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東山
咪
蒙68萬元一條的廣告報價和其助理5萬元的月薪被曝出后,自媒體圈炸了鍋。這行業還真是賺錢,然而賺錢的方式還遠不止這一種。
除了廣告,有人售賣內容月入500萬元,還有人賣貨每月5000萬元流水,更有人通過賣號套現1.78億元……
賺錢的方式依然不斷在延展,付費圈子也是新方式之一。與此同時,圍繞微信生態提供工具服務的商家也相繼獲得動輒數百萬甚至上億的投資。
2017年,自媒體們還能繼續賺大錢嗎?如何賺呢?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采訪了新榜創始人徐達內、粉絲超過1500萬的“十點讀書”創始人林少等十多人,總結出如下五個方面的變現方式,而每一種形態背后,都有自己的產生邏輯和準入門檻。
一、68萬一條的廣告是好,但廣告之外的空間更大
在圖文類自媒體廣告模式中,“咪蒙”應該算是業界傳奇了。據新榜報道,“咪蒙”頭條報價68萬元,欄目冠名30萬元,底部Banner 25萬元;二條軟文38萬元,底部Banner 15萬元。
而據新榜創始人、“自媒體領域的百曉生”徐達內透露,大部分頭部自媒體的頭條廣告報價在10萬元?30萬元之間。也正是因為有豐厚的廣告收入,咪蒙剛畢業兩年的助理也能拿到5萬元的月薪。
不得不說,廣告還是自媒體最主要的變現模式。然而,能拿到頭部資源的是少數,“咪蒙”之所以能獲得這么大的商業成功,背后也是有原因的。據新榜報道,“咪蒙”公眾號的粉絲數在1000萬以上,頭條平均閱讀數是200萬,次條平均閱讀量100萬。在閱讀量背后,咪蒙在每次的文章標題上也有投入巨大的精力,每篇文章有近100個標題備選,在初步篩選之后還會放到三個顧問群投票。
但是,廣告模式一直被人們詬病的是它和傳統的內容商業模式并無差異,天花板低。早在2015年,吳曉波(代表頭頭是道投資基金)就召集被投自媒體人交流,他認為要把廣告的份額降下來,做廣告之外的事情。之后,吳曉波本人開始嘗試付費產品《每天聽見吳曉波》。
事實證明,確實已經有很多微信公眾號開始做廣告之外的事情。“十點讀書”的創始人林少告訴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目前“十點讀書”的付費內容收入是廣告收入的2倍多。此外,“有書”創始人雷文濤也告訴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目前“有書”的知識服務收費營收已經超過廣告,占總營收的50%以上。
未來廣告將是每個自媒體的變現方式之一,但并不是唯一。
二、月營業額500萬的內容電商將越來越多
2016年8月,新榜聯合有贊發布的一個報告指出,在新榜排名前五千的頭部大號中,有1/7的公眾號都在嘗試內容電商,更有人可以做到每月營業額5000萬元。
凱叔最早是央視財經頻道的主持人,為了把自己講給女兒的故事分享在網上,他創建了“凱叔講故事”。粉絲越來越多后,開始有家長問凱叔選擇的故事繪本在哪里可以買到,為滿足用戶的需求,凱叔開始自建商城賣繪本、隨手聽等親子產品。
內容讓自媒體人聚集了一批忠實的粉絲,而在互動的過程中,自媒體人被賦予從未有過的被依賴感,而用戶的依賴催生了付費,這是最樸素的內容電商邏輯。
“糕媽優選”和“小小包麻麻”是內容電商中的佼佼者。主創年糕媽媽和小小包麻麻的身份都是小孩的母親,在備孕和養育孩子期間她們成了母嬰親子領域的KOL,眾多年輕的父母愿意相信她們的選品,并希望能以最便捷的方式購買到,于是搭建商城成為很多內容創作者的需求,也催生了有贊這樣的服務商。
截至目前,“糕媽優選”和“小小包麻麻”的月均營業額都在5000萬元左右,而前者的最高單月營業額突破8000萬元,最高單日營業額突破2000萬元。
有贊數據顯示,從品類而言,內容電商以親子、食品、家居、數碼、珠寶首飾居多;從銷售的商品而言,書籍、兒童繪本、兒童玩具、茶葉、紙尿褲、面膜、護膚品、鍋具、彩妝、運動裝、小數碼居多。而關于內容電商的門檻,有贊CEO助理、資深運營專家冷面認為必須具備如下三個核心能力:
1.電商運營能力。如果沒有好的電商運營團隊,不熟悉運營、促銷、客服、打單、發貨、售后服務,自媒體做電商,很可能被一次活動搞垮。
2.選品能力。產品與公眾號調性、粉絲需求不匹配,會造成庫存積壓,且選品不到位會造成惡性循環,粉絲會在前幾次的商品推薦中形成成見。最好是第一次小心試驗,爭取“開門紅”。
3.供應鏈整合能力。自媒體非常擅長于內容運營,但對進貨的源頭、資質的把握需要招聘專業的人士來負責,不然,產品質量、產品交貨期都無法得到保障。
另外,做內容電商有個前提,內容必須是讀者需要的。目前在內容電商上收益靠前的幾名,公眾號閱讀量都達到了10萬以上。
而在未來,垂直細分的領域,尤其是傳統大眾媒介沒有覆蓋到的領域,將是內容電商的主戰場,如親子、母嬰、服裝禮儀等領域。
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一方面用戶需要獨家、專業的內容幫他們建立科學認知,另一方面他們也懶得去挑選,希望直接邊看邊買。時尚博主黎貝卡早已洞悉了這種依賴心理背后的用戶心態:“并不是市面上缺乏這樣的東西,而是他們根本就懶得選。”
有贊CEO助理、資深運營專家冷面篤定地認為,未來會有更多供應鏈公司進入內容電商,給自媒體電商提供貨源,同時也將會出現大批月交易額500萬元以上的自媒體電商。
三、“羅輯思維”的蛋糕將被分享,有人月入500萬
用戶付費,除了物質層面的消遣,還有精神層面的提升,付費知識服務于是誕生。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碎片化時間越來越多的背景下,碎片化學習成為很多人的精神需求,因此基于移動互聯網和移動支付場景的內容產品將不斷涌入市場,而羅輯思維的內容付費蛋糕也將會被瓜分。“十點讀書”是較早嘗試的一個。
雖然目前仍無具體的數據統計出有多少公眾號開始嘗試內容付費業務,但是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了解到,“靈魂有香氣的女子”“插坐學院”“三節課”“筆記俠”“Spenser”等都在做知識付費,內容涵蓋女性成長、心理學、職場、新媒體等方方面面。
而羅振宇甚至為了專心發展知識服務業務放棄了廣告和投資業務,并與papi醬分手解約。
關于內容付費的嘗試心得,羅振宇曾親自講述過有如下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把頭部的人和內容圈起來就能賺錢,但是后來意識到了問題,因為在互聯網時代每個人都在被賦能,賦能到極端的用戶就需要一個翰林院;
第二層次,在不同行業找到牛人分兵把守信息,如得到推出的《前哨·王煜全》和《吳軍·硅谷來信》產品;
第三層次,把某一領域的知識做成新時代的版權級的產品。
羅振宇認為,用戶更愿意為“版權型知識產品”付費。以《新華字典》為例,商務印書館搶占了漢字字典這個認知后,其他競爭對手再難跟進。占領用戶的認知將是內容付費市場競爭的關鍵。
因此,在某一方面占領用戶認知的自媒體將會成為該領域最權威的內容機構,用戶也愿意為此買單,而“羅輯思維”之外的市場正不斷崛起。
四、入圈付費的社群將成為大V的變現利器
來自四海八荒的用戶一起上了同一個人的課,需要找個課后討論的場景,于是社群誕生。目前也有很多人開始經營自己的付費粉絲群,不過不是在微信上。
在騰訊投資的付費社群工具“小密圈”中,目前已經有5萬個圈子而馮大輝所創建的“小道消息和他的朋友們”,成員已經超過1萬人,用戶進入該圈子需要支付256元。當然,平臺方小密圈會抽取5%的入圈費用,保守估計馮大輝已經獲得200萬元以上。
除馮大輝外,前阿里運營亦仁的圈子“生財有術”不到5天時間就已經賺到了28萬元。該圈子最初定價365元一年,每滿100人入圈費上漲100元,目前已經漲到1065元一年。
小密圈不同于微信群的聊天模式,它更像是移動端的論壇,用戶的交流是有主題、有線索的,用戶也可以對有價值的內容進行加精收藏操作。在進入門檻上,小密圈創始人吳魯加告訴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除了自媒體大V,普通素人在小密圈也能獲得一定的收入——一個英語老師在小密圈解答英語相關的問題,兩個月獲得1萬多元。
五、上億的估價售賣,落袋為安沒毛病
如果你對內容創業這件事情不再享受,還有一個最輕松的退出機制既能讓你免去日更的痛苦,同時還能從中撈一筆財,那就是估價售賣。
2016年底,發生了兩起自媒體售賣案例:
“同道大叔”公眾號估值3億元售賣套現,主理者蔡躍棟獲益1.78億元;“李叫獸”被百度以近億估值全資收購,作者李靖25歲成百度最年輕副總裁。
對于個人自媒體運營者來說,估價售賣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更多的頭部自媒體還是會選擇擴大團隊進行公司化運作,通過其他變現方式獲取利潤,像“羅輯思維”“一條”“二更”等甚至開始自成生態化發展。
目前來看,羅輯思維的付費訂閱專欄全部在得到App上完成,且最新一季的《羅輯思維》視頻節目也從周播視頻改為日更音頻,退出其他音視頻平臺,只在羅輯思維旗下的知識服務應用得到App獨家更新。
而“十點讀書”創始人林少也曾表示不排除未來會開發自己的App,目前“十點讀書”已經擁有超過1500萬粉絲,涵蓋公眾號廣告、內容電商、付費課程、社群等業務,未來將拓展出版和線下書店等業務。自成平臺化發展,意味著更多的業務可能以及更多的估值和融資。
圍繞微信生態,越來越多的工具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公司運作也逐漸有了起色。
近日,有贊通過被收購獲得了支付牌照,有贊創始人白鴉成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今年2月,知識分享服務平臺“千聊”已完成近千萬美元A+輪融資;3月,通過數據挖掘提供媒體服務的新榜完成B輪融資,總金額超過1.8億元,由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領投,華蓋資本、達晨創投跟投。去年9月,服務于自媒體知識付費與社群運營的工具“小鵝通”獲得獅享家新媒體基金和LKK洛可可的數百萬人民幣天使輪投資,服務的客戶包括“吳曉波頻道”“十點讀書”等。
瘋狂的內容大生意,每個人都能在這樣的大局中找到專屬于自己的位置。你只需要盯緊你的蛋糕,成就你的傳奇,不必羨慕別人的成果。
事實上,有關變現的路徑還將不斷被拓寬,而內容生意的背后,創業者對變現方式的探索永遠不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