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白琦瑛
湖北供銷蜂鳥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依產品特性開展線上銷售
□本刊記者 白琦瑛
名片
湖北襄陽供銷蜂鳥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9月,由襄陽市供銷合作社聯合湖北百騰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組建。成立以來,公司先后將淘寶、京東、1號店的地方館引入襄陽,開展農產品、農資的電子商務交易。同時,公司斥巨資打造大型農村電商平臺——“稻香網”,以O2O的方式為農村用戶提供服務、改善農產品銷售現狀,扶持地方農業(yè)發(fā)展。

通過對主流電商平臺的觀察不難發(fā)現,農產品方面,從柴米油鹽醬醋茶到煙酒副食、到生鮮水果蔬菜、到地方特產、手工藝品,甚至是體驗式的農家樂等已經登上了互聯網銷售的主流平臺,所以目前,從初級農產品到深加工農產品都是適合在網上銷售的。
從2015年開始,襄陽供銷合作社、襄陽供銷蜂鳥和地方合作社,就一直從事農產品銷售的選品工作,從襄陽保康、宜城、南漳、谷城、棗陽等地方挑選合適的農產品進行網上銷售。經試驗發(fā)現,農產品在線上有很大的銷售空間,需求量也在逐年增長,從果蔬、菌類、藥材、茶葉、蛋類、糧油作物,只要選擇合適的平臺和渠道都有一定的網上需求群體。
農產品的銷售現在采用比較多的是預售、眾籌、活動、爆款主推等營銷方式,也有結合地方旅游特色資源開展的“互聯網+旅游+農產品”營銷模式,從產品、農家樂、生態(tài)旅游三項內容打通,通過互聯網整合農家樂,促使游客帶動當地農產品銷售。農產品銷售實現了“單一向多元、自銷向眾創(chuàng)、分散向整合”三個方向的轉變。
在實際運營中了解到,果蔬之類的農產品因產品季節(jié)性銷售和產品總體產量不穩(wěn)定因素的存在,銷售方式更適宜采用預售和眾籌的模式進行推廣。在2015年到2016年期間,供銷蜂鳥公司和市供銷合作社、縣供銷合作社一起先后幫助合作社農民進行農產品電商平臺銷售。
襄陽保康縣歷來農產品資源富集、品質優(yōu)良。尤其是馬良鎮(zhèn)旦江村處高寒山區(qū),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晝夜溫差較大,適宜土豆生長。今年,當地土豆豐收,但是種土豆的農民卻發(fā)了愁,因為交通閉塞,知曉度較低,150萬斤優(yōu)質土豆苦無銷路。在了解詳細情況后,供銷蜂鳥委派員工去當地實地取景,拍攝產品現狀照片,利用媒體和網絡開展宣傳,引發(fā)大眾關注,同時將產品上線供銷e家、稻香網、微信微商城和淘寶眾籌、眾籌網等多個眾籌平臺進行產品營銷,取得一定的銷售效果。
為擴大產品銷售,供銷蜂鳥公司積極與各地的經銷商聯絡,洽談土豆的銷售事宜,并與襄陽本地的食品加工廠對接,引入保康優(yōu)質土豆,進行深加工,大量生產“土豆片”等休閑零食。經過多方努力,最終解決了保康土豆滯銷的問題。
而茶葉、菌類和蛋類產品適宜采用活動資源、爆款主推等方式進行營銷。宜城松花皮蛋和谷城茶葉一直是襄陽地方上口碑產品,只是缺少互聯網的銷售渠道,經過產品包裝設計定位之后,改善物流配送條件,利用線上線下的活動資源,松花皮蛋和茶葉已經成為線上平臺的爆款產品,2015年“雙十一”期間,松花皮蛋創(chuàng)下日均銷售近萬枚的業(yè)績。
在農產品電商銷售過程中發(fā)現,從產品到客戶終端會面臨一系列的問題,總結來說有三點:
一是產品電商基礎不牢靠,缺乏成熟標準與模式。一般產品電子商務模式相對成熟,農產品電子商務尚缺乏成熟模式。隨著巨頭阿里、網盛等上市也標志著其進入規(guī)模化的穩(wěn)定發(fā)展期。一般電子商務已經形成了相對成熟的運營模式與行業(yè)準則,而農業(yè)因其特殊性導致農產品電子商務一直停滯不前。生鮮蔬果及本地特殊地域的產品,因為其沒有通過標準化分揀、生產、量化等問題,只能日銷或者通過一定分揀、清洗、歸類后進行不同級別銷售;按照重量或者粗放數量銷售,售后評價不一,也會造成不同的影響。
二是農產品電商生產基礎不牢靠,倉儲物流成本高。農業(yè)產業(yè)電商基礎并不牢固,尤其缺乏標準和質控。農產品受環(huán)境因素影響大,農產電商倉儲物流體系不健全、成本高。目前一般電商,在經歷了標準化生產階段,正步入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階段,銷量多批、隨時翻單已成為電商的生產基礎。然而,這套方法并不適用于農產品電商。農產品受環(huán)境因素影響大,農產電商倉儲物流體系不健全、成本高,農產品儲存與運輸限制于訂單量、成本、環(huán)境等多重因素,尤其是生鮮電商,受季節(jié)波動等環(huán)境影響,其在保溫、保濕、運輸上要求苛刻,倉儲物流成本高,系統(tǒng)工程不夠完善,舉步維艱。
三是農產品電商缺乏知名品牌,品牌信譽度較低。我國農產品普遍缺少品牌化。所謂品牌化不只是地理標志產品,比如煙臺蘋果、章丘大蔥、陽澄湖大閘蟹,更缺少相對成熟的市場品牌。比如大家知道陜西的蘋果好,卻不知道哪個企業(yè)提供的蘋果正宗。缺少品牌化,品牌信譽度低,用戶對產品的第一認知度就會降低,消費自然不會高。
面對這些問題,供銷蜂鳥公司積極爭取政策專項資金,加大農產品電商扶持。同時,加強對農民合作社的技術指導,加快合作社電商轉型。做農產品電商銷售,靠單打獨斗很難形成規(guī)模,而且對于線上的銷售模式,多數合作社一般是處于淺顯的了解階段,就目前階段來說,開展合作社電商培訓和農產品銷售代運營十分必要。另外,面對當前農產品電商銷售現狀,因依靠特色農產品進行銷售,打造知名品牌。目前市場上、電商平臺上農產品種類繁多,但是市場混亂、定位不清,缺乏品牌化是很大的一個弊端,農產品電商在以后的發(fā)展中還需不斷改進與提高,樹立品牌,這樣才能加速農產品電商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