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亮
[摘 要]在國際貿易中選擇合適的貨幣作為結算貨幣能降低匯率風險,增加交易便利。我國一直以美元作為主要結算貨幣,在貨幣兌換和外匯匯率波動中承受了不小的損失。2009年,我國正式開始人民幣跨境貿易試點選擇本幣貨幣作為結算貨幣,給我國外貿發展帶來了新機遇。文章將從正、反兩方面來分析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給我國對外貿易帶來的積極影響和局限性。
[關鍵詞]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對外貿易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5.126
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對外貿易總額一直穩步快速上漲,加入WTO之后,我國對外貿易額占全球貿易額的比重越來越大。世界貿易組織發布的統計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貿易體,其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了4.16萬億美元,占全球貨物貿易總額的11%。在我國對外貿易高速發展的同時,與對外貿易密切相關的國際結算業務也在積極推進,其中最為顯著的一步就是實行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
1 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發展動因及發展現狀
在我國開展對外貿易之時,發達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早已具有相當規模,與貿易密不可分的貨幣計價結算體系也已經相當成熟,美元作為中心貨幣,在國際貿易結算體系中占有絕對優勢的份額。我國按照國際慣例選擇以美元作為對外貿易結算貨幣,一直沿用至今。我國對外貿易發展速度相當快,在短短幾十年中,已經從最初零起步到目前總貿易額位居世界第一位。與貿易比較起來,我國的金融發展卻相對滯后,與外貿規模不相匹配的金融現狀,非常不利于我國對外貿易穩步健康發展。人民幣一直未能真正進入國際市場參與自由兌換,我國所有的貿易結算不得不依靠其他貨幣來進行,貨幣兌換成本和外匯匯率波動讓我們承受了不小的損失。隨著交易額的不斷增加,這種損失也在不斷擴大,因此我國迫切需要建立自己主導的貨幣結算體系。
20世紀90年代,我國率先開放了邊境貿易以人民幣結算,結算范圍只限定在特定地區的邊貿企業,2008年,我國與包括俄羅斯、蒙古、越南、緬甸等在內的周邊八國簽訂了自主選擇雙邊貨幣結算協議。2009年4月,正式試點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境外以東盟和我國港澳地區作為試點,境內以上海市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東莞四市作為試點。2012年12月,浙江義烏、廣西東興等重點開放試驗區又先后成為中國個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區域。2014年6月,央行發布了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的11條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指出,銀行業金融機構可為個人開展的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跨境人民幣業務提供結算服務,這意味著個人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全面放開,也標志著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全面展開。
在短短五年時間中,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規模呈爆炸式增長。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統計數據顯示數據來源于中國人民銀行網站。,2009年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規模只有35.8億元,2013年全年結算規模達到4.63萬億元。2014年7月央行發布的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僅在2014年上半年,結算規模就已經到3.27萬億元。從2009年試點正式啟動到2014年6月,我國累計完成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規模已經超過13萬億元,人民幣成為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跨境交易貨幣。
2 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對我國對外貿易的積極影響
對外貿易的發展推動了貨幣的國際化,反之,貨幣化的國際化也能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在對外貿易中選擇合適的貨幣作為結算貨幣能降低匯率風險,增加交易便利,如果選擇本幣作為結算貨幣,那么貨幣優勢會體現得更加充分,給對外貿易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我國推行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正是希望通過貨幣優勢給對外貿易創造更好的貿易環境,帶來更多機遇。
2.1 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對貿易環境的影響
我國的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從萌芽狀態的“周邊化”開始,曾經為邊境貿易發展壯大做出了重要貢獻。經過2008年金融危機,一些經濟體量較小的國家難以抵擋外匯匯率的波動帶來的沖擊,蒙受巨大損失。2009年我國適時推出與東盟開展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走向“區域化”。我國與東盟之間的外貿往來無須再用第三國貨幣結算,有效避開了外匯市場波動帶給雙方的風險,彼此的經濟往來更加密切。隨后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逐步從“區域化”向“全球化”發展,到2014年9月為止,先后在中國香港、新加坡、倫敦、法蘭克福等金融中心建立了人民幣離岸清算中心,涉及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國家和地區已經超過170個。人民幣在國際市場得到認可,有利于提高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使用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能讓我們在貿易往來中有更多的話語權。同時,由于我國的長期貿易順差,外匯儲備量大,人民幣面臨巨大的升值壓力,選擇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之后,其中一部分貿易順差會以人民幣形式體現,將會緩解外匯儲備的增長速度,減輕人民幣的升值壓力,有利于穩定我國的出口外貿環境。
2.2 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對貿易規模的影響
在以往的貿易往來中,80%的貿易額我們都是用美元或者歐元進行結算。從2005年人民幣匯率改革之后,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已經超過了25%,人民幣的升值導致出口企業的收益也在從美元兌換成人民幣的過程中普遍受到損失。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環境下,美元與歐元的匯率大幅度波動,難以預估的匯率波動給進口企業和出口企業均帶來收益和成本的不確定性,有些企業因為匯率波動而虧損,貿易規模一度萎縮。實行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以后,貿易雙方均不需要再兌換為第三國貨幣,不僅簡化了兌匯結算手續,降低交易成本,更是很好地避免了第三國貨幣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相對穩定的貨幣環境有利于促進雙方更多的貿易往來,增加交易量。2010年之后,美國、歐洲、日本等傳統經濟發達地區仍然處于金融危機帶來的陰影之下,而我國的經濟增長則保持相對良好的狀態,外貿交易量很快重新進入高速增長。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國相對封閉的金融環境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較小,另一方面則是2009年適時推出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增強了貿易伙伴對我國的信心,彼此之間的潛在的外貿需求逐步轉化為真實交易。
2.3 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對我國貿易結構的影響
在貨物貿易領域,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占比在不斷增加,為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提供了貿易基礎。反之,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也會對出口產品結構升級帶來促進作用。出口企業想要在交易中取得貨幣選擇權,首先必須要提高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其核心競爭力來源于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差異化程度。這種對“選擇權”的渴望,必然促使企業對技術研發加大投入,積極提升產品附加值,讓其“難以被替代”。通過提升企業的生產能動性,產出更多的高附加值產品,這些技術密集型產品會逐漸替代勞動密集型產品成為我國主要的出口力量,從而改善我國出口產品結構。
在服務貿易領域,主要體現在金融服務貿易面臨新機遇。一是結算業務本身是一個強勁的業務增長點;二是按照清算規律,結算貨幣的清算都是以本土貨幣為中心。雖然目前人民幣也布局離岸結算中心,但最終的清算仍然會在本土銀行體系內,這為我國建設本土國際金融中心提供了天然便利條件,不僅有利于擴大金融服務的業務范圍,也有利于培養高素質的金融后備人才,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增強金融服務的國際競爭力,改善當前我國服務貿易的弱勢局面,促進服務貿易出口。
2.4 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對我國外貿企業的影響
企業是結算主體,直接受到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影響。對于出口企業來說,企業在出口商品之后能夠直接收入人民幣,收益不再受匯率影響,有利于企業保持收益且運營成果清晰化體現,同時由于沒有了貨幣匯兌程序,貿易進程也加快了,企業的資金效率提高,減少了人力物力的支出,企業產品成本降低有利于增加出口企業的競爭力。尤其是對于我國的勞動密集型產品來說,價格優勢是企業出口的第一競爭力,產品成本降低將會給產品價格帶來更大的優勢。同時,從持幣待購的角度來說,實行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之后人民幣將有更多的機會被對方直接持有,由于兌換成本及匯率的風險,這一部分被持有的人民幣很可能不會被兌換為其他貨幣而作為儲備貨幣留存在對方賬戶上。由于人民幣信譽好,在國際上的被持有意愿較高,除了亞洲區域與我國外貿關系密切的國家以外,2014年英國等國也已明確表示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這些海外的人民幣儲備都會形成對我國產品的潛在需求,將為我國出口企業帶來更多的機會。對于進口企業來說,直接用人民幣付款減少了外匯資金準備和投入的程序,也就減少了企業資金的占用。同樣,由于對方出口企業貨幣成本降低,其產品成本也會隨之降低,我國進口商品的價格會更優惠更明確,有利于企業提前做好相關的資金調配、財務準備和銷售預案。
3 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對我國對外貿易影響的局限性
2014年1月,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的報告稱,人民幣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常用國際貿易融資貨幣,僅次于美元。但目前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產品覆蓋面和地域覆蓋面都還很小,到2013年年底,在貨物貿易交易中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占我國對外貨物貿易總結算額的比例約為10%根據2013年人民銀行數據和商務部數據按照年均匯率(美元/人民幣≈6.2)估算。,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給我國對外貿易帶來的影響還有局限性。
3.1 對降低交易成本和匯率風險的作用有限
人民幣面向國際市場的時間不長,要樹立在全球貿易和金融體系中的地位,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當前人民幣結算的市場占有份額還比較小。雖說我國已經在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但是真正開始實施這項業務的國家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及其他貿易小國。從2013年我國前十大外貿伙伴的區域分布上看,依然是歐盟、美國、日本和韓國占據著我國對外貿易交易的主要份額,我國與這些主要的貿易伙伴之間尚未有實質性的人民幣結算。尤其是美國和歐盟兩大主要經濟體,都要盡力保持本幣的結算地位,日本也極力希望能夠保持日元的國際地位,我們與這些國家和地區之間要開展實質性的人民幣結算業務還有很大難度。由于人民幣結算業務的占比還較低,能夠節省的交易成本還十分有限。我國最主要的兩大貿易伙伴——美國和歐盟——也是美元和歐元的主要貨幣區,如果人民幣結算在彼此貿易往來中不能真正開展起來,那么對匯率風險的防范也將十分有限。
3.2 低附加值產品難以享受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帶來的出口優勢
一國的貿易是否能夠享受到本幣結算帶來的好處,首要的問題是能否擁有結算貨幣選擇權,通常國家優勢和產品優勢決定了結算貨幣選擇權的歸屬。我國的出口產品結構中,有實力控制結算貨幣選擇權的產品仍然是少數,對于大量低附加值產品來說產品價格低是最主要的優勢,而技術含量低和可替代性強等特點往往使得它們喪失了在交易中選擇結算貨幣的主動權,無法享受到人民幣結算帶來的成本降低和匯率風險降低等好處,只能被動地等待市場潛在需求。
3.3 缺乏配套設施導致阻礙了金融服務貿易的開展
人民幣跨境支付給金融服務貿易帶來了巨大商機,但是我國的金融服務貿易在過去幾年中并未取得大家期望的成績。其主要原因在于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缺乏相應的配套設施。盡管央行在2011年就開始籌備開發獨立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但是到2014年止,CIPS還未正式開始運行。沒有CIPS的支持,我國無法建設真正意義上的國際金融中心,金融服務能力得不到提高,仍然缺乏競爭力。現有的清算平臺滿足不了市場需求,部分潛在的結算業務由于無法進入系統進行人民幣清算而不能開展,甚至部分已經開展的人民幣清算由于系統的故障而不得不重新使用其他貨幣清算,這都阻礙了我國金融服務的輸出,金融服務貿易出口難以改善。
4 結 論
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在多方面體現出不足,但是已經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總體來看,實施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不僅給對外貿易帶來結算便利,還帶來了有力的貨幣支撐。隨著業務的成熟和配套設施的完備,本幣優勢必將給我國對外貿易帶來更積極的影響,促進對外貿易穩定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慧,呂江林譯.部門利益與全球貨幣——人民幣、美元和國際貨幣政策的國內基礎[J].經濟資料譯叢,2013(1).
[2]鐘先孟.人民幣國際化——面向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研究[J].商業文化:下半月,2012(11).
[3]張大龍.我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發展研究[J].金融會計,2011(5).
[4]李建軍,宗良.進一步擴大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思考和建議[J].國際貿易,2011(5).
[5]李婧.從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看人民幣國際化戰略[J].世界經濟研究,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