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楊歡++譚春俊++張璐++鄭小蘭++孟鴻雁
【摘要】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日趨推進,對養老服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老齡化問題的研究,國內大部分學者側重于探討分析人口結構、養老服務等方面的問題,而對于如何提高老年人的消費能力,提高老年人的養老品質等這類問題研究的文獻并不多見。本文借鑒日本成功的養老經驗,從養老保障體系建設、專業人才培養、組織形式等方面入手,探討加快發展我國養老服務業的有效途徑。有助于我國養老服務業科學化、產業化發展,使老年人實現品質養老。
【關鍵詞】日本 養老保障體系、養老服務人才培養體系 NPO 居家養老
【中圖分類號】G6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5-0065-02
The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of Japanese Specialized Pension Service
【Abstract】 With thedevelopment of Chinese aging problem, the need of pension service is expanding rapidly , which places higher demand on the pension service level. most domestic scholars focus on analysis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pension service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roblem, therefore there are few articles on how to raise the consumption ability and quality of the elderly. Based on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Japa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ffective ways mainly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old age security system, elderly service talents cultivation system and the form of organization to speed up the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growth of Chinas pension service..
【Key words】Japan; pension service guarantee system; elderly service talents cultivation system; NPO; Home care
我國老年人不同消費水平、不同身體心理狀況所需提供的多層次化、專業化服務的需求與養老人員匱乏、社會力量薄弱、養老模式單一等供給不足矛盾突出。日本是亞洲最早進入了老齡化社會的國家,正是養老服務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劇促使日本“銀發經濟”蓬勃發展。日本經過30多年的探索與實踐,養老服務業已經形成了一個較為成熟的體系,在居家養老、專業人才培養、服務標準化、制度建設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且我國與日本文化傳統相似,因此,日本養老服務專業化的建設對我國有著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什么是養老服務業
養老服務業是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顧和護理服務,滿足老年人特殊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服務行業,它是以養老產品和服務為主體,以政府為主導,營利、非營利組織積極參與,主要涉及醫療服務、康復護理、老年健身、養老保險、健康食品、老年用品、休閑娛樂等眾多方面,具有公益性,更具商業性。
二、老齡化社會背景下的日本養老服務專業化發展舉措分析
日本的9月15日為老人日,到同月的21日作為 老人周。由此可見對老年人群體的重視,日本養老服務業已經形成了一個較為成熟的產業鏈。其形成和發展離不開完善的養老保障體系、系統化的人才培養、多元化的養老主體、規范化的養老機構及科學化的養老模式。
1.成熟的養老保障體系是其專業化的保障。日本的養老保障體系以介護保險、醫療保險、年金保險制度為核心
介護保險制度主要面向40—65歲(不含65歲)、65歲以上兩類老年人,第一類老年人的保險費政府負擔50%、個人負擔50%,個人平均每個月繳費約188元,第二類老年人的保險費由政府承擔50%,剩下的50%由用人單位和個人承擔,個人平均每個月繳費約172元。其待遇是給介護對象提供勞務及實物,享受待遇時個人需承擔10%的費用,其中提供待遇的標準按兩種介護類型分為7個等級,且每個等級對服務時長、服務內容都進行了精確化規定。
醫療保險制度主要面向所有國民,個人承擔30%、政府支付70%,個人只需按收入的8%繳納,醫療保險一人支付惠及全家,家人生病住院時亦可報銷70%—80%。而個人只需支付10%的費用,是支付老人疾病治療費用的重要來源。
年金制度主要包括公的年金、私的年金制度。公的年金主要分為國民年金(是基礎年金,面向所有國民)、厚生年金(針對工薪階層員工)和共濟年金(對象為公務員)三部分。私的年金即為企業年金(作為公共年金的補充,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雇員退休后較為富裕的生活)和個人年金(主要指購買保險、儲蓄等)。它成為了很多老年人生活保障的主要來源。
2.養老人才的培養專門化是其服務專業化的核心體現。養老人才的專門化主要體現在數量和質量上
在人才數量方面,1971年日本厚生勞動省提出“社會福祉設施緊急整備五年計劃”,之后頒布及施行《介護保險制度》及《殘疾人雇傭促進法》等,使得養老人才數量、質量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在人才質量上,日本政府從法律上對養老人才標準、相關人員資格認證機制、院校及專業的設置進行明確化規定。1987年日本頒布《社會福利士和介護福祉士法》,從1989年起日本開始實行國家資格認證考試,經過多次改革,日本形成了系統化的養老人才培養體系,其中介護福祉士培養方式分三種,第一種是針對有三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需培訓六個月(450小時)以上;第二種是通過培訓機構,需進行兩年時間的學習(1850小時);第三類則是通過福祉類高校來培養,必須修完三年以上的課程(1855小時),從而參加國家資格考試;而社會福祉士(從事管理工作)必須修完6個月的必修課后參加國家資格考試,社會福祉士獲得資格認證后,再經過兩年半的學習修完必修課程,可以參加新的國家資格考試從而在相關機構從事管理工作。正因有如此系統完善的專業化的人才培養體系,日本的養老服務專業人員呈逐年增長趨勢,2015年已達到近200萬人,預計到2025年,日本的養老服務人員將達到237—249萬人。
如今,日本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由醫師、看護人員、介護人員、理學療養士、作業療法士、機能訓練指導員、生活相談員、介護支援專門員等8個職種構成,且都有相應的資格等級認證機制及培訓機構,另一方面,日本各都道府縣積極促使專業人員和用人單位雙方需求信息匹配組織機能強化,挖掘潛在的人才資源,促進具有相關知識、技能的專業人才再就業。
3.養老主體的多元化是其鮮明特征。由中央政府、各都道府縣、市町村提供養老設施,以老年人為主體、政府為主導、市場為主要力量、鼓勵民間組織(如社會福利協會等)、NPO(非營利組織,其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志愿者及其組織,主要由家庭主婦、大學生及健康的老人組成,二是企業式養老服務)積極參與,從老人的心理、生理狀況出發,根據其消費習慣、消費水平、消費偏好、消費領域提供多元化、專業化服務。其中NPO在養老服務中擔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NPO以公益服務的宗旨,向老年人提供從心靈出發細致、全面的服務,在為老人提供服務的同時盡量做到以老人為主體,例如組織老年人參加活動、積極參與養老護理預防工作(并成為重要的推動者)、與老人聊天、散步等這些微不足道卻實實在在的服務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極大提高,使需要護理、需要支援狀態的老年人數量降低約一半,充分彌補了政府、市場部分功能的不足。
4.居家養老模式的科學化、養老機構規范化是其服務專業化的重要體現
居家—社區養老是以家庭為核心、以居住社區為依托、以專業化的服務為在家居住的老年人提供以日托、上門服務、短期入住、長期居住等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的一種科學模式,并呈現出小規模、多功能的特點,主要有兩種形式:第一種是由專業的養老服務人員上門為老年人展開日常照料工作。第二種是以嵌入式模式在社區創辦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日常服務。目前這種養老模式不但可以減少家庭養老負擔,而且滿足了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及尊嚴需要。
在養老機構規范化方面,日本政府頒布《社會福祉法》、《老人福祉法》、《老人保健法》等相關法律,從立法層面規定了養老機構的準入標準、管理及運營。日本養老機構按其功能不同大致分為三類:養老護理福利機構、護理保健機構、醫療護理機構,其中養老護理福利機構占養老機構總數的一半以上,主要針對需特殊照護服務的老人,為其提供日常生活幫助及以肢體鍛煉、健康管理、康復等護理程度較輕的服務;護理保健機構主要面向需要長期照護服務的老人,為老年人提供護理照護、日常生活照護、醫療管理等服務,必要時還可以得到治療照護;醫療護理機構則主要是提供康復管理、護理照護、個人照護、肢體鍛煉及其他必要的醫療照護等專業長期照護服務的療養型養老機構。日本規范化的養老機構不僅滿足了老年人不同消費水平、不同身心狀況的需要,也促進銀發經濟的迅速發展。
三、日本養老服務專業化對我國的啟示與借鑒
1.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健全養老保障體系,加強養老機構運營、管理、評價機制的建設。目前我國有關養老服務的法律法規,僅《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和《關于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的意見》等為數不多的法律、政策。而從日本養老服務專業化進程來看,法律在日本養老服務專業化發展中起到了基礎性作用,因而,我國首先應該建立健全養老服務法律政策支持體系,一方面,從社會保障到養老人才培養,從市場監管到養老理念的倡導,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使老人的生活質量、護理人員的服務專業技能及服務質量、養老設施的規模、類型、護理度都在國家層面上得以法制化、規模化、精確化;另一方面,對行政機構權責、職能加以界定,明確責任主體,提高服務效率。這樣有助于明確養老服務業的地位,并使其推廣及普及。
2.注重養老人才隊伍的建設。專業養老人才隊伍是實現社會化養老服務專業化的重要基礎,而養老人才服務理念、學科體系及職業資格認證體系建設是其三個重要方面。我國應倡導服務人員實行“助人自助”的理念,即幫助實現自己,使老人更有尊嚴的生活下去;積極建立全國統一的養老人才管理中心,提供專業培訓機構,鼓勵各大高校開設養老相關專業,建立全國統一護理人員就業網站,完善養老護理職業資格認證、評價機度,并進一步細化職業資格認證的類型標準,促使養老人才認證機制更加全面規范;在政策上提高對養老服務人員的補貼力度,在薪酬、稅收方面予以法律保障、從而為養老人才隊伍建設提供優質的環境。
3.積極推廣居家養老模式的發展,并使其實現產業化經營。相對而言,我國居家養老屬于比較薄弱的一部分,因而我國應采取漸進式發展道路。首先,利用現有的社區服務機構,增加其養老功能;其次,推廣O2O管理模式,把居家養老模式與互聯網商業模式相結合,并建立老年人口信息數據庫使各機構、各社區信息互通;最后,政府應積極鼓勵養老機構的服務功能向社區延伸,從而促使建成以機構、社區、家庭為核心的養老服務支援體系,使老年人根據其不同的消費習慣、消費水平、消費偏好、消費領域選擇不同層次、不同內容、滿足不同需求的社會化服務。
4.促進不同社會主體參與社區養老服務,鼓勵NPO在養老服務中的作用,以政府支持、市場運作、NPO及社會其他力量積極參與促進養老服務的發展。我國NPO組織總量大,但在養老服務領域較少涉及,且NPO組織人均量較少,嚴重制約我國養老福利水平,因而我國應加大對NPO組織的支持力度,制定相關法律法規,確立其法人地位,使其運營合法化,政府可以在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方面予以支持,發揮NPO在養老服務相關方面的輔助作用,同政府和地方攜手促進醫療、護理、福祉事業的發展,積極推進面向地方的護理體系,另外,加強對NPO組織成員的教育培訓工作,普及護理知識,對養老服務事業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四、總結
養老服務專業化建設中,政府應承擔主導作用,完善養老保障體系,提高老年人消費能力,對養老服務機構及服務提供者給予相關政策的支持、法律的保障,培養和儲備長期護理服務人才,引導NPO發揮輔助性作用,整合民政,福利,醫療等各方面的社會資源,才能真正實現科學養老、產業養老、品質養老。
參考文獻:
[1]周厚秀 周明芳 廖建梅.日本養老制度介紹及對中國的啟示[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4年05期.
[2]康越.日本養老人才隊伍建設簡析[N]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3期第40卷P58-P62頁.
[3]魏華林,金堅強.《養老大趨勢:中國養老產業發展的未來》[Z]2014年.
[4]日本內閣府:平成19年版高齡社會白皮書[Z].東京:行政,2007:2-21.
[5]楊丹娜 李中秋 陳華 陳建蘭.發揮商業保險作用建立可持續的養老體系[J].勞動保障世界,2015:20-22.
[6]姜茉然. 日本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培養體制特征及啟示論略[J].戲劇之家,2016年07(上期)236-237.
[7]安立清史.福利NPO的社會學[M]東京:東京大學出版社,2008: 111-145.
[8]丁建定,李猿.論中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的核心問題[J].探索,2014年第5期.
[9]宋健敏.日本社會保障制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10]田原.日本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經驗與啟示[J].當代經濟,2010年5月(上)40-41.
[11]郭紅艷,王黎,彭嘉琳,謝紅.日本養老機構服務質量評價研究進展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海外評介,2013年05期99-101.
[12]雨森孝悅.NPO:非營利組織的制度·活動·運營[M].東京:東洋經濟新報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