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玉琳
【摘要】本文提出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改革的建議:優化課程設置,突出學生能力本位;強化學生體驗,凸顯學生主體;立足崗位需求,明確教學導向;拓展培養渠道,優化教師隊伍等,全面提升課程教學效率。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 課程 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7-0220-01
現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對社會各個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會計電算化正是這一時代背景下的產物,它以計算機為平臺,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實現財會知識與計算機技術的有機融合。信息技術在不斷發展,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只有做出相應的調整,進行課程教學改革,才能適應時代發展要求。
一、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困境
1.會計電算化課程結構設置不合理
實踐性是會計電算化課程的顯著特點,然而目前會計電算化課程結構設置不合理,大多數院校采用理論課加實踐課的結構模式,而理論課往往占到課程的三分之二,實踐課課時僅為三分之一,很多時候實踐課的課時還會受到壓縮與擠占。這種重視理論忽視實踐的課程結構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發展。
2.會計電算化課程學習主體被弱化
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中,教師仍然占據課堂的中心,教師往往采取傳授法、演示法等,通過教師的講解、演示實施教學,學生缺乏學習體驗,不能充分體現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成了教師牽引下的學習“傀儡”,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也難以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3.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導向不明確
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應該具有自身的教學導向,以體現職業教育的教育特色。目前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導向不明確,教師在教學中沒有突出市場需求,不能根據學生未來崗位需要設計與組織教學。這就造成了教學與學生未來崗位運用的脫節,學生走向社會后難以勝任崗位需求,造成人才資源的浪費。
二、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改革建議
1.優化課程設置,突出能力本位
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必須要立足于職業教育特色,優化課程設置,突出學生能力本位。高職院校要根據新時期會計電算化人才的能力需求,合理調整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占比。
一方面,繼續深化理論教學。理論對實踐具有引領作用,教師必須要夯實理論教學,但是要把握好理論教學的度,這個度就是學生能力需求,理論教學應該服務于實踐需求;一方面,加大實踐教學比重。高職院校必須要合理調整實踐教學比重,根據學生能力需求,開齊、開足實踐教學,為學生實踐學習創造機會,搭建平臺,促進學生能力發展。
2.強化學生體驗,凸顯學生主體
體驗是學生獲取知識、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有效途徑。因此,會計電算化教師在實施課程教學時,必須要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將教學觸角與重點落實到學習過程,向過程要質量,凸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
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要圍繞學生主體與學生學習這一中心,優化課程教學設計,從單向輸出向雙向互動轉變,促進“教學做一體”,使教師的教緊緊圍繞學生的學習,使教學圍繞“做”這一終極目標,優化教學情境,構建教學場景,參與角色扮演,模擬業務流程,使學生在豐富的學習體驗中獲取知識,提升能力。
3.立足崗位需求,明確教學導向
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必須要立足于學生未來崗位需求,進一步調整課程教學定位,明確課程教學導向性,這樣才能提升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的針對性與有效性。高職院校要樹立就業目標導向,深化財務軟件教學。
會計電算化本身就是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下的產物,它需要豐富的財務軟件為支撐,這就需要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課程深化財務軟件教學,根據當前常見的財務軟件實施教學,擴大學生知識面與學習視野。
4.拓展培養渠道,優化教師隊伍
高職院校要具有開拓意識,積極拓展教師培養渠道,為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奠定師資基礎。一方面,高職院校要在全校范圍內營造終身學習氛圍,促進教師自我學習,將自我學習作為一種自覺追求;一方面,要遵循“走出去與請進來”“自培與引進”相結合思路,引導教師走出去,參與各項培訓學習活動、教研活動等,請進來,邀請專家開設講座,區域、校級教學研討等,將自主培養與人才引進相結合,積極拓展網絡培訓渠道等,優化教師隊伍。
三、結語
總之,高職院校要立足于職業教育特色,切合會計電算化課程特點,不斷審視會計電算化教學,不斷優化課程結構,圍繞學生主體與能力發展,強化崗位導向意識,優化師資隊伍,推動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改革,實現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新突破。
參考文獻:
[1]袁理.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改革方向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08(12):21-21
[2]劉迎春. 高校會計電算化教學改革的若干思考[J];時代教育,2015(10):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