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鵬+薛雅珺+夏祥慧
[摘要]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開不僅僅是挑戰,更是一種機遇。文章首先對信息化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進行概括,并對信息化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發展新走向進行分析,從而對現階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發展提出建議,旨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的信息素質。
[關鍵詞]信息化環境;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高校
信息化網絡在社會各個領域的廣泛運用,迅速改變和影響著人們的生活?;ヂ摼W對于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和思想觀念都產生著深刻的影響。信息化環境下的互聯網具有豐富的形式和內容,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作為擔負著培養重要人才任務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必須不斷地豐富自己,掌握信息技術,學習網絡教育方法,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不斷地開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1信息化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
當信息化環境給教師與學生帶來很多便利的同時,網絡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觀、道德情感、政治態度等負面影響日趨顯現。首先,對于網絡出現的大量信息,學生沒有足夠的分析能力來辨別真假。社會發布信息的監管不嚴,渠道多樣,使得信息數量劇增,但質量下降,片面、虛假的信息層出不窮,甚至成為不良社會成員造謠生事的手段。其次,雖獲取信息方法便捷,可以充分地提取和運用已有知識,卻容易使學生忽視自我思考和對創新的渴求,而且各種即時交流軟件也造成大學生面對面的交流能力有所下降。要應對網絡對大學生思想產生的種種負面影響,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師既具有較高的政治覺悟和理論水平,又要與時俱進地了解網絡信息文化的特點和網絡語言。
信息化環境下利用網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對于思想教育政治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思想素質、管理經驗的同時,還必須具有熟練的網絡技術,既能跟上信息化環境發展的趨勢,又能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一方面,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還不能滿足信息化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缺乏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很少經過專業的學習和培訓,大多還是利用傳統的方式進行教學,并沒有使信息化環境下網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另一方面,具備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的教師往往忽視提升自己的網絡技術水平,在利用網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遇到一些網絡問題只能耽誤教學進程,束手無策。
2信息化環境下思想政治理論教師的教育教學發展有新走向
21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領域運用信息化技術,開發教育資源和優化教育的過程,是適應信息化社會的需要。教育部副部長杜占元在中國教育報上也明確提出:教育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信息時代現代化國民教育體系、形成學習型社會、促進科技創新型社會和諧的內在要求,具有基礎性、戰略性的地位。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的教學中已經基本上使用多媒體教室,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可個性化地使用教學課件,利用網絡捜集資料并與學生通過各種網絡平臺進行師生的互動交流。多媒體與網絡技術的介入,使枯燥乏味的課堂增添了許多的生趣,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但是,教學的信息化并不僅意味著多媒體教學,思想政治課的實效性還是有待于加強。
22角色的轉變
在信息化、網絡化社會到來前,大學生接觸的信息渠道較少,獲得的信息面也較窄,而教師在掌握信息方面占有比較優勢,在這種單純和封閉條件下,思想政治課的知識教學相對比較容易,效果也比較明顯。但信息化的時代令這種信息不對稱的格局發生了扭轉,進入到教育者與被教育者在信息資源占有方面差別不大、身份平等的時代。各種在線課程平臺與網絡資源分享使社會思想與知識的傳播不再僅依賴于在學校的課堂傳授,社會與網絡都是課堂,人人都可以在網絡里進行多方位的學習,教師對知識的壟斷被打破,知識更新速度也日益加快。
3現階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發展的策略和途徑探索
信息技術更替周期不斷縮短,思想政治教師若沒有動態的能力發展機制將很難適應新技術、新工具帶來的變化。建構主義、人本主義教師觀都對教師在教學中扮演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不再是給學生提供知識的傳送帶,而是與學生形成共同學習共同探究的合作者關系。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所扮演的知識權威的角色形象在信息化時代需要轉變。因此,在著力加強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在加強網絡平臺建設,健全網絡監管機制,加強網絡道德建設的同時,要提高網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整體素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具備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人文修養、計算機技術等多方面的素質,要定期開展技能培訓,要吸引精通網絡技術的科技人才到思想政治工作隊伍中來,共同研究網絡社會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與措施。[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地將思想政治教育與網絡技術相結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將各種新型技術應用到教學中,結合社會學,心理學等相關學科理論知識,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新的高度,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想定力。[2]發揮校園網絡交互平臺的溝通教育功能,要不斷豐富自己,掌握信息技術,學習網絡教育方法,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及時收集、分析、監控網絡信息,并且要充分利用網絡提供的信息,捕捉思想動向,深入把握大學生的基本思想狀況,發現學生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而采取有效措施,有針對性地做好工作,利用心理學、教育學的有效指導與學生溝通,掌握做工作的主動性,不斷地開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于朝陽,陳中潤論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J].高校理論戰線,2008(4).
[2]廖新年互聯網與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廣東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1(4):100-102
[3]王蕊著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
[4]鐘義信信息科學教程[M].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5:13
[5]劉新庚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82
[6]孫偉偉信息化條件下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安徽:合肥工業大學,2009
[基金項目]2016年黑龍江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重點項目(項目編號:201610229009)研究成果。牡丹江醫學院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項目編號:JY2015018)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肖鵬(1988—),男,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訊作者:夏祥慧(1980—),女,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