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毅鵬++楊勉++孟娟++李曉霞++劉勇
摘要:指出了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國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鄉村旅游成為城市居民的消費熱點。鄉村旅游這一業態在成都早有發展,“農家樂”則是鄉村旅游的雛形,在成都極為普遍。以成都農科村和桃花故里為研究對象,針對農家樂的可持續性建設進行了研究分析,發現當前成都農家樂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問題:產品同質化普遍;環境污染與破壞程度高;盲目開發,缺乏合理規劃與建設,缺乏文化內涵。就此,有針對性地進行了系列問卷調查,提出了部分解決方案。希望對當前的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鄉村旅游;景觀;可持續性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9001002
1 引言
在中國,農家樂旅游模式(以下簡稱農家樂)誕生于20世紀90年代初的成都,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成都明確了“全域成都”旅游發展的總定位,結合2010年國家旅游局發布的《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和全國休閑農業示范點創建活動的意見》,成都近幾年全面加快了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的發展腳步,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呈現出蒸蒸日上的發展形勢。
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鄉村旅游發展,農家樂在規劃設計的建設與發展的過程中,建設成效卻是參差不齊。不少農家樂因缺乏專業合理的規劃設計,導致一部分農家樂景觀環境未能達到人們的期待,而一部分農家樂景觀環境未能保持其鄉村景觀特色,逐漸消敗。可見,對于鄉村的改造與建設,不僅僅是需要考慮鄉村景觀的視覺設計,更需要從生態、文化等因素的可持續發展角度進行全方位的思考,這給景觀設計師在進行鄉村景觀建設的過程中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故此,筆者通過調查郫縣的農科村和龍泉驛的桃花故里農家樂聚集地,探尋其價值和發現其存在的問題,希望對以后的鄉村旅游研究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2 景觀的可持續性
2.1 景觀的可持續性的概念
可持續性設計是近些年提出的一種理念,意在強調不損壞未來子孫的發展需求和生活質量的前提下,滿足當前人的需求。而將這種理念應用在景觀設計中,則是指特定景觀所具有的,能夠長期而穩定地提供景觀服務,從而維護和改善本區域人類福祉的綜合能力[1]。若追溯到中國最經典的哲學理念則是“天人合一”,它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種方式,從而達到寧靜而致遠的狀態[2]。
2.2 景觀的可持續性在農家樂旅游中發展的意義
隨著世界環境的惡化,可持續發展觀念在全世界被大力推崇。節能、環保、生態在現代景觀造景中占據重要地位。可持續性設計意在強調對資源的合理利用,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狀態。然而傳統農家樂景觀以鄉村自然風光為資源,注重短期的經濟效益,缺乏對當地歷史文化深度發掘和保護,并且一味使用和消費自然資源,長此以往,這樣的農家樂旅游形式勢必會被淘汰。若將可持續性發展的理念運用到農家樂景觀打造中,則需要設計師在規劃設計農家樂景觀時,提高其景觀環境的自凈力,充分合理的運用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土地資源浪費,維護生態系統的均衡和諧的發展。但僅只發展生態本身和美化環境是不夠的,畢竟農家樂的消費者很大程度更看重的是一種精神消費,可持續性的設計更需要處理游客的需求與農家樂戶主需求以及自然環境三者間矛盾關系。那么以人為本設計理念在農家樂景觀規劃設計中顯得尤為重要。以當地的鄉土民俗為景觀文化底蘊,滿足游客的精神享受和良好的身心體驗。游客、戶主和環境達到一種良性循環的交流方式,將三者間需求的矛盾化為最小,是達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3 成都農家樂的景觀現狀分析—以農科村和桃花故里為例
有著成都農家樂發源地之稱的農科村和以桃花觀賞為主題的桃花故里兩處都是農家樂聚集地,經過長期的建設與發展,極具有研究價值。
筆者調查發現兩個地方的農家樂有共同的特性,都是將村社組織、鄉村生活和田園風光作為旅游資源,將農村風貌與鄉村民俗文化相融合的實體。但眾多農家樂的經營模式都是以農民“自我投入、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呈現在鄉村旅游中。這種旅游實體只是將自然資源私用化,是自私盈利的方式,并不能持續的發展。筆者通過對兩地多次調研的結果總結發現兩處農家樂聚集地有待改善的建設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
3.1 產品同質化比較普遍
據調研發現,成都農家樂休閑旅游出現了普遍的同質化現象,多數經營者只是將現有的農田、林地、果園、漁場、養殖場加以簡單的美化及修飾,導致農家樂休閑旅游產品內容及其形式雷同,局限于吃農家菜和通常的住宿服務,地方特色不夠明顯,不能滿足不同游客的個性需求。農家樂休閑旅游產品的同質競爭激烈,功效趨同,配套設施及其環境較差,造成削價競爭現象。
3.2 環境污染與破壞
為了有較好的交通可達性,大部分農家樂都選址在交通主干道或者城鄉結合部,甚至是建在風景區內,通過填農田修水泥路來滿足交通便利的需求。多數農家樂戶主的環境保護意識淡薄,只顧眼前利益,將自然資源私自利用且不注重生態環保意識。經營過程中對周邊的環境帶來極大的負擔,生活垃圾隨處堆放。破壞了自然優美、渾然天成的田園風光,也給鄉村環境帶來了巨大的生態污染,因為游客和農家樂戶主的私利行為,給鄉村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幾乎是不可逆的。
3.3 盲目開發,缺少科學論證及合理規劃
農戶在建設農家樂的過程中,不僅自然資源浪費嚴重,在規劃布局中也無法對當地的歷史人文資源進行合理有效的利用。多數農家樂停留在純粹的觀光游覽上,對生態文化、鄉村民俗文化以及農業文化、地區文化挖掘的深度有限,沒有反映出農家樂的“鄉產、鄉色、民情”特色。因此城市游客的知識性、體驗性旅游消費需求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只注重既得利益而忽略地域性人文特色,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鄉村極有可能被城市同質化,最終缺失了地域性特色文化的農家樂存在的必然性和人們對于鄉村旅游的期待值均會大大降低,這是在農家樂的建設和鄉村旅游的發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
4 “農家樂”旅游形式的發展前景及對策
農家樂這一鄉村旅游形式不同于文化古跡和風景名勝旅游形式,它將鄉土文化,民俗風情與田園野趣呈現給城市居民。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周末假期出門旅游的人也越來越多,因此農家樂旅游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和空間。但是在細微的設計和規劃中有所欠缺,無法對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合理的利用。針對四川農家樂的景觀元素,筆者采用圖片引導訪問的研究方法對農科村和桃花故里的游客和農家樂戶組進行信息收集,從而反映出人們對一些農家樂景觀元素的喜好程度與意見信息。根據最終的數據反饋與總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和解決措施。
(1)傳統的民居建筑應該得以保留,不是去拆卸,更多的是去保護和改造。保留最原始的鄉村閑適的生活氣息,留下最傳統的院落,讓游客能夠更全面地感受農居生活體驗。
(2)四川許多農家樂景觀營造以苗圃和果樹為主,這不僅有一定的觀賞性,還具有經濟價值與科普價值。若能在設計中能更全面地進行規劃設計,有效地將一、三產業聯動,它的社會與景觀價值會更大。
(3)農家樂的旅游不是單一的觀賞體驗,更重要的是對當地的民俗風情的體驗。對農家樂的規劃設計中需要保留文化活動空間,留得住民間藝人,讓各種傳統的民俗文化能在這里生長。
(4)農家樂的意義是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在閉合空間院落中讓人得以放松,在開放空間中讓人得以歡快。但在調查中發現游客對棋牌的興趣并不高,反而更喜歡戶外的一些活動。農家樂戶主應該策劃一些符合當地環境特征、親近自然而又不破壞自然的活動,讓游客體驗到鄉村野趣和田園風光。
5 結語
隨時代的快速發展以及國家政策的扶持,鄉村旅游近年來發展極為迅速,農家樂的城鄉交互旅游形式已然成為了當前成都人周末度假與短途旅游的最佳消費形式之一。而在農家樂的規劃與建設中,作為風景園林設計師,需要秉承著生態優先的基本準則,充分挖掘當地的人文、生態、民俗資源和鄉村傳統文化,并把具有濃郁民俗文化特色項目、農業活動、娛樂健身活動、民間文藝等有機結合到農家樂的規劃設計中,才能將鄉村旅游價值發揮到更大,讓游人具有更全面的旅游體驗,也只有如此才能將鄉村的可持續性發展做得更全面。
參考文獻:
[1]趙文武,房學寧.景觀可持續性與景觀可持續性科學[J].生態學報,2014(10).
[2]鄔建國.什么是可持續性科學[J].應用生態學報,2014,25(1):1~11.
[3]劉源鑫,趙文武.未來地球——全球可持續性研究計劃[J].生態學報,2013(23).
[4]劉 娜.成渝兩地農家樂旅游發展對比研究與分析[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4).
[5]文向明.“農家樂”與生態環境建設[J].云南環境科學,2003(S1).
[6]胡衛華,王 慶.農家樂"旅游的現狀與開發方向[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