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群,吳小玲,高忠博
(懷集縣人民醫院影像科,廣東 懷集 526400)
MRI動態增強掃描對乳腺良、惡性病變的診斷價值
孔祥群,吳小玲,高忠博
(懷集縣人民醫院影像科,廣東 懷集 526400)
目的 探討MRI動態增強掃描對乳腺良、惡性病變的診斷價值。方法 對40例乳腺病變患者均行MRI平掃及動態增強掃描。對40例患者強化病灶形態[強化(不規則形強化、無強化、環形強化、均勻強化)、強化病灶邊緣形態(邊緣清晰光滑、邊緣模糊、邊緣毛刺分葉)]和時間-信號強度曲線的形狀(Ⅰ型曲線、Ⅱ型曲線、Ⅲ型曲線)進行比較。結果 病理結果顯示40例患者中,13例(32.5%)為良性病變,27例(67.5%)為惡性病變。40例患者中,良性病變的均勻強化、無強化、邊緣清晰光滑、Ⅰ型曲線所占比例均明顯高于惡性病變,環形強化、不規則形強化、邊緣模糊、邊緣毛刺分葉、Ⅲ型曲線所占比例均明顯低于惡性病變(均P<0.05)。結論 結合MRI動態增強的形態學表現與時間-信號強度曲線對乳腺良、惡性病變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具有重要的價值。
乳腺病變; 良性病變; 惡性病變; MRI; 動態增強掃描; 診斷; 鑒別診斷
乳腺疾病是女性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主要分為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纖維瘤、乳腺囊腫、乳腺癌五大類,前四種都屬于乳腺良性病變,臨床及早發現,能夠有效治愈,而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我國乳腺癌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因此,做好乳腺癌的早期診斷以及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1]。MRI檢查由于對軟組織分辨力較好,目前在臨床診斷乳腺疾病中廣泛應用,且MRI動態增強掃描在乳腺癌術前檢查以及術后復查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本研究探討MRI動態增強掃描對乳腺良、惡性病變的診斷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懷集縣人民醫院收治的乳腺病變患者40例,年齡28~55(36.7±4.3)歲。臨床表現為乳頭溢液、乳腺腫塊、乳房脹痛等。其中乳房脹痛伴腫塊或腺體增厚17例,無痛性腫塊14例,乳房脹痛伴乳頭溢液9例。
1.2 儀器與檢查方法
采用德國西門子公司生產的Siemens AVANTO 1.5T MRI掃描儀,選擇4通道乳腺專用相控陣線圈。對患者進行MRI平掃,掃描范圍為雙側乳腺及腋窩區,掃描參數:軸位 DWI 序列,TE 5600 ms,TR 59.0 ms;軸位TSE T1WI序列,TE 10 ms,TR 700 ms;軸位TSE T2WI 序列,TE 83 ms,TR 5800 ms。b值為1000 s·mm-2,擴散梯度應用于3個軸—— X、Y、Z軸:每軸掃描層間距均為1.0 mm,層厚均為4.0 mm。MRI動態增強掃描,采用釓噴酸葡胺注射液0.2 mL·kg-1,注射流率依據患者年齡及血管等情況而定。注射后,進行掃描。選擇軸位乳腺容積成像序列,掃描參數:矩陣448×300,FOV 320~340 mm,翻轉角10°,無間隔,層厚2.4 mm。
1.3 MRI圖像分析
時間-信號強度曲線:對感興趣區選擇最高病變強化區,取最高強化區為 ROI分析,ROI大小為2~5 mm2,利用 MRI工作站功能軟件描繪信號強度-時間曲線(SI-Time曲線),同時利用后處理軟件生成時間-信號強度曲線圖。按照時間-信號強度曲線的形狀分為3型:Ⅰ型曲線(單向型曲線)為信號強度隨著時間延長持續慢慢增加;Ⅱ型曲線(平臺型曲線)為早期強化比較明顯,中期以及后期維持信號強度在一個穩定的水平上;Ⅲ型曲線(流出型曲線)為早期強化比較明顯,中期以及后期信號強度顯著下降。
強化病灶形態,即按照強化的具體情況分為:均勻強化,2~7 min信號強度升高超過10%;環形強化,2~7 min信號強度升高或降低在±10%之間;不規則形強化,2~7 min信號強度的降低超過10%;無強化:峰值增強百分比≤10%。按照強化病灶邊緣形態分為:邊緣清晰光滑為良性病變;邊緣模糊傾向于惡性病變;邊緣毛刺分葉大多為惡性病變。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9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病理結果顯示:40例患者中,13例(32.5%)為良性病變,其中囊性乳腺病1例,纖維腺瘤5例,導管內乳頭狀瘤3例,導管囊狀擴張伴慢性炎癥1例,乳腺囊腫3例;27例(67.5%)為惡性病變,其中髓樣癌1例,浸潤性導管癌19例,浸潤性乳頭狀癌2例,導管原位癌2例,浸潤性小葉癌3例。
40例患者中,良性病變的均勻強化、無強化所占比例均明顯高于惡性病變,環形強化、不規則形強化所占比例均明顯低于惡性病變(均P<0.05)。見表1。

表1 40例患者良、惡性病變的MRI強化比例比較
*P<0.05與惡性病變比較。
40例患者中,良性病變的邊緣清晰光滑所占比例明顯高于惡性病變,邊緣模糊、邊緣毛刺分葉所占比例均明顯低于惡性病變(均P<0.05)。見表2。

表2 40例患者良、惡性病變的MRI強化病灶邊緣形態比例比較
*P<0.05與惡性病變比較。
40例患者中,良性病變的Ⅱ型曲線所占比例與惡性病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良性病變的Ⅰ型曲線所占比例明顯高于惡性病變,Ⅲ型曲線所占比例明顯低于惡性病變(均P<0.05)。見表3。

表3 40例患者良、惡性病變的不同時間-信號強度曲線比例比較
*P<0.05與惡性病變比較。
采用MRI平掃,可以發現大部分乳腺良、惡性病變T2WI表現為等、高信號,T1WI表現為等、低信號[3]。但是,T1WI與T2WI有多處重疊,漏診的可能性較大,診斷效果不及超聲或者鉬靶,如果選擇MRI動態增強掃描,其診斷效果會明顯提高。MRI增強掃描除了能夠對病變的形態特點以及內在結構進行觀察,同時還能夠對病變的血流動力學進行觀察[4]。
MRI強化形態對乳腺良、惡性病變的鑒別非常重要。惡性病變強化多不規則或者為環形;良性病變強化一般比較均勻,邊緣比較光滑,沒有出現毛刺樣結構。但是,囊性病變進行增強掃描后不強化,囊實性病變的實性部分表現為不均勻強化[5]。
筆者對40例乳腺病變患者采用MRI動態增強掃描,結果顯示,40例患者中,13例(32.5%)為良性病變,27例(67.5%)為惡性病變;良性病變的均勻強化、無強化所占比例均明顯高于惡性病變,環形強化、不規則形強化所占比例均明顯低于惡性病變(均P<0.05);良性病變的邊緣清晰光滑所占比例明顯高于惡性病變,邊緣模糊、邊緣毛刺分葉所占比例均明顯低于惡性病變(均P<0.05);良性病變的Ⅰ型曲線所占比例明顯高于惡性病變,Ⅲ型曲線所占比例明顯低于惡性病變(均P<0.05),其與文獻[6]研究的結果基本一致。
本研究結果顯示,良性病變的Ⅰ型曲線所占比例明顯高于惡性病變(P<0.05),其主要原因是在乳腺病變中由于存在與病灶血管系統相關的結構差異,也就是動脈中對比劑向靜脈流入時進入間質組織量的不同,良性病變對比劑進入間質的量多,經靜脈流出的量少,局部信號強度持續上升或居高不下,而惡性病變對比劑經病灶進入間質的量少,經靜脈流出的量多,信號強度會出現快速下降。
[1] Pengel K E,Loo C E,Wesseling J,et al. Avoiding preoperative breast MRI when conventional imaging is sufficient to stage patients eligible for breast conserving therapy[J].Eur J Radiol,2014,83(2):273-278.
[2] 盛美紅,湯衛霞,陸益花,等.MRI動態增強掃描早期強化比值聯合周圍血管管徑鑒別診斷乳腺良惡性病變的價值[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6,50(5):324-328.
[3] Wang Y,Zhang X,Cao K,et al.Diffusion-tensor imaging as an adjunct to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 for improved accuracy of differential diagnosis between breast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and invasive breast carcinoma[J].Chin J Cancer Res,2015,27(2):209-217.
[4] 張捷.胎盤植入的MRI診斷[J].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54(6):67-69.
[5] 郝雯,趙斌,王光彬,等.乳腺動態增強MRI時間分辨率對乳腺良、惡性病變藥代動力學定量參數及診斷效能的影響[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5,49(11):823-827.
[6] 洪常華,韓德昌,楊新宇,等.乳腺MRI與乳腺X線診斷導管原位癌的臨床效果[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2):376-377.
(責任編輯:胡煒華)
2016-08-25
R814.42; R655.8
A
1009-8194(2017)02-0085-02
10.13764/j.cnki.lcsy.2017.0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