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耿銳
【摘要】通過闡述高中班主任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便利,提出了高中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以期高中班主任能在不斷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高中 班主任 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6-0216-02
一、班主任工作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便利
1.班主任通過對學生日常生活的觀察和溝通,對學生各個方面都有較為充分的了解,更容易及時察覺學生的心理變化,發現學生的心理困擾,及時給予必要的心理健康輔導。同時,班主任與學生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基礎,這也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多便利。2.班主任可以從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利用班會課等班級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其內容和形式可以更具針對性和靈活性,能使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更強的實效性。3.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輔導者的影響力直接影響心理輔導的效果。班主任是與學生接觸最多,對學生影響最大的老師,因此在學生心中有較大的權威。班主任通過各種班級活動和個別交流,內化為學生的內在動力,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4.班主任可以加強與科任老師、學生和家長的聯系,使溝通更順暢,能使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形成家校社會等多方面的合力,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高中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協調班主任管理者身份和心理健康教育身份沖突的必要前提。首先,班主任要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差異。當學生感受到尊重后,也會慢慢敞開心扉與班主任交流。其次,班主任應多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理解關心學生,引導學生不斷完善自我,從而促進學生進步和發展。再次,班主任要抓住學生每一個進步的瞬間,適時給予肯定,鼓勵學生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學習和生活,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營造健康的班級氛圍,潛移默化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班主任可以通過營造班級健康的心理氛圍,讓學生在其中受到熏陶和感染,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1.營造健康的物質環境:如在教室墻壁懸掛名言警句、黑板報開設心理健康專欄等;在班級圖書角配置關于學生健康心理教育的書籍,引導學生閱讀相關書籍等。2.創設積極向上的精神環境:如建設積極向上的班風、協調學生與各科任老師的關系等,努力營造和諧的班集體氛圍。
(三)協調科任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班主任應協調好各科任老師,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生動活躍的課堂氛圍中主動學習,消除學生學習心理障礙。其次各科任老師應深挖教材資源,結合教學內容訓練學生的智力心理和學習意志等,促進學生的非智力心理健康發展。再次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充分發掘學生的閃光點,抓住時機進行表揚和鼓勵,保護學生的積極性。
(四)充分利用班會課,開展集體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應結合高中生好奇、好玩、積極思考等特點,利用班會課開展具有針對性的集體心理健康教育。1.選好主題,班主任通過觀察了解學生心理動向,把握教育契機,不斷拓展主題,培養學生良好心理品質。主題鮮明,目標明確,避免空泛。主題要與時俱進,現代高中生接觸的信息量大,樂于接收更多新的信息。增加時代因素的主題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產生共鳴,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2.豐富的活動形式,心理健康教育班會的形式可以是游戲、角色扮演、講座、觀看、分析案例等。在培養良好品質的班會中可以用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在游戲中感受和體驗,但在學習心理培養方面,很難在短時間內獲得體驗,則不適合采用游戲的方法。3.凸顯學生主體地位,高中生自主性較強,思維活躍,具有一定的組織能力。所以班主任可以放手讓學生去設計、規劃、組織,用他們自己的方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班會課,班主任只需從旁引導,適時給予指導即可。4.注重結果反饋,班會結束后,班主任要及時與學生溝通,了解班會開展的效果,總結經驗教訓,為下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班會積累經驗。
(五)關注特殊情況,進行個別心理健康教育
除了利用班會課進行集體心理健康教育外,班主任還要關注學生出現的特殊情況,開展個別心理健康輔導,為出現心理困擾的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這樣能更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更具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擾。另外,在個別心理教育方面,除了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外,為需要幫助的學生建立心理檔案也是十分必要的。
(六)尋求家長配合,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現代的教育應該是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班主任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應盡力爭取家長的配合。班主任可以利用家長會或者與家長個別交流的機會,向家長介紹一些比較實用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基礎知識,使家長樹立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觀念。引導家長重視家庭良好心理環境的營造,采取更加科學的教育方式,以關懷、鼓勵、溝通的方式關愛孩子,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