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梅,胡文娟,廖桂香
(新余市中醫院VIP科,江西 新余 338025)
護理干預對腹部手術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礙的臨床價值
朱玉梅,胡文娟,廖桂香
(新余市中醫院VIP科,江西 新余 338025)
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對腹部手術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礙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抽選實施腹部手術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礙的患者155例為研究對象,結合患者入院時間先后分為兩組,對照組(78例)實施常規手術護理,觀察組(77例)在其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差異。結果觀察組患者功能性胃排空障礙發生率2.6%(2例)、治愈時間(21.2±5.4)d;對照組患者功能性胃排空障礙發生率7.7%(6例)、治愈時間(29.5±7.6)d,兩項指標對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7.4%,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82.1%,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護理干預對降低腹部手術后患者功能性胃排空障礙的發生率有著非常明顯的效果,能有效縮短功能性胃排空障礙患者的治療時間,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護理干預;腹部手術;功能性胃排空障礙;護理效果
功能性胃排空障礙是臨床腹部手術患者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類型之一,是患者術后胃腸動力紊亂的直接體現,對患者術后快速康復以及營養補充均會造成不良影響,嚴重者甚至還會引發患者其他嚴重疾病[1]。本次研究將探討探討護理干預對腹部手術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礙患者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抽選2012年1月~2013年2月在本院實施腹部手術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礙的患者155例為研究對象,結合患者入院時間先后分為對照組(78例)和觀察組(77例)。觀察組中患者中男40例,女37例,年齡15~70歲,平均(48.2±5.6)歲;對照組患者中男40例,女38例,年齡15~70歲,平均(48.2±5.6)歲。對比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其在性別、年齡上差異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腹部手術后常規護理,包括術前準備、術后生命體征指標觀察、出院記錄等。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1)病情評估: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時應該針對患者病情展開全面評估,包括患者的年齡、過往疾病史、過敏史、家庭情況、經濟背景、受教育程度、心理狀態、身體素質等,將其中存在營養不良、幽門梗阻、手術時間較長、術后臥床時間較長、過度緊張恐懼的患者作為重點觀察對象,加強對上述患者的查房頻率并制定更加詳細、全面的護理章程,提高對患者臨床癥狀、生命體征指標的觀測和查詢,結合患者自覺癥狀好壞判定其出現功能性胃排空障礙的風險程度;(2)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該正式告知患者其當前的病情進展、手術類型、治療效果、預后措施、禁忌內容、注意事項、麻醉方式以及術后可能出現的諸多并發癥類型等,要求患者始終留意自己身體以及臨床癥狀的變化。護理人員應該向患者著重解釋功能性胃排空障礙的病發原因、誘發因素、預防措施、危險影響等,使患者充分意識到護理干預的重要性,同時護理人員應該聯合家屬鼓勵患者積極面對治療,提高患者在治療、護理上得的依從性;(3)胃腸道手術準備:護理人員應該提高幽門梗阻患者胃腸道準備的標準以及全面性,患者術前應該禁食禁水以降低腸胃壓力,設置胃管有效減輕胃平滑肌的擴張現象而保證患者胃臟得到充分的休息時間,護理人員注意保證胃管連接的通暢性,避免胃管出現打折、扭轉、脫落等現象。護理人員應該密切觀察患者引流管中胃液的顏色、性質、總量等,有必要者可以使用3%高滲鹽水洗胃以降低胃粘膜水腫現象,降低患者手術吻合口的水腫現象;(4)營養補充:護理人員應該在患者術后給予其充分的營養補充,促進患者快速康復的同時避免其低蛋白血癥的發生,一般患者術后6 h后可以少量飲水,患者自覺肛門排氣后可以食用少量流食,若患者仍然無不適應癥狀可以將流食逐漸過渡至半流食、固食、普通飲食等。患者術后飲食結構應該以富含蛋白質、清淡易消化類食物為主,嚴禁患者術后食用產氣、辛辣、刺激、油膩類的食物類型,若患者進食后出現腹脹、惡心、嘔吐等不良癥狀則應該立刻延遲進食時間或者禁食;(5)術后鍛煉:術后鍛煉是避免患者功能性胃排空障礙發生的重要措施,護理人員應該指導患者術后早期下床行走,若無法下床行走可以在床上進行四肢功能鍛煉,必要者可以扶著床沿緩慢運動。護理人員應該注意循序漸進的鍛煉,逐漸增加患者術后鍛煉活動量,配合家屬給予按摩以舒緩肌肉。
1.3 觀察指標[2-3](1)統計兩組患者中功能性胃排空障礙發生率以及發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礙患者的治愈時間,功能性胃排空障礙診斷標準:患者胃腸減壓管仍然需保留其持續時間>10 d、引流量>800 mL/d,患者實驗室檢查時無胃流出道機械性梗阻,胃腸蠕動減弱甚至消失;(2)使用本院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表統計患者及家屬護理滿意度,包括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3項。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使用數據處理軟件為SPSS16.0,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礙發生率以及治愈時間對比 觀察組患者功能性胃排空障礙發生率2.6%(2例)、治愈時間(21.2±5.4)d;對照組患者功能性胃排空障礙發生率7.7%(6例)、治愈時間(29.5±7.6)d,2項指標對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7.4%,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82.1%,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n)
功能性胃排空障礙指的是患者在各種類型的腹部手術過程中由于手術操作,導致自身正常神經激素以及肌源性因素等胃排空因素出現異常,最終引發患者胃排空障礙疾病。功能性胃排空障礙患者通常以非機械性胃梗阻為臨床特征,患者病發一系列胃動力紊亂綜合征,對其術后快速康復造成嚴重影響[4-5]。有關統計顯示[6],當前臨床腹部手術患者并發功能性胃排空障礙的患者比例約在0.6%~8.4%之間,腹部手術過程中的視野暴露、燈光照射、溫度變化、胃壁牽拉操作等均會引發患者功能性胃排空障礙,而越是手術時間長的患者其并發功能性胃排空障礙的幾率就越高。
本次研究中給予觀察組患者綜合護理干預,主要通過病情評估、心理護理、胃腸道手術準備、營養補充以及術后鍛煉等多項護理內容達到預防患者功能性胃排空障礙的目的。首先病情評估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該重點區分功能性胃排空障礙病發率較高的人,例如手術時間較長、年齡較大、幽門梗阻的患者,提高其護理過程中的關注程度,避免患者護理過程中的盲目性;同時心理護理能夠有效降低患者手術中、后的緊張、焦慮等情緒,提高患者的護理依從性,避免患者生理、心理出現應激性反應;胃腸道手術準備能有效達到胃腸減壓的目的,降低胃黏膜水腫程度,縮短手術時間,降低患者術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礙的發生率;營養補充以及術后鍛煉則能有效促進患者腸胃蠕動,提高患者康復速度。
綜上所述,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功能性胃排空障礙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證明護理干預對降低腹部手術后患者功能性胃排空障礙的發生率有著非常明顯的效果,同時其能有效縮短已經并發功能性胃排空障礙患者的治療時間,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1]邢小玲.胃大部切除術后殘胃功能性排空障礙患者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2,18(23):122-123.
[2]李榮,郭云珍.胃大部切除術后殘胃功能性排空障礙的護理干預[J].現代預防醫學,2011,38(9):1896-1797.
[3]孫娜.護理干預對腹部手術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礙的效果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15,44(19):233-235.
[4]段建軍.功能性胃排空障礙臨床特點及治療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21):67-68.
[5]徐金芳,虞立平,王悅.腹部手術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礙的護理體會[J].江蘇醫藥,2012,38(21):2635-2636.
[6]唐玲.腹部手術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礙的護理[J].重慶醫學, 2011,40(31):3220-3221.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