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苓
一枚技術老兵自得其樂的投資生活。
黃河是“75后”,北極光創投合伙人,投資領域是先進技術但不看AI,只投實業,不投互聯網,一句話總結就是:投資不跟風,不追風口。
做案子,黃河是謹慎平穩型。在基金投資組合的配置里,黃河腳踏實地,比基金的期望回報高,但不刻意追求超額回報,狀態穩定。
這次記者去北極光拜訪,黃河剛從外地出差回來,行李放好,推門進屋,精神飽滿地和記者打招呼。
“他們都知道,我在公司是比較靈活的那個人。做案子是做案子,但是干活我比較樂。”黃河說。在他臉上感受不到一絲舟車勞頓的疲憊。
高智商、精力旺盛、思維跳脫,這是和黃河聊天最直觀的感受。
踏踏實實投案子,虛火大的東西不看
黃河畢業于清華熱動力專業,獲得了博士學位。先進技術領域很少有人看懂的項目,在北極光都是黃河在看。但不管是互聯網還是時下大火的AR、VR、AI,黃河卻都沒有涉及,雷打不動地專注在與工業緊密結合的相關技術上。原因很簡單:不怕領域再收窄些,但求專業,要看得深、看得透。
黃河具體看車、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和工業自動化制造。他投過的案子諸如中持水務、寧波傲視智繪、浙江禾川,光名字就透著一股濃濃的“體制內國企風”,用黃河的話說就是“看起來老舊一些,沒那么性感”。“創始人可能年齡比我還大,都50來歲。這個是實業類企業的一大特點,和互聯網完全不一樣。”
這種風格和黃河的性格和他扎實的學術背景有關。黃河不喜歡講故事的公司,喜歡腳踏實地的項目:有明晰的商業模式,能賺到不錯的利潤,最終能以合理估值IPO。“這樣的項目,我相信再過一百年也有它存在的價值。”
項目求穩,人更要靠譜
黃河投案子的要求簡單直接:一看團隊,人要靠譜;二看技術,對方要把技術優勢講清楚,講到他聽明白、認可技術的領先性,并通過其他各種渠道得到驗證;第三,不唯技術論,還要看是否存在市場空間,技術領先性必須具備商業價值。
北京環域創始人申彪告訴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當初談合作時,黃河開宗明義地表示,首先就要看創始人的風格、底蘊和經歷,其次看技術和應用市場。北京環域雖然當時只有兩個人,但一個是31歲就被評為教授級研究員的CTO,而申彪本人是“60后”,本身就懂技術,并且在經驗、人脈、管理等各方面有多年積累。對團隊的認可,加上對技術體系、環境市場前景的看好,兩周時間雙方就敲定了合作。

黃河自己不喜歡跟風投,出門開會也愛給人潑冷水。去年他就公開說,雖然VC的錢在增加,但是互聯網虛火抽走大量資金,真正關注實業和技術的基金仍然太少,大環境對實業不利,踏實做實業的公司面對的融資環境沒有本質變化,甚至更加惡化了。
今年所謂“先進技術”大火,大家都來看,黃河卻說:“糟糕了!”錢風涌而入,不踏實創業的人隨之進來,他擔心這樣反而會把踏實做事的人擠死。
黃河說自己以前看先進技術,從來沒人跟他搶案子,現在滿地都是先進技術,大家都來看。可是技術不同于一般創業項目,門檻很高。
“這不是拿錢就能砸出成果的東西。很多沒有技術背景的人,一腔熱血沖進來,恐怕一大批都得折在里面。我在技術領域干了將近10年,這里面的坑不是一般的大。”
在偏實業的技術創業領域,項目創始人大都有多年的從業經驗。與黃河打過交道的創始人,40多歲算年輕,很多都是50歲開外。這些人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幾十年,還有很多都有技術背景,投資人不僅要跟他們聊技術,還要聽得懂,才能得到平等對話的機會。
黃河的很多案子價格都不高,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懂技術,能清楚看到公司所處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和技術演進,跟創始人有共鳴。
申彪說:“黃河有環境領域專業背景,加上人特別聰明,看問題準確,思維縝密,又有激情,技術思想一聽就懂,行業前景看得清楚,溝通時無需反復解釋。”
“技術上交流無障礙,是我們很快達成合作的一個重要因素,至少占到百分之七八十。”申彪告訴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只是那時候我們談價格沒經驗。”說著申彪哈哈笑起來:“但是那會兒我們的項目算上我也只有兩個人,連公司都還沒注冊。黃河代表的北極光非常專業,并且能迅速給出支持,這點更重要,我們很感謝。”
裸辭清華,生活拒絕循規蹈矩
聽黃河聊投資十分起勁,他也不避諱,想說什么說什么,言語之間透出真性情,也因此和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談到了三四家熱門企業——很多公司在他看來是“不靠譜”的。如他所講,做企業,踏實非常重要,尤其是涉及到實業的時候。講到投資回報他則認為,不管說得多好,最后成功退出,賺到兜里的才是真金白銀。
工作上務實謹慎,說到自己的生活,黃河卻是另外一種風格。他告訴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自己有過一次裸辭的經歷,曾讓周圍人都不能理解。
本碩博都在清華讀書,黃河是實打實的“土著”。博士期間的導師是前清華校長,在所研究的課題領域是領軍者。黃河在清華可謂“根正苗紅”,留校是周圍人都看好的選擇,似乎已成默認選項。
結果,因為性格跳脫,不喜歡循規蹈矩,黃河卻辭職了。而他進入風險投資行業,則是出于很偶然的機會。
黃河的好朋友當時在漢能,正在做和秦山核電站項目相關的工作,找到黃河,想讓他給自己工作組的人講解電價形成機制。
就著這次機緣巧合,黃河和漢能結緣,進入風投領域,后來又來到了北極光創投。
投資不是輕松的工作。黃河說自己每年飛一百來次,每次都是周一走周五回,很少有不出差的時候。但工作的忙碌沒有削減他生活的豐富。愛好廣泛的投資人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見過,這么廣泛的還是頭一次見:讀書,每年要看上百本書,家里最多的是史書;看電影,最喜歡楊德昌的《牯嶺街殺人事件》,家里搞了兩臺服務器,存著上萬部電影;動手組裝各種玩具,樂高、模型、機器人、無人機……
“我家最小的無人機只有這么小”黃河比劃著,拇指和食指都快掐一塊了。“一有新東西出來我肯定第一時間入手,我閨女天天跟在我屁股后面看我玩這些東西。”
北極光的同事告訴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別人買空氣凈化器是為了防霧霾,黃河買了六臺不一樣的,目的是自己做評測,然后跟同事講哪一臺好,哪方面功能好,為什么好,掰開揉碎,講得清清楚楚。“但其實我們不都聽得明白,記住牌子就完了。但是他就喜歡研究,得弄清楚了才行。”
此外,黃河還喜歡戶外探險和攝影,愛開著越野車爬雪山、穿越無人區,朋友圈經常能看到黃河出門野行的攝影作品。
黃河很少參加路演或者投資人聚會。他認為做投資這件事需要很強的獨立性和獨立思考能力,不用關心別人投了什么,所以自己出頭露面的時候也少。“大家最好也別看我,我干我的,能賺到錢又能幫到企業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