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沛沛
從民生公司舊檔看文華圖專檔案專業教育的實踐導向
■ 朱沛沛
本文根據民生公司所存舊檔,從文華圖專檔案專業的起源、課程體系建構及習行結合的教學方式這三個方面,分析了文華圖專檔案專業教育的實踐導向。
文華圖專 檔案專業教育 實踐
檔案專業教育是檔案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素質的檔案專業人才是檔案事業全面發展的關鍵所在。私立武昌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以下簡稱“文華圖專”)檔案管理特種教席的開設,是我國檔案教育萌芽的重要標志。文華圖專作為我國近現代檔案教育的濫觴,不論是歷史進程、課程設置還是教學方式,都共同體現著辦學者忠于實踐的辦學理念。最近,導師覃兆劌教授展示的一份民生公司[1]舊檔,讓我們有幸回望到當年檔案專業重視實踐的生動一幕,對我們今天的檔案專業教育也不無啟迪。
文華圖專是我國檔案專業教育的開拓者,是民國時期培養檔案專業人才和檔案事業干部的重要基地[2],其開辦檔案教育的過程主要分為設立檔案管理特種教席、創辦檔案管理專科以及附設檔案管理職業培訓班三個階段,每一步都是源于鮮活的實踐需求。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后,公文運轉遲緩,檔案由卷閥把持。為提高行政效率,文書檔案改革運動于1933年興起,通過文書檔案連鎖法[3]打擊“卷閥”的壟斷勢力,從而推進檔案工作的開展。與此同時,科學檔案管理方法的實踐對檔案崗位人員提出了更高的專業要求。有鑒于此,文華圖專自1934年秋季起,得教育部資助,在圖書館學專科及圖書講習班分別開設中英文檔案管理二課,每周各授課兩小時,講授一年[4]。而后因抗日戰爭爆發,文華圖專于1938年被迫遷往重慶。重慶作為國民黨的陪都,內遷機關很多,圍繞抗戰的機關事務大增使得相應的檔案數量也隨之劇增,這無疑對檔案管理專門人才的數量及技能熟練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文華圖專于1939年秋季向湖北省政府教育廳申請招收以檔案管理為主旨的講習班,又經批準改招檔案管理訓練班。1940年9月26日,文華圖專又向國民黨教育部呈文,申請設立檔案管理專科,并將已有檔案管理訓練班學生改入該科肄業。在呈文中,關于設立檔案管理專科的必要性有清楚的表述:
“根據本校五六年來試驗之結果,檔案管理內容并不簡單,如行政組織、公務管理,以及公文制作與處理等,必須循序研究,始能組成一完備之知識。故檔案管理再不能以圖書館學之附庸視之,而實有獨立成科之必要……”[5]
可見,設立檔案管理專科不僅源于檔案人才的社會需求,還源于之前五、六年辦學實踐的積累,源于辦學實踐中對檔案人才素質日益清晰、日益專業和日益系統等要求的全面化了解。“檔案管理”以單一課程的形式,自然無法擔負起檔案專業知識體系化教育的重任,也無法實現教職人員有關檔案專業問題的深入研究,于是,有識之士倡議設立檔案管理專科,希望實現體系化的專業教學,以合力實現更高、更專、更全面的檔案人才培養目標。
盡管文華圖專已將檔案管理以專科學制實施招生和教學,但畢業人數還遠遠達不到各機關的崗位所需。于是,從1942年起,文華圖專另外開設了檔案管理短期訓練班,以此緩解檔案專員緊張的狀態。
因此,無論是最初檔案管理特種教席的設立,檔案管理專科的創辦,還是檔案管理短期訓練班的補充,都是基于檔案專業實踐的一種現實需要,文華圖專檔案專業教育的歷史演進是一種源于實踐,應運而生,因需而為的多樣化教育實踐。
檔案管理作為社會科學和應用科學的特性在文華圖專檔案專業教育中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體現。那一代檔案教育的開創者們早給檔案專業作了這樣的定位:檔案學教育不應僅僅局限于理論傳授,更應緊密結合社會實踐,旨在提高檔案管理的工作水平。
這里,我們尤其要向毛坤先生致意。他于民國十三年(1924年)考入北大哲學系,三年級時轉入武昌文華大學圖書專科學習,后在文華圖專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務長兼教授。他是創辦檔案管理專科的策劃者,也是最早在中國大學開設檔案學課程的學者。他在創設檔案專業的時候,已表露出極為鮮明的實踐取向。他認為,檔案學是“混合其它科學之一部及從實際經驗中得到之原理、原則與方法技術而成之科學”[6],因此,在最初開設的中文檔案管理這門課中,他所編寫的《檔案經營法》,其內容不僅包括檔案學的理論闡述,還特別注重檔案管理具體方法的實際運用。基于廣泛深入的實踐考察,他在講義中以內政部、鐵道部、實業部、行政院及蘭溪實驗縣政府、武昌縣政府等多種機關的檔案管理辦法為樣本,對其優劣加以對比[7],如此,既使課本顯得生動鮮活,又使學生能在充分了解我國檔案管理現狀的同時熟悉必要的規范。
在檔案管理專科設立的同時,毛坤開始用心構建課堂教學體系,著力打造符合國家需要的檔案專業人才,并在設置上進一步將實踐導向規制化、體系化。
為了實現人才培養與社會實踐的高度對稱,為畢業生勝任不同檔案門類的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同時也能跟進世界領域的檔案教育與檔案事業發展形勢,毛坤在深入的國內考察之外,又參照歐美訓練檔案管理人員所講授的課程,設計出我國第一個檔案管理專科教學課程體系。這些課程具體包括:檔案經營法、分類原理、檔案分類法、檔案編目法、公文研究、檔案行政學、中國檔案通論、西洋檔案學、序列法、檢字與索引、資料管理、人事行政與人事檔案管理、調查與研究、圖書館學、博物館學、文哲概論、史地概論、社會科學概論、自然科學概論、史料整理、政府組織、國文、英文、中英文打字、服務道德、軍訓、音樂、論文、實習等[8]。其中不僅包含檔案學理論課程,還旁涉相關人文學科和綜合素質要求的多門課程,以“專”為主,輔之以“博”,內容十分豐富。尤其是將專業實習與中英文打字等實操性課程定為必修課,足見其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格外重視。
毛坤所著的《略論關于舊檔問題》,可以印證他對早期檔案學教育的深刻理性,他認為:“須有專門之訓練,以謀國家檔案管理之健全與統一;任后訓練不甚適宜;先業訓練須有一定的出路分配;社會科學課程應盡量加入訓練程序,以便較容易處理及了解近代之檔案;檔案學而外,其它歷史及有關之學,應宜廣泛習之;管理現檔之學習應與管理老檔之學習同時并重;應注重實習;為提高學習標準,檔案學校應附設在大學或與之密切合作。”[9]
可以說,從理論課程的寬口徑到實操課程的教學安排,我們不難發現文華圖書的檔案專業課程體系堪稱一個富有創造性、開放性并具有鮮明務實特征的教學設計,文華圖專的檔案專業教育體現為清晰的面向實踐、著眼實際、重視實操的知行理念和實踐導向。
文華圖專檔案專業教育的實踐性,不僅體現在教材內容和課程設置,還很大程度上表現為習行結合的教學過程。譬如,無論是在檔案管理專科還是檔案管理短期職業訓練班,都會有每周兩小時的課間實習安排,屆時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利用學校檔案訓練整理方面的業務技能,以此體驗檔案管理實際運作中的環節和要點。此外,學校還盡可能為學生提供走出學校,走向一線的見習機會,包括到機關檔案管理部門參觀學習,或利用寒暑假參與校外崗位見習等等。

圖二 民生公司復文華圖專關于前往參觀檔案設備函
圖一是1943年5月4日,文華圖專給民生公司關于學生去實踐的函,內容如下:
“敝校圖書專科中,早有檔案管理一課,民國二十八年起,復添設檔案專科班次,專門教授檔案管理課程,今又有教部委辦檔案訓練班之設立,平時課堂教授,深感缺乏實際印證之機會,久仰貴處對于檔案處理有方,擬由專科教授率領學生前來貴處參觀,藉領教益,如蒙賜允,即祈指示方便時間(本月九日至十四日)參觀辦法,即主管執事臺甫,俾便接洽為荷!”[10]
圖二是同月7日民生公司復函:
“接準貴校五月四日大函,略以貴校檔案訓練班學員擬前來敝公司參觀檔案設備等由,敝公司極表歡迎,即請貴教授率領學員于五月十一日(星期二)午前九鐘駕臨朝天門,敝公司文書股先行接洽,以便派員一同行前往江北青草壩檔案庫參觀并盼指教一切為荷。”[11]
兩份檔案,見證文華圖專檔案專業教育的歷程,見證民生實業公司熱心教育事業,也是后人了解早期檔案教育實踐的第一手資料。
重溫早期檔案教育重視實踐的導向,于今天的檔案專業教學不無裨益。當前,我國高校給檔案學科的定位是應用文科,各校教學計劃和課程體系也大同小異。不管我們的課程如何設計,無論我們的教學如何創新,有一條卻是始終需要堅持不渝的,那就是:面向實踐。
注釋及參考文獻:
[1]民生公司,后稱民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1925年由著名愛國實業家盧作孚創建于重慶,是中國近現代最大和最有影響的民營企業集團之一,主要經營長江航運,1956年并入長江航運管理局。
[2]胡均偉.民國時期檔案教育初探[J].黑龍江史志,2013(13):59,100.
[3]文書檔案連鎖法,即機關內部集中統一文書檔案工作流程的做法。通過簡便方法和手續,把文書運轉各環節,從收發室到承辦機構至檔案室,在程序、手續、責任上連鎖起來,以加快文書流轉.
[4][7]高雄.論“文華圖專”對我國檔案管理專業教育的貢獻[J].檔案管理,2015(2):25-27.
[5][6][8]梁建洲.中國檔案管理專業教育的開拓者——記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上)[J].檔案與史學,1998(3):73-80.
[9]梁建洲.回頭看看私立武昌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檔案管理專業教育的貢獻[J].圖書情報知識,2007(1):99-107.
[10][11]長江航務管理局檔案館.民生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人事類369卷《歡迎講演及參觀》案卷(民國二十五年十二月至民國三十四年).
作者單位:湖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