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花蘭
慢性疲勞綜合征是一組以慢性持久或反復發作的腦力和體力疲勞、睡眠質量差(如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脫發白發、認知功能下降等為特征的臨床癥候群。現代年輕人由于工作繁忙,生活緊張,學習負擔重等原因,常感疲勞,因此,要更加當心患上“慢疲”。
某30歲的女白領經常加班,時間長達一年之久。而后經常感覺疲勞,記憶力下降,睡眠不佳,工作能力大不如前。雖進行了自我調節,但休息后疲勞仍不能緩解。接診醫生對其進行了血、尿、便、肝、腎功能等檢查,結果均未發現異常。體檢后初步診斷為慢性疲勞綜合征。經過綜合治療,兩個月后,該女白領疲勞癥狀減輕,體力和精力得以逐漸恢復。
何謂慢性疲勞綜合征
慢性疲勞綜合征是一組以慢性持久或反復發作的腦力和體力疲勞、睡眠質量差(如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脫發白發、認知功能下降等為特征的臨床癥候群。該疲勞不是常說的體力疲勞,而是重度精神性的疲勞,是充分休息后仍然得不到緩解的疲勞。除疲勞外,該疾病還表現為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脫發白發、腰酸背痛等。如果這些癥狀持續3個月甚至是半年以上,就有可能是患上了慢性疲勞綜合征。
慢性疲勞綜合征的癥狀
慢性疲勞綜合征的初期癥狀類似感冒,如低燒、頭暈、咽喉疼痛、肌肉酸痛等,而目前醫院的常規檢測手段又查不出“慢疲”的病因,因此往往把它當作感冒來治,貽誤治療時機。一般來講,正常的人經過一輪疲勞后,休息一晚就可恢復充沛精力。如果你不屬于這類型,而是隔天起身,還是覺得十分疲倦,并且持續一段時間,這種狀態就是“慢性疲勞癥”。大部分的人不把這種癥狀視為病癥,而掉以輕心,嚴重的長期性疲勞,可能會成為其他病癥的征兆。身體長期處于疲勞狀態,會造成體內荷爾蒙代謝失調、神經系統調節功能異常、免疫力下降,同時也會引起肩膀酸痛、頭痛等自律神經失調癥狀,感染疾病的概率也很高。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工作繁忙,生活緊張,學習負擔沉重等原因,一些人時常會感到十分疲勞,一般情況下,自感疲勞的病人幾天或一周后體力即可恢復。如疲勞超過一個月,可認為是持續疲勞;如果疲勞癥狀長達3個月,就應到醫院及時就診。
有專家曾做過一個長達10年的調查,發現三類人是構成慢性疲勞大軍的主力陣容:一是長期面對激烈競爭壓力、心理負擔巨大的人群,如私營業主等。二是事業心強、工作繁忙的腦力勞動者,如科研人員、醫生、公務員等。三是長期超負荷、精神緊張的勞動者。
當心慢性疲勞綜合征帶來“過勞死”
俗話說,人有生、老、病、死,這是生命延續的一個過程。“過勞死”沒有這個連續的過程,是直接跳到了死,但這個跳的過程里,有一個“物質基礎”。“過勞死”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潛在的原因。“過勞死”的“物質基礎”或者說“隱患”表現包括的內容有很多,亞健康和慢性疲勞綜合癥的所有內容都應該包含在內。
有些癥狀出現后,就要警惕“過勞死”,尤其是以下情況就要留意了:渾身無力、容易疲倦、頭腦不清爽、思想渙散、頭痛、面部疼痛、眼睛疲勞、視力下降、鼻塞眩暈、起立時眼前發黑、耳鳴、咽喉異物感、胃悶不適、頸肩僵硬、早晨起床有不快感、睡眠不良、手足發涼、手掌發粘、便秘、心悸氣短、手足麻木感、容易暈車、坐立不安。
如何應對慢性疲勞綜合征
1.保障睡眠
伴隨著社會的變革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睡眠不足也已成為當今最普遍的健康問題。睡眠一般占據人類生活1/3左右的時間,它和每個人的身體健康密切相關。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睡得香”為健康的重要客觀標志之一。當感到情緒不佳或者身體不適時,美美地睡上一覺后,會覺得精神倍增,身體的不適也會有所減輕,恢復如常。正常成年人每天的睡眠時間應保證在不少于7小時。
2.均衡營養,不吸煙,飲酒適量
沒有任何一種食物能全面包含人體所需的營養。西方營養學家提倡每人每天要吃5種食品以上。既要吃山珍海味、牛奶雞蛋,也要吃粗糧、雜糧、蔬菜、水果,這樣才符合科學合理均衡營養觀念。飲食合理,疾病就不易侵入。還要注意飲食方法,勿暴飲暴食,大饑大飽,一定做到定時定量,有針對性,均衡消化,保證營養。吸煙對健康有百害無一利,被動吸煙更是受害無窮。有人認為吸煙能解除疲勞、提神醒腦,這是因為吸煙有輕度的麻痹作用,可使人暫時周身輕松,特別是在疲乏、煩悶的時候,吸煙似乎有此功效,但這只是暫時的表面現象,連續吸煙最終會使人感到非常疲勞。酗酒不僅直接傷害胃粘膜,而且有損肝臟和大腦,還容易引發意外傷害。因此要想擺脫慢性疲勞綜合征,戒煙和適量飲酒是必不可少的。
3.動養兼顧
人的健康軀體也是一種神與形的有機結合體。所謂動就是指要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或體力勞動,這對從事腦力勞動的人更為重要。選擇的形式可依個人興趣和體質而定,運動量可逐漸遞增且以第二天不至于無法恢復為宜。所謂養則指閉目養神或打個盹之類的消極休息方法。相對而言,從事肌肉負荷不重的運動或體力勞動要比單純靜養更能有效地消除慢性疲勞的癥狀。
4.培養興趣
廣泛的興趣愛好,會使人受益無窮。它可以增加你的活力和情趣,使生活更加充實、生機勃勃,使娛樂活動更加豐富多彩。人們在娛樂活動中,不僅內心的情感得到宣泄與交流,而且有益的活動還可以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并能夠輔助治療一些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