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筱瑋
6個月融資超2億,一招搞定徐小平,卻也爭議不斷。
2015年7月,蘇舒創辦名醫主刀不久就獲得了真格基金、初心資本、快創營、華旦天使投資的500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
3個月后,名醫主刀又拿到了復星醫藥、高榕資本、真格基金6000萬人民幣的A輪投資。
6個月后,完成1.5億人民幣B輪融資的名醫主刀已經成為近幾年移動醫療界的最大黑馬。
名醫主刀現在做的事,就是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醫患精準匹配,幫助有手術需求的患者在第一時間預約全國知名的專家,就近安排入院手術。

獲得資本青睞的同時,質疑聲也隨之而來
名醫主刀成立的兩年間,外界一直對這家公司有著諸多質疑。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在網上搜集整理以后概括為下面幾種聲音,蘇舒分別做了回應。
Q1:為什么排隊都拿不到的專家號名醫主刀可以拿到?專家平時這么忙,哪有時間飛來飛去?
相信許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如果自己或家人生病需要做手術,去醫院預約專家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常常要排幾個月的隊。
在蘇舒看來,名醫主刀不會動市場存量的蛋糕,而是利用“共享經濟”的模式將醫生的空余時間分享出來,在不占用存量的基礎上實現增量,讓更多的患者能夠受益。
Q2:名醫主刀的做法和“中介”有什么區別?
從模式上看,名醫主刀幫助患者對接專家資源,的確起到了“中介”的作用。事實上,互聯網本身就是一個“中介”。互聯網的作用是什么?就是打通信息的不對稱。中介的作用是什么?也是打通信息的不對稱。
而名醫主刀就是將原有的已經存在的“飛刀”(醫生坐飛機到外地開刀)市場互聯網化,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患者、醫生和醫院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促進相關需求方的信息流動。
Q3:“我有錢,我就想請專家給我看病”——這會不會形成另一種資源浪費?
“病急亂投醫”是很多人在生病的時候會犯的錯誤,這里不單指找“庸醫”,有時候也可能會“亂投名醫”。
名醫主刀內部設有專業的分診團隊,團隊負責人擁有二十多年外科臨床的經驗,對于疾病的程度、需求、匹配都有專業的認識,不會形成“小病大醫”的資源浪費。
名醫主刀天使輪的投資人是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讓人意外的是,名醫主刀創始人蘇舒只用了一個電話就搞定了徐小平的投資。面對質疑,蘇舒說了六個字:“堅持,堅持,堅持。”
他感謝徐小平在內的一眾投資人和創業邦(平臺服務)對名醫主刀的幫助。他認為,面對爭議,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手頭的事情做得更好,用成績去應對所有質疑。
曾因“看病難”感到絕望,如今創辦名醫主刀
蘇舒并不是一個幸運的人。即便生長在醫生家庭,在面對求醫問藥的困難時,他依然像大部分人一樣無助。
生長在安徽安慶的他,小的時候外公患病急需手術,然而即便母親是當地最好的醫院里最好的婦產科醫生,全家人用盡了全部的力量和資源,依舊束手無策,當地的醫生連給他的外公做穿刺都不敢。那時的蘇舒第一次感受到了患者家屬的無奈和絕望。
蘇舒創辦名醫主刀,很大程度上與自己的家人有關。
“就連像我這樣家里有醫生的尚且如此,那些普通的患者和家屬遇到類似的情況,不知道會有多么痛苦。”蘇舒說。
事實就是這樣。中國最好的醫生都集中在北上廣,但有多少人在北上廣認識好的醫生?全中國每年有5000萬臺手術,在平時或許感受不到,但當你真正有需求的時候,你就會知道想找一個好的醫生有多難。
“海南雙性棄嬰”事件或許是可以側面證明名醫主刀價值的典型案例。
2012年11月15日夜間,57歲的樊喜法在打工所在的海南三亞撿到棄嬰政政,孩子患有先天性生殖器兩側畸形癥,即俗稱的“雙性嬰兒”。
5年前,沒有一家當地的醫院敢給小政政做手術。去年蘇舒知道這件事情以后,名醫主刀幫孩子聯系到了相關方面的專家,成功地完成了三次手術。
醫療險保障醫患關系
蘇舒的母親是三甲醫院的婦產科主任,她在崗位上工作了三十多年,每周工作六天半,到手的工資只有八九千,還經常得不到患者和家屬的理解。
2016年5月20日人民日報刊發了一篇名為《請對醫生好些,做不到尊重也不要傷害》的文章,其中說道:“人類之所以尊重醫生,就是因為敬畏生命。如果你做不到尊重醫生,至少也要做到不傷害醫生。”
蘇舒曾在新加坡和美國求學,在那里他看到醫生是全社會最受尊重,社會地位、商業價值最高的一類人,國外大學當中醫學院的分數線永遠是最高的。但在中國,仿佛并不是這樣。
他想用自己的行動幫助醫生在中國重新成為受更多人尊重的職業。
中國醫患關系緊張,很大程度是因為保險沒有落實。為了避免醫療糾紛的產生,名醫主刀針對多點執業的醫生推出了手術險,將醫生多點執業的交通意外,手術臺上的手術意外,醫療糾紛的意外都包含進來,這樣醫生就能夠更加專注地做自己份內的事情。平臺甚至可以成為他們的經紀人,為他們安排各方面的事情。
增加手術單量,完善服務流程,打通線上線下
創始人的執行力、吸引人才的能力、融資能力、自我調整能力、自我學習成長能力會決定一家公司能走多遠,和競品的差距有多大。
在蘇舒看來,在醫療領域,唯“專”不破更行得通。只有足夠“專”,速度才能快,流程才能更優化,兵力才能更集中。對于如何做到“專”,蘇舒總結為“三步走”戰略:
第一步,提升單量和覆蓋范圍。名醫主刀移動醫療手術平臺目前擁有全球3萬多名簽約醫生,數千張優質床位資源,可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互聯網+醫療手術”的模式。
名醫主刀使用互聯網技術實現了醫患精準匹配,幫助廣大患者在第一時間預約名醫專家進行主刀治療,從而實現醫療資源優化配置,幫助患者解決“好看病,看好病”的切實需求。
第二步,服務流程進一步完善。當手術達到一定的量時,就能夠整合術前、術中和術后各個環節的服務資源,包括術前的檢驗檢測、放療化療和手術方案的制定,術中的用藥和器械的選擇使用,術后的康復和護理等全流程的產業鏈整合。
第三步,打通線上線下,建立自己的獨立手術室。在醫療領域里,名醫主刀結合自身業務的特點推出了“互聯網手術中心”的概念,2017年名醫主刀會將互聯網手術中心的模式推廣到全中國。
到今天為止,名醫主刀已經在陜西延安、河南開封、安徽安慶、湖北麻城等多個地方建立了互聯網手術中心。蘇舒希望在未來三年在中國建立100個這樣的互聯網手術中心,到時候醫生可以“拎刀”入駐,專注于手術,其他的事務都由平臺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