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五聯五有”模式助推聯合社發展
——貴州省黔西縣供銷社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發展紀實
黔西縣供銷社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立足縣域經濟發展實際,本著“平等參與、合作互助、風險共擔、多方共贏”的發展機制,采取以發展產業為目標、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聯合社社員為基礎、互聯網為平臺、實體店為窗口,形成了“農頭企業+聯合社+聯合社(社員)+產品集配中心+互聯網”的“五聯五有”發展新模式,帶領社員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

2015年,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金碧鎮楊勇種植專業聯合社為解決當地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普遍存在的市場競爭力不足、產業導向不明、技術支持不夠、資金流動不暢等突出問題,于2010年9月聯合金碧鎮荷花種植農民專業聯合社等6家農民專業聯合社成立了黔西縣供銷社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目前有社員531戶、2000余人,入股土地面積達2731畝。
聯合社成立以來,本著“平等參與、合作互助、風險共擔、多方共贏”的發展機制,采取以發展產業為目標,聯合社社員為基礎、互聯網為平臺、實體店為窗口,形成“農頭企業+聯合社+聯合社(社員)+產品集配中心+互聯網”的新模式。到2016年2月底,聯合社種植面積已發展到7000余畝,入社社員增加到510戶;建成一個80畝的藥用皂角樹苗圃種植基地,帶動全縣種植面積達2萬多畝;解決農村就地就業1600多人,實現助農增收1200萬元。
聯合社立足縣域經濟發展實際,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探索出了農民合作的“五聯五有”發展模式。
組織聯合,生產經營有合力。聯合社秉承“協同合作、互利共贏”的宗旨,緊緊圍繞發展藥用皂角產業及林下經濟,充分尊重各成員社及廣大社員的意愿,在藥用皂角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實行統一管理、統一購進、統一價格、統一物資、統一服務、統一銷售的“五統一”服務,逐步實現了皂角產業的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和市場化運作。聯合社依托黔西縣供銷合作社統一為社員供應農藥化肥等農用物資,今年來共為社員提供尿素350噸、復合肥120噸、普鈣500噸、農膜20噸、農藥5噸。這些農用物資,聯合社統一按成本價供應給社員,直接為社員減輕負擔20余萬元。同時,聯合社通過整合市場信息、推廣良種良法、提供技術服務、聯系銷售渠道等,統籌和引導各成員社根據市場導向結合實際發展特色中藥材、應季蔬菜等林下經濟,并幫助聯系落實訂單或保價收購。聯合社掌舵、社員使力推動社員逐步由松散型向緊密型轉變,進一步形成優勢互補、信息共享、資金互助、抱團發展、共闖市場的良好局面。

借助“貴農網”楊家店村電商服務站和營銷實體店,聯合社已幫助農民銷售農特產品1000多件,助農增收4萬多元。
產業聯動,結構調整有張力。聯合社立足縣域經濟發展實際,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采取“以短養長”的生產方式,發動各成員社廣泛種植藥用皂角,并在林下套種前胡、藥用牡丹、馬鈴薯等矮稈經濟作物,增加農民收入。2015年,新增種植藥用皂角面積達4266.6畝,覆蓋金碧鎮新蘭村、荷花村、聯合村、鏵口村、折坤村、土橋村6個行政村,預計到2018年可達到13公斤皂角刺/畝/年。按皂角刺現行市價100元/公斤計算,可實現產值550余萬元,帶動1006戶社員受益。在實現藥用皂角主導產業發展向好的同時,產業聯動效應不斷彰顯:一是結合“一事一議”“兩硬化”等建立苗圃基地,實現了種植基地、水泥路互通的目標,集種植、加工、銷售、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現代山地特色農業示范園已見雛形;二是通過深挖產品價值并進一步延長產業鏈,如研制“皂刺追風油”“皂莢洗滌粉”等,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13000余人次,支付務工費用80萬余元,人均年增收2300元,同時帶動周邊運輸業等相關產業行業的發展。
資金聯手,融資互助有實力。為解決各社員在參與皂角產業發展和日常生產生活中的資金欠缺、周轉困難問題,聯合社成立了社員資金互助中心,在社員內部開展資金互助。資金互助中心在“不對外攬儲放貸、不支付固定回報”的前提下,實行獨立的財務核算,并聘請專業的財會人員對資金進行管理。同時,定期公布財務報告,接受廣大社員監督。資金互助堅持“社員制、封閉制”原則,采取攬儲2倍于央行基準利率、貸出3倍于央行基準利率的方式開展,互助資金40%用于發展苗木、林下經濟種植,30%用于內部資金互助,30%用于風險金控制。資金互助中心成立以來,共帶動235戶農戶入股資金319萬元,累計用于產業發展和資金互助資金達560萬元,互助資金使用率達176%,在較好解決各社員發展產業資金瓶頸問題的同時,幫助500余戶農戶解決了燃眉之急。為方便社員,聯合社資金互助中心還開設了代收電費、電話費、水費窗口,跨區域匯款、轉賬服務等業務。
市場聯通,收入增長有潛力。聯合社堅持以產業發展為統攬,以適應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自身發展為基礎,以廣大社員增收為目的。一方面,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農戶與市場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縱向上與中藥材公司簽訂訂單合同、保價回收,橫向上與農戶簽訂藥用皂角種植合作協議,發動群眾根據訂單進行生產,解決了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生產經營“盲人騎瞎馬”的問題;另一方面,通過打造農村電商平臺,為農戶代銷產品、代購物資幫助農民增收節支。2015年,聯合社銷售范圍涉及浙江、四川等7個省份和省內十余個市、縣、區,銷售金額達91萬元,幫助社員銷售地方農特產品1000余件,增加農民收入4萬余元;為社員代購生產生活物資700余件,節約資金2.8萬元。

社員正在翻耕土地,打算在皂角樹間套種上一些中草藥。
利益聯結,同步小康有動力。聯合社將村級基層組織納入生產經營鏈條,在生產經營管理和利益分配過程中創新了“農戶+聯合社+村委會”的合作模式和“7+2+1”的利益聯結方式,即由農戶入股土地和投入勞動力,聯合社免費提供皂角苗、技術指導,產品保價回收,村委會負責前期組織宣傳發動和后續監督管理,產生收益按照農戶占70%、聯合社占20%、村委會占10%來進行分配。這種模式使農戶、聯合社與村級基層組織關系變得更加緊密,實現了三方聯管帶動三方受益,增強了發展動力,為同步小康奠定了堅實基礎。
農村電商,通過網絡平臺嫁接各種服務于農村的資源,拓展農村信息服務業務、服務領域,使農民成為平臺的最大受益者,在黔西縣供銷合作社的大力支持下,聯合社開展農村電子商務服務實體店。為社員銷售農特產品,代購社員在生產生活中需要的物資,并以實體店為平臺,開展青年創業培訓工作室,為當地的大學生、有志青年、返鄉農民工提供了創業的平臺。自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建成運轉以來,共為社員代購生產生活物資700余件,節約資金2.8萬余元;銷售聯合社和地方農特產品1000余件,增加收入4萬余元。通過聯合社與京東合作,建立農村電子商務服務實體店,搭建“互聯網+農產品”及“互聯網+”的網絡銷售平臺,幫助農戶銷售各類農特產品。同時,也方便農民通過電商平臺購買各類生產生活用品。2015年就幫助農戶銷售農特產品1000余件,增加農民收入4萬余元,為社員代購生產生活物資700余件,節約生活成本2.8萬元,真正實現電商助收。
在未來的發展規劃中,聯合社將本著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繁榮,努力實現農村經濟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努力打造自己品牌,提高經濟效益,力爭5年內皂角種植覆蓋黔西縣26個鄉鎮,輻射畢節市其他縣區,種植面積達20萬畝以上,銷售收入2億元以上,年創利8000萬元,解決8萬名農民就地就業,實現助農增收1.2億元.聯合社還將發展中藥材飲片加工廠、深加工研發中心、中藥材交易中心等,將聯合社建成集種植、加工、銷售、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園,力爭在2018年打造國家級GAP中藥材產業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