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會計現代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以ERP系統為核心的會計電算化在財務工作中的作用日益顯著,但會計電算化傳統的教學工作在教學效果和實踐能力培養方面難以滿足現代企業的財務工作需要,為了培養高素質會計電算化應用型人才,本科高等院校的會計電算化教學也需要不斷加強會計電算化專業的教學改革和創新。本文從分析會計電算化課程的特點入手,深刻剖析該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根源,提并有針對性的提出有效的改革和創新措施,使學生掌握現代會計信息系統操作技能。
【關鍵詞】ERP 會計電算化 教學改革 無紙化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6-0251-02
20世紀90年代初期,隨著我國企業財會工作開始使用電算化的會計核算軟件,各本科院校適應形勢發展需要也隨之設立會計電算化課程,教主要培養學生運用軟件處理憑證、賬簿、報表等的操作技能。進入21世紀后,會計電算化逐漸發展為諸如ERP應用系統環境下的現代會計信息系統,突破了傳統軟件下“信息孤島”的限制,實現信息實時共享。企業雖然構建軟件運行下的ERP系統環境,但其財會人員具備的知識素質跟不上內嵌的會計信息系統的發展,不能有效參與企業管理、控制和決策活動,因此,從會計信息系統自身的發展變革以及人才培養的角度看,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財會人員工作需要,會計電算化教學改革與創新已迫在眉睫。
一、會計電算化課程的特點
在高校課程體系中,不同的專業課程在教學改革中都具有不同的教學特點,因此,對于會計電算化的課程改革也應充分考慮到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的實際情況,根據課程的特點對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改革,會計電算化課程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課程性質綜合性、應用性強。會計電算化課程是一門交叉學科,涉及到會計學、管理學和計算機技術等學科的教學內容,具有很強的綜合性;第二,教學內容時效性強。隨著會計軟件的更新換代,會計電算化課程的教學內容必須根據目前會計實務的需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不能拘泥于課本理論知識的講授,提高教學的時效性和前瞻性。
二、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傳統,教學效果不佳
由于會計電算化課程是一門交叉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強。傳統灌輸式的理論教學方式很難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負責知識講授與內容灌輸,學生處于被動地位,負責聽講,難以將課程內容的操作性和內容的理論性有效銜接起來,很難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教學效果甚微。同時,在會計電算化課程的課程教學中教師主要以教材為教學資料,并配備相應的教學實驗室。對于教材而言,教師沒有及時更換新的教材,很難適應快速發展的企業財務需要,不符合現代企業財務工作的最新要求。
(二)教師實踐經驗有待提高
作為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的執行者,任課教師的素質和教學水平直接決定著學生的學習質量和積極性,目前高校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師來源也較為單一,對于理論性要求較高,在高校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師隊伍建設方面存在著教師實踐經驗不足的問題,因此,如何提高高校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師的實踐性和實務性就成為了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師建設的突出問題;另外,教師在工作之余不能夠及時參加企業的各類財務實踐,很少有機會參與到企業的財務實務工作中去,這樣就使得教師實務能力較差,講授內容很容易與實踐脫節。
(三)考核體系不規范
目前,很多高校會計電算化采取以紙質考試方式,對學生理論知識的測試具有一定的依據,但實踐操作方面的測試從紙質試卷中并未體現,也無法衡量,難以測試學生真正的操作能力,而且紙質考試在考試過程中容易出現重復和作弊現象,從而無法體現本門課程的實踐操作性。
三、會計電算化無紙化教學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方法改革,可以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實用性。可以通過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改革和創新:
1.引入情境模擬式課程教學
會計電算化課程實踐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創立企業情境模擬,教師先演示軟件操作的過程,并講解不同任務下操作細則;學生在實訓過程中,應以任務為基礎貫穿實驗全過程。任務的實施可以采用混崗運作和分崗運作兩種方式,混崗運作方式下,要求每一位學生充當不同的角色,賬套主管、會計、出納、會計主管由同一學生擔任,并且用自己的真實姓名注冊,單獨完成實驗的全部實訓內容。分崗運作方式下,根據學生的個人意愿、專業基礎,分別承擔不同的角色,共同在一個賬套內完成任務。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感受到實際工作中各崗位分工與內部牽制制度,彌補了混崗運作的不足。
2.采用互動機制課程教學模式
在互動式教學模式中,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溝通,教學相長,共同合作完成課程內容。在此教學模式下,教師先提出問題并進行操作演示,學生根據教師演示流程自行操作,過程中不同的學生操作會有不同的問題出現,教師當場糾正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將此信息與所有學生共享,避免同樣問題的出現,最終教師將所出現問題逐一總結反饋給學生,這樣整個教學環節流暢、輕松,收效較好。
(二)提高教師實踐能力,培養雙師型教師
會計電算化任課教師的整體素質代表著本門課程教學質量的高低,教師的理論水平應該不斷進行更新,與時俱進,要求教師多讀相關的書籍,擴大知識廣度,多讀前沿論文和期刊,提升知識面的深度,不斷的注重實踐的教學效果,同時學校可以定期定時安排經驗豐富的企業會計電算化的技術人才到校做講座,把企業遇到的實際問題和教師進行交流,從而讓雙師型教師應該在理論和實踐層面不斷的提升自己。
(三)采用無紙化考核方法
會計電算化的實踐性很強,應側重于實際操作技能考核。因此建議理論考試成績比重可降至20%~30%,而將實際操作技能的考核具體到每個實驗環節,其合計比重應達到70%~80%。對每個實驗環節的評價應從以前側重實驗結果的正確性轉變為側重實驗過程的評價。由于每個實驗都分解為若干具體任務,可要求學生將每項具體任務執行過程及結果截圖。為防止學生復制他人截圖,應要求學生在混崗運作時將賬套主管設置為自己姓名,在分崗運作時則將所屬角色的用戶名設置為自己姓名,在截圖時應將窗口右下角操作員姓名包含在圖片中。考慮到電算化實驗具有連續性特點,前一實驗的錯誤往往會導致后續環節無法進行,從而倒逼學生回去查錯并糾正,以鼓勵學生勇于試錯糾錯。另外,教師應在考核上進行一些改革,引導學生在實驗中敢于嘗試從而提高學生的實務能力,而改變傳統應試教育的落后體制。
四、結束語
會計電算化課程的改革和創新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時刻關注企業的需求,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有效結合起來,注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培養學生的職業性,積極發揮無紙化教學的優勢,提高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從而緊跟信息時代的潮流。
參考文獻:
[1]張妍.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無紙化教學改革與實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2).
[2]李瑞生.新經濟時代對《會計電算化》課程的認識[J].河北建筑科技學院學報( 社科版),2014(2) .
[3]鄧紅杰.會計學專業實踐性教學模式的探討[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6).
作者簡介:
楊曉(1978.08-)女,陜西戶縣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會計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