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建成 張新華 徐海燕/江蘇省如東縣農業委員會
“六管六化”筑牢監管“防火墻”
左建成 張新華 徐海燕/江蘇省如東縣農業委員會
江蘇省如東縣是傳統農業大縣,現有各類農資生產主體60多家,經營主體近3000家。農資生產經營主體“點多、線長”,農資監管任務“面廣、量大”。主要農業投入品年銷售額動態保持在15億元左右。近年來,為進一步提高農資監管效率,如東縣農委積極探索農資監管舉措,圍繞“網格管理、備查管理、精準管理、公正管理、輿情管理、聯動管理”六個方面,確立了“分級分類、適時預警、標圖定位、電腦搖號、政民互動、優勢互補”六大監管模式,實現了“監管對象差別化、監管效益最大化、執法手段信息化、檢查對象隨機化、社情民意及時化、市場監管集成化”的六化目標。農資質量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消費投訴處理率為100%,基本實現農資市場主體合法、行為合規、質量合格的目標,解決了廣大農民生產后顧之憂,為平安農業保駕護航。
根據農資生產經營企業的現狀,將全縣劃分為8大重點監管區域,實施紅、橙、黃、綠四級動態差別化監管。將生產企業、源頭批發企業和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單位列入紅色監管區域,實施源頭重點監管;將與周邊縣市接壤的案件多發鄉鎮列入橙色監管區,實施區域強化監管;將近年來案件偶發鄉鎮列入黃色監管區域,實施目標跟蹤監管;將剩余地區列入綠色監管區域,實施常規例行監管。

食品安全監督檢查
針對全縣近80萬畝水稻種植面積一次用藥量大的實際情況,在每一期病蟲防治適期前,對源頭批發企業防治用藥逐一進行檢查并封樣備查,一旦發生農業生產事故及糾紛,仍可對備查樣品進行送檢,避免日后因農藥問題引起的糾紛而出現證據不足的問題。依據農業部《全國農藥監督抽查情況的通報》,結合近年來案件查處的情況,通過信息收集、分析判斷、集體研究、整理匯總等流程,生成年度重點監管企業及產品的“負面清單”,聯合工商部門研究制定了《農資市場預警管理實施辦法》,適時向社會公布農資市場監管動態信息并發布消費警示。在例行檢查時將清單目錄內的產品列為重點抽檢對象,實現質量抽檢有的放矢,有效解決監管經費不足的實際情況,實現監管效益的最大化。
利用各鎮(區)鄉村道路規劃圖,結合農資經營主體數據庫,將各農資經營點在圖上概略標注,建立起“農資市場主體地圖”。利用手持GPS定位系統對各經營點進行GPS精準定位,并錄入經營戶的姓名及門店實景圖像,實施精準化監管;將案件查辦所需的設備資料集中統一裝箱,接群眾投訴舉報后,直接搜索預先設定的航點,第一時間通過GPS導航系統及標定地圖快速到達舉報地點;通過隨身攜帶的iPad查詢設備,在日常下鄉執法檢查過程中,只要輸入農藥產品的登記證號,即可查詢產品所有信息。通過實施信息化監管,大大提高了日常執法監管的效率。
將各監管對象信息錄入電腦搖號系統,依據年初縣政府辦公室下發的《農資市場綜合整治方案》,以鎮(區)為單位按10%的比例隨機抽取檢查對象。根據分級分類的監管對象確定不同監管頻度,由農委監察室派人監督,采取統一搖號、集中打印,并對搖號結果進行封存。同時,合理安排好各鎮區的檢查計劃,檢查當天打開信封,結合“農資市場主體地圖”,規劃出行進路線,并對規劃路線上的其他經營點視情予以檢查,檢查過程中做到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單位必查。
農資市場秩序深受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關注,結合提案建議和社情民意的辦理,與代表、委員搞好雙向對接,爭取他們的理解與支持。指定專人負責收集本地網絡輿情,凡是涉及到農資市場監管方面的信息內容,主動介入、查明真相、雙向互動、及時引導。結合人大評議、政協問政,對近三年來所提交提案建議的代表展開回訪,再次征求意見建議,并聘請其為農資市場監管義務監督員,及時收集整理他們反饋的信息,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與難點問題。
提請縣政府建立了縣農資市場綜合整治領導小組。以此為平臺,整合職能,形成聯動,實現重要事項共同會商、重點農時聯合執法、重大投訴聯運處理的工作機制。一是依據職能主動管。根據農時組織開展“打假保春耕” “打假保安全” “打假保增收”等系列整治活動。二是整合職能協同管。在堅持屬地管轄原則的前提下,對外加強與工商等部門協作,實現執法聯動;對內加強系統內部質檢機構、種子管理、動物衛生監督等行業管理機構協作,實現有效對接。三是厘清職能分段管。強化地產肥市場監管,聯合質監、工商等部門,實行產、銷立體化監督抽查,產銷一并處理,加大懲治力度。針對部分地區出現以技術推廣為名,行銷售農藥之實的不科學廣告宣傳,農委、工商及時召集各農資批發主體進行行政約談,通過媒體進行宣傳引導,制止農藥廣告宣傳亂象,避免事態進一步擴大。
推行“六管六化”新的監管機制以來,全縣農資市場秩序明顯好轉,制假售假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農資產品質量水平穩步提升,農民權益得到更好維護,2016年突出表現為“三升三降”:即農資市場抽檢合格率上升,由上年90.6%上升到92.7%;連鎖經營網點數量上升,連鎖經營率達到75.6%;案件查處數量有了較大幅度的上升,為往年同期的300%;農資投訴舉報數下降;違規經營主體數量下降,共規范超范圍經營戶107家,取締無照經營10家;假劣農資引發的農業事故數下降,沒有發生較大的農業生產事故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