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湘暉
(湛江市第十九中學 廣東 湛江 524000)
乘“多法”之舟 創“高效”課堂
——小學數學教學的乘法多樣化教學研究
鄒湘暉
(湛江市第十九中學 廣東 湛江 524000)
數學計算教學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中都占據著比較重要的地位,而計算教學中,乘法計算又是重中之重,乘法計算中學生出錯率比較高。本文我嘗試開展乘法多樣化教學,從三個方面加以研究探索:激活興趣,引導學生探索多樣化算法;靈活思維,倡導學生尋求多樣化算法;智慧分享,力促學生分享多樣化算法。
小學數學 乘法多樣化教學 實踐研究
小學數學新課標指出:“計算教學應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樣化。算法多樣化是指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即對同一個計算問題采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可見計算教學一直以來倍受重視,客觀來說,數學與計算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整體。結合我的教學實踐研究發現,學生在計算過程中特別是乘法計算中的出錯率相當高,探索其原因,不少學生對于計算方法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計算方法的單一性,導致學生不能靈活運用乘法計算的知識點。以下是我結合新課標,結合我平日的計算教學實踐,所做的一些關于乘法多樣化教學的探索:
兩千多年前的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結合當前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來說,趣味性的引導、興趣的激發,要比單純的灌輸相關知識點要來的有效的多,然而不少教師僅僅將某一種最直接省事的計算方法傳授給學生,對于其他靈活的多樣化的計算方法的探索比較少。
比如曾經在與學生一起解題的時候,“文具店銷售的鉛筆比鋼筆的3倍多5件,這兩種文具一共銷售240件,請問銷售了鉛筆和鋼筆各自多少件?”學生一開始在解這類題目的時候,會出現不知所措的狀況,隨后結合我的講解,我要求學生自己先嘗試進行計算,學生拿出草稿紙來,有的在草稿紙上畫圖進行計算,有的學生還嘗試有代數的方式進行計算,通過集中不同的計算方法來解這類題目,學生會有不同的收獲。
數學是一門關于思維發展的學科,數學學科來說,學生是否能夠具備靈活的思維,決定了學生能否具備多樣化算法的方案。一直以來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有的學生總是出現這樣的困惑,同樣一種類型的題目,一旦稍微改頭換面一下,學生計算時立馬出現不知所措的狀況,結合我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多樣化教學要抓住教學的核心——靈活學生的思維,只有讓學生真正形成靈活多變的思維創新意識和能力,才能真正引導學生形成多樣化算法的習慣。
比如有一次我隨堂布置了一道乘法計算的題目:
探究12×25的簡便算法:
學生很快得出了兩種計算的方法:
方法1:計算12×25時,可以先把12寫成是( )×( )的積,( )×25等于100。
方法2:計算12×25時,可以先把25擴大( )倍得到100,計算12×100等于( )。要使12×25的積不變,計算出12×100積1200就要( )4倍。
隨后我又提問學生,還有沒有其他的計算方法了,

學生經過探索,又得到了以上表格中的計算思路。由此可見,在乘法多樣化教學探索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大膽開放自己的思維,窮盡自己的想法,引導學生養成多思考的好習慣。
結合當下的學生來說,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他們成長過程中,分享合作的意識比較淡薄,不少學生長期處于養尊處優的環境之中,很容易形成自我、自私的理念,所以結合教學,教師要適當培養學生的分享合作意識,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摸索,每個人形成自己獨特的一種算法,再引導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自己所掌握的這種算法,等交流的學生變多,計算方法也就增加了。
在教學中,筆者發現導致學生簡便計算出錯的原因是多方面,學生的心理因素也是一條不可忽視的原因。筆者發現,一些學生面對計算題,尤其是復雜的計算題,往往表現得缺乏信心,有的學生反復出錯,遭到老師的批評,甚至出現厭學心理,這是非常可怕的,也是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高度關注的一個問題。作為教師在教學時不僅要傳授給學生必要的計算知識和技巧,同樣要引導學生用正確的心理面對數學計算,學習數學簡便計算。例如在學比算除法時,42÷2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作一番思考后進行口述清理。如:第一步,十位數上的4被2分,即42÷2的商是20,2寫在十位上,42減去40還余4,;第二個步驟,余數2被2分,商是1,寫在個位上的2減去2結果為零,42÷2通過口述,解決問題。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如果將語言表述復雜的事物用簡明的詞語表述或者加以記載分析,有助于將復雜的事物進一步概括和抽象,也有助于簡化思維過程。隨后結合學生對除法知識點的理解,開展有效的必要訓練,引導學生強化訓練提升計算能力。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學中關于乘法多樣化的教學實踐探索,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自身情況,形成科學有效的多樣化算法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形成科學、合理、有效的自主性學習方法,讓小學數學教學彰顯成效。
[1]2011版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
[2]高巍.“退”中追源“進”而求聯——《乘數是一位數的筆算乘法》教學實錄及評析[J].廣西教育A(小教版)2015年2期.
[3]湯寶.返璞歸真追尋真實課堂——以《乘法結合律》教學為例[J].教育界,2015年23期.
G623.5
A
2095-3089(2017)15-017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