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磊++蔡麗敏++趙曄



[摘要] 目的 探究與分析面部護理聯合心理護理在中重度尋常型痤瘡中的應用。 方法 選取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中重度尋常型痤瘡患者,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45例。兩組均給予痤瘡相關的面部基礎護理,觀察組在其基礎上加用心理護理。對比兩組臨床療效、焦慮抑郁情緒、不良反應發生率。 結果 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護理前,兩組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護理后,兩組SAS及SDS評分均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上述指標改善更加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 采用面部護理聯合心理護理在中重度尋常型痤瘡治療過程中可發揮更好的療效,改善焦慮抑郁情緒,降低不良反應,安全性較高。
[關鍵詞] 面部護理;心理護理;中重度尋常型痤瘡;療效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7)04(a)-0173-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ace nursing care joint psychological nursing care in the treatment of moderate-severe acne vulgaris. Methods 90 cases with moderate-severe acne vulgaris treated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given to basic facial acne care, and th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dded with psychological nursing.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xiety, depressio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 SAS and SD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nursing had no difference (P > 0.05). The SAS and SD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nursing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ore obviously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facial care combined with 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 care in the treatment of moderate-severe acne vulgaris can receive a better curative effect, improve the anxiety depression, reduce adverse reactions, higher security.
[Key words] Facial treatment; Psychological care; Excessie unusual type of acne; The curative effect
痤瘡作為一類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表現為粉刺、丘疹、結節以及瘢痕等,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均造成了不小的威脅[1]。有研究報道指出,針對痤瘡治療所進行的面部護理雖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部分患者因痤瘡好發于面部、背部以及胸部等富含皮脂腺的表面部位,易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情緒,對治療護理效果造成不良的影響[2]。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我院”)將心理護理應用于中重度尋常型痤瘡的治療過程中,在消除患者負性情緒以及提高療效方面發揮了重要的效果,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中重度尋常型痤瘡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皮膚病學》[3]中關于尋常型痤瘡的診斷標準,按照Pillsbury分類法判斷痤瘡為中重度,發作部位為面部與頸部,研究前2周內未使用過外用藥物以及抗生素;排除合并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障礙者,排除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排除光敏以及瘢痕體質者。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45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21例,年齡為16~36歲,平均(27.3±3.5)歲,病程為1~16個月,平均(10.2±1.3)個月。觀察組中,男25例,女20例,年齡為17~34歲,平均(26.5±3.4)歲,病程2~15個月,平均(11.2±1.4)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我院醫學倫理會審核,全部患者均簽署了關于本次試驗的知情權同意書。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為患者佩戴防護鏡遮蓋住雙眼給予藍光照射治療,將儀器治療頭垂直對準患者的面部,中間的距離保持25 cm左右,每次治療時間20 min左右,在照射后采用離子噴霧器為患者補充面部水分,并采用無菌脫脂棉沾適當爽膚水對患者的面部進行拍打,一周2次,連續治療8周。同時患者口服維胺酯膠囊20 mg,每日1次。
1.2.2 護理方法 兩組均給予痤瘡相關的面部基礎護理,方法為:護理人員針對患者的皮膚情況選擇合適的潔面乳進行面部清潔,采用維胺酯乳膏對皮損部位進行涂抹與按摩,再采用蒸汽噴霧5~10 min,將皮損表面的乳膏清除后,采用暗瘡針將痤瘡膿栓清除[4]。對于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采用0.5%的碘伏進行消毒,后將膿液排除,采用無菌注射器抽取適量的利多卡因及慶大霉素溶液注入到膿腔內,直至腔內沒有膿液為止[5]。同時治療期間護理人員叮囑患者禁煙禁酒,少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保持足夠的睡眠及穩定的情緒等。觀察組在其基礎上加用心理護理,方法為:護理人員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在院內開展定期的痤瘡相關知識講座,向患者講解痤瘡相關知識并給予積極引導,面對患者所提疑問給予耐心解答,強調規范以及合理治療的重要性[6]。鼓勵患者與患者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發展并培養自身的興趣及愛好,多參加集體活動等,設計與痤瘡護理知識相關的調查問卷,患者進行分組做答,對成績較好的患者給予獎勵。請治療效果較好的患者來院內現身說法,分享治療及護理經驗,護理人員也可發放與痤瘡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手冊,指導患者閱讀與理解,引導提高患者化解負面情緒,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配合治療。
1.3 療效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臨床療效、焦慮抑郁情緒、不良反應發生率。①按照《尋常痤瘡分級以及療效標準初步制定》[7]:將療效指數≥60%評為顯效;將療效指數20%~59%評為有效;將療效指數<20%評為無效;以顯效及有效之和作為總有效。②分別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8],均包括20個項目,4級評分制,SAS得分在50分以上評為焦慮,SDS得分在54分以上評為抑郁,SAS或SDS得分越高說明焦慮或抑郁情緒越嚴重。③常見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紅斑、脫發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及SDS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SAS及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兩組護理后與護理前相比,SAS及SDS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上述指標改善更加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3。
3 討論
尋常型痤瘡作為一種能夠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疾病,可與多種因素有關,其中毛囊皮脂腺堵塞為導致痤瘡初始因素,此時寄生在毛囊內的痤瘡丙酸桿菌能夠在厭氧環境中大量生存與繁殖,同時分離出的游離脂肪酸可引起不同類型的炎性損害,從而形成結節與囊腫,對患者的面部皮膚造成損傷,同時為患者帶來不同程度的身心負擔[9-10]。大量資料顯示,對于尋常型痤瘡患者不僅需給予積極有效的治療對策,同時需配合合理的護理方法以達到更好的治愈目的[11-12]。以往臨床工作中在對尋常型痤瘡治療時主要通過面部護理,以確保療效,而面部護理的意義在于有效促進并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局部血管的擴張,增加皮膚細胞的通透性,同時還可將皮脂腺內淤積的其他有害物質排出干凈,有效避免組織內液體的滲出[13-14]。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發現,由于痤瘡不僅為一種生理上的疾病,絕大多數患者由于皮膚損傷的問題還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社會心理問題,比如焦慮抑郁緊張恐懼等多種負性情緒,甚至因為治療效果不佳或久治不愈等原因產生自殺傾向[15-16]。因此,除了給予面部護理,還需配合給予積極有效的心理護理。研究報道指出,患者的負面心理影響是持續存在的,但也是可逆的,并對臨床療效可造成側面的影響[17]。對此,本次研究中所應用的心理護理加強了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溝通,提高患者對痤瘡相關知識的正確認知,消除其可能存在的顧慮,避免因精神緊張,耐受性較差而無法配合規范化的治療[18]。同時鼓勵患者的人際交往,正確面對疾病的治療及護理,從而發揮促進痤瘡康復并預防復發的作用。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較高,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提示面部護理聯合心理護理能夠輔助提高尋常型痤瘡的治療效果,期間也糾正了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獲得了更加滿意的效果[19]。對比負性情緒時可見,兩組護理前相比SAS及SDS評分均無明顯差異(P > 0.05)。兩組護理后與護理前相比SAS及SDS評分均降低,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上述指標改善更加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提示心理護理更加重視了現代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將患者作為了護理的重點,從而幫助患者的身心健康更加受益[20]。
綜上所述,采用面部護理聯合心理護理在中重度尋常型痤瘡治療過程中可發揮更好的療效,改善焦慮抑郁情緒,降低不良反應,安全性較高。由于本次試驗樣本量有限,未能對遠期療效進行長期的跟蹤隨訪,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陷,通過進一步深入研究以得出更加精確的結論。
[參考文獻]
[1] 梁雪梅,黃陳霞,鄭春麗,等.護理干預對中重度尋常型痤瘡的療效影響[J].現代醫院,2014,14(10):70-71.
[2] 姚美華,王聰敏,孫衛欣.5-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治療痤瘡的護理體會[J].中國美容醫學,2011,20(1):168-169.
[3] 博洛格尼.皮膚病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1.
[4] 劉一坤,陳周,李文海,等.光動力療法治療痤瘡的效果觀察及護理[J].現代臨床護理,2013,12(10):45-46.
[5] 施佳音,張秀紅,胡君,等.絲塔芙潤膚露聯合吡美莫司治療面部糖皮質激素依賴性皮炎療效觀察[J].臨床皮膚科雜志,2013,42(10):629-630.
[6] 許秀枝.護理干預對中重度尋常型痤瘡療效的影響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104):45-46.
[7] 中華醫學美學與美容分會皮膚組.尋常痤瘡分級以及療效標準初步制定[J].中華醫學美容雜志,1998,4(1):90-91.
[8] 周炯,王蔭華.焦慮抑郁量表評價分析[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6,20(10):89-90.
[9] 朱江婷,葉俊儒,陸茂,等.異維A酸聯合420 nm強脈沖光治療中重度痤瘡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6, 13(34):59-61,76.
[10] 黃瑛,伍藝儀,馬萬里,等.穴位自血療法聯合皮膚護理治療痤瘡[J].廣東醫學,2011,32(4):514-515.
[11] 丁海寧,羅海燕,彭曉云.中藥倒模聯合面部護理治療座瘡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3,8(10):237-238.
[12] 張瑩,蔡麗敏,馬磊,等.綜合護理在5-羥基酮戊酸動力療法治療尋常型痤瘡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6, 13(28):90-91.
[13] 范瑛,宋坪.自擬中藥面膜治療痤瘡后紅斑及色素沉著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3, 12(5):281-283.
[14] 郝飛,鐘華.痤瘡的激素療法[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1, 44(5):376-378.
[15] 蒲繼紅,程曉鳴,韓志敏,等.面部護理在尋常型痤瘡患者治療中的干預效果觀察[J].湖南中醫雜志,2014,30(8):128-129.
[16] 梁雪梅,劉詠梅,黃陳霞,等.中藥石膏倒模術聯合紅、藍光治療面部尋常型痤瘡的療效觀察及意義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2,7(6):22-23.
[17] 鄒菥,何黎,楊成,等.面部痤瘡、濕疹、黃褐斑及日光皮炎皮膚屏障功能評價及其臨床意義[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3,46(1):29-32.
[18] 宋海燕.激光聯合5-氨基酮戊酸光動力學療法治療人很合并外陰尖銳濕疣的護理體會[J].求醫問藥,2011,9(8):110-111.
[19] 何莉.面部痤瘡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國美容醫學,2014, 23(12):90-91.
[20] 程嫻.痤瘡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J].飲食保健,2016,3(2):10-11.
(收稿日期:2017-01-04 本文編輯:李岳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