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凱,郭 蓓,謝 靜
(1.新鄉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消化內科; 2.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臨床學院診斷教研室,河南 新鄉453003)
康復新液聯合美沙拉嗪腸溶片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血液流變學及炎性細胞因子的影響
郭振凱1,郭 蓓1,謝 靜2
(1.新鄉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消化內科; 2.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臨床學院診斷教研室,河南 新鄉453003)
目的 探討康復新液聯合美沙拉嗪腸溶片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血液流變學及炎性細胞因子的影響。方法將85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順序分為觀察組(43例)和對照組(42例)。2組均采用美沙拉嗪腸溶片治療。在此基礎上,觀察組加用康復新液治療。觀察2組治療前、治療1個月后炎性細胞因子[血清白細胞介素-1(IL-1)、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8(IL-8)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及血液流變學指標(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紅細胞比容)的變化。結果 觀察組治療1個月后血清IL-1、IL-6、IL-8、TNF-α及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紅細胞比容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均P<0.05)。結論 康復新液聯合美沙拉嗪腸溶片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可明顯減輕炎性反應,改善患者的血液流變學狀態,是治療潰瘍性結腸炎較理想的方法。
潰瘍性結腸炎; 康復新液; 美沙拉嗪腸溶片; 血液流變學; 炎性細胞因子
潰瘍性結腸炎是消化系統常見疾病之一,并常伴有腹瀉、腹脹、腹痛及黏液膿血便等癥狀,且病程長、反復發作,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對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主要以糖皮質激素、5-氨基水楊酸、免疫抑制劑等為主,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不良反應大、復發率高,不利于預后。有研究[1]表明,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實施西醫治療的同時加用中藥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筆者對85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療,探討康復新液聯合美沙拉嗪腸溶片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血液流變學及炎性細胞因子的影響。
1.1 病例資料
選擇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新鄉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收治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85例,均符合《內科學》[2]中潰瘍性結腸炎相關診斷標準。排除血液系統疾病、腸道器質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將85例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順序分為2組:觀察組43例,男19例,女24例,年齡38~63(57.51±1.01)歲,病程1~7(5.18±1.68)年。其中左半結腸炎12例,直乙結腸炎21例,全結腸炎10例。對照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齡40~60(57.48±1.02)歲,病程2~8(6.21±1.64)年。其中左半結腸炎10例,直乙結腸炎20例,全結腸炎12例。2組性別、年齡、病程及病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2組均采用美沙拉嗪腸溶片1.0 g口服,3次·d-1。在此基礎上,觀察組加用康復新液灌腸治療:患者呈左側臥位,屈曲膝部。將石蠟油涂于灌腸袋導管末端,并將灌腸導管緩慢經肛門插入直腸(深6 cm左右)。然后,將100 mL康復新液(適當加熱)緩慢注入直腸,抬高臀部10 min,囑患者臥床休息,促進藥液吸收,2次·d-1。2組療程均為1個月。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治療前、治療1個月后炎性細胞因子[血清白細胞介素-1(IL-1)、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8(IL-8)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及血液流變學指標(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紅細胞比容)的變化。
1.4 統計學方法
2組治療前血清IL-1、IL-6、IL-8、TNF-α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1個月后血清IL-1、IL-6、IL-8、TNF-α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細胞因子水平的比較
2組治療前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紅細胞比容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1個月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紅細胞比容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的比較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非特異性慢性疾病,多發于乙狀結腸及直腸。有研究[3]認為,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生與抗炎細胞因子及炎癥前細胞因子間的平衡失調有關。另外,腸黏膜組織內免疫紊亂、腸道持續性感染、基因及腸黏膜屏障受損等亦可引發潰瘍性結腸炎。細胞因子分為抗炎因子及促炎因子兩大類,機體中抗炎因子與促炎因子失衡,則誘發潰瘍性結腸炎。有研究[4]顯示,康復新液可阻滯TNF-α釋放及產生,減少腸黏膜損傷,減少IL-1、IL-8等炎癥因子分泌、釋放,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治療1個月后血清IL-1、IL-6、IL-8、TNF-α水平均明顯降低(均P<0.05),提示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采用康復新液聯合美沙拉嗪腸溶片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炎性細胞因子水平。《方劑學·癰瘍劑》記載:“癰瘍發于內在臟腑的治法,易清熱解毒、逐淤排膿、散結消腫”[5]。康復新液是從美洲大蠊干燥蟲中提制而成的一種中藥,具有養陰生肌、通利血脈、活血化瘀之功效,其主要活性成分為肽類及多元醇類,通過抑制前列腺素、白介素、組織因子、白三烯等炎性因子合成、釋放,清除腸腔自由基,進而消除水腫,減輕炎癥反應,促進潰瘍愈合,且灌腸給藥,藥物可直達病灶,減少藥物流失,集中藥力,使藥物發揮最大的藥效。美沙拉嗪腸溶片具有抗感染、降低炎性因子水平的作用,其與康復新液聯合使用,通過藥物間協同作用,增強藥效,進而改善患者的炎癥因子水平,改善潰瘍創面微循環,祛腐生肌,促進肉芽組織生成及壞死組織脫落,快速修復創傷創面,提高機體免疫,調節機體生理平衡。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治療1個月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紅細胞比容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均P<0.05),提示康復新液聯合美沙拉嗪腸溶片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變學狀態,其原因是兩者聯合使用可活血祛瘀、通利血脈,減輕淤滯,降低血液黏度,改善機體微循環及血液供給,有利于潰瘍面的修復。
[1] 鄭利軍,馬驥,邢晉梁,等.康復新液聯合美沙拉嗪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15,23(10):728-730.
[2] 王吉耀.內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460-465.[3] 許永春,馮青青,李春安,等.美沙拉嗪聯合益生菌治療潰瘍性結腸炎臨床觀察[J].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6,56(3):47-49.[4] 歐陽偉鋼,冉海兵.美沙拉嗪聯合康復新液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14,22(7):400-401.
[5] 牛斌斌,葉樹鳳,陳寶余,等.美沙拉嗪顆粒聯合康復新液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Meta分析[J].中成藥,2014,36(11):2275-2279.
(責任編輯:胡煒華)
2016-09-22
R574.62
A
1009-8194(2017)02-0008-02
10.13764/j.cnki.lcsy.2017.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