言行高傲,不要像命令仆人似的命令我們;b.他知道的東西應該比書上的內容多得多;c.他必須喜歡我們,要知道,我們一眼就能看出來他喜不喜歡教書;……一個責任心強、教學效果良好而又關心學生的教師,學生聞其名,在心理上就會產生“愛屋及烏”的“暈輪”效應,即會使學生把尊敬教師的心理體驗遷移到對其所教科目的學習上。因此教師的教學方法、工作精神和業務水平對學生學習技能、知識的質量起著重要作用,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形象,也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珍惜這種感情,抓住機遇,使學生感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用,以更有利于強化最初萌發的敬師與好學的連帶心理機制。
3.多鼓勵、多表揚。鼓勵和表揚是消除學生的自卑感謝、增強自信心及培養學習興趣的一劑良藥。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緊緊地抓住每一次機會,對學生及時作出積極的評價。心理學家已證實,表揚做得好的比懲罰或批評做得不好的學生更能鼓勵他們把學習搞好。特別是后進生,他們由于怕犯錯誤或出丑而不敢說,要通過表揚他們所取得的小小進步鼓勵他們,使他們產生真正的學習欲望。
三、重視語境教學
運用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語言情景。語境對語言理解起著巨大作用,真實的情景能將真實的生活帶進課堂,為學生感知環境中的真實用語和分析相應的相互作用影響下的自行和他人的行為舉止,提供了一種特殊的表現手段,使他們能充分地運用學過的語言來表達思想,達到語言傳遞的目的。
它具有解釋性或制約性。在教學中,教師應從微觀到宏觀的角度,來分析說話人與聽話人共同擁有的背景知識,包括詞組語境、句子語境、段落語境和篇章語境,以及與言語交際相關的整個自然、社會文化環境。
進行語境教學注意事項:(1)設置恰當語境。(2)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要有趣味性。(3)循序漸進。
總之,教師不但要注重過程的實踐摸索,使學生成為操作學習過程的主人,而且要用愛心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伙伴關系。課堂教學是學生認知的發展過程,更是學生人格發展的過程。只有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使學生感到輕松、愉快、自由,愿意參與活動。使學生成為操作學習過程的主人。讓他們在主動獲得知識的實踐過程中,更好地發展能力、品質、智力、意志和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