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培著,陳佳銳
(潮州市人民醫院口腔科, 廣東 潮州 521000)
根管治療同期行根尖手術在前牙根尖囊腫治療中的應用效果
黃培著,陳佳銳
(潮州市人民醫院口腔科, 廣東 潮州 521000)
目的 探討根管治療同期行根尖手術在前牙根尖囊腫治療中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將80例前牙根尖囊腫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研究組采用根管治療同期行根尖手術治療;對照組在根管治療1周后行二次根尖手術治療。比較2組的臨床療效及術后急性疼痛、急性腫脹、竇道形成等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研究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顯著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97.5%比82.5%,χ2=5.000 0,P=0.025 3);2組術后急性疼痛、急性腫脹、竇道形成等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根管治療同期行根尖手術治療前牙根尖囊腫能減輕患者痛苦,降低手術操作難度,提高手術療效,且不增加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前牙根尖囊腫; 根管治療; 根尖手術; 同期手術
根尖囊腫為多種原因所致的根尖肉芽腫或慢性牙槽膿腫發展而形成,其發生、發展緩慢,病程較長,初期無典型臨床癥狀,待囊腫長大后被患者發現才接受治療[1]。根管療法為臨床中治療牙體牙髓疾病的主要方法,具有良好根管填充和封閉系統,在根尖囊腫治療中具有較為顯著的療效。但根尖囊腫一般較大,常規根管手術不能充分清除病灶,需進行根尖手術配合治療,但臨床中對同期根尖手術或二次根尖手術存在較大爭議[2]。為此,筆者采用對比研究方法探討根管治療同期行根尖手術在前牙根尖囊腫治療中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5月潮州市人民醫院收治的前牙根尖囊腫患者80例,男44例,女36例,年齡19~55歲。所有患者均根據病史、體征、臨床表現,并結合口腔檢查、X線等輔助檢查而確診,均有根管治療聯合根尖手術治療指征,無絕對禁忌證;排除合并其他嚴重口腔疾病患者(如惡性腫瘤)及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礙、全身免疫系統疾病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80例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術前詳細檢查患者病灶及口腔情況,拍攝X線片明確病灶,擬定手術方法。
研究組患者采用根管治療同期行根尖手術治療:打開患牙髓腔,將壞死組織去除,測量工作長度,用Cavi-Endo超聲儀根管沖洗1 min,后用3%過氧化氫和2%次氯酸鈉交替沖洗,沖洗后待髓腔干燥,用VItapex根充糊劑填充根管,以完整封閉根尖孔為宜;填充完成后拍攝X線片,確定填充良好后,即刻行根尖手術;采用2%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潤麻醉,剝除囊腫同時將超填材料一并去除,用高速裂鉆將患者根尖部分磨去1~2 mm。
對照組于根管治療完成1周后行根尖手術,根管填充和根尖手術治療方法同研究組。2組術后均給予抗生素抗感染,并積極預防相關并發癥發生。
1.3 觀察指標
術后隨訪3個月,比較2組臨床療效及術后急性疼痛、急性腫脹、竇道形成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臨床療效根據患者臨床癥狀、X線檢查改善情況進行評定:顯效為無牙齒疼痛、咀嚼疼痛等臨床癥狀,X線檢查見牙周間隙恢復正常,根尖周透射區消失,硬骨板完整;有效為牙齒疼痛、咀嚼疼痛等臨床癥狀顯著改善,X線檢查見牙周間隙及根尖周透射區顯著縮小;無效為牙齒疼痛、咀嚼疼痛等臨床癥狀無改善,X線檢查見牙周間隙、根尖周透射區無改變[3]。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 SPSS19.0 統計軟件。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顯著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97.5%比82.5%,χ2=5.000 0,P=0.025 3),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2組術后急性疼痛、急性腫脹、竇道形成等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前牙根尖囊腫為口腔科常見病、多發病,由多種因素所致,其病程較長、發病較緩慢,早期無典型臨床癥狀,隨著疾病發生、發展可表現為牙齒放射痛、咀嚼痛等,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臨床中通過X線檢查可見根尖部周圍骨質透射區較明顯,其邊界清楚,診斷較易。根管療法為治療根尖囊腫主要方法,特別在前牙根尖囊腫中治療,由于其解剖位置簡單,具有操作簡便、手術創傷小等優點。但前牙根尖囊腫往往病灶較大,單純通過根管治療療效較差,還應配合根尖手術治療。臨床研究[2]表明,根尖囊腫采用根管治療后需要一段時間才行根尖手術治療,目的是為了減少根管填充內細菌生長,減輕手術感染、疼痛、腫脹等急性癥狀發作,從而確保手術療效。但二次治療增加患者治療痛苦,同時延長治療療程。
隨著根管治療方法和醫療器械的發展,超聲處理根管,通過機械運動和沖洗液反復沖洗回流,能將根管內大部分刺激源清除,同時超聲能對細小、彎曲的側副根管進行清潔,顯著提高根管消毒效果。因此理論上在根管治療后同期行根尖手術并不增加手術風險。有學者[3]研究指出,根尖囊腫患者病灶一般合并根尖部位不同程度損傷,傳統根管治療后二次行根尖手術等待期內,填充物易引起急性反應,增加根尖手術操作難度,進而影響手術療效。根管治療后同期行根尖手術,可一次性同期完成根管填充,既能降低手術操作難度提高手術療效,同時能更好封閉根尖孔,降低急性反應發生次數和程度,從而提高臨床療效。
本研究采用對比研究方法探討根管治療同期行根尖手術在前牙根尖囊腫治療中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顯著升高(97.5%比82.5%,χ2=5.000 0,P=0.025 3),表明根管清除并填充能對根管內病灶進行徹底清除,在完成根管治療同期行根尖手術,可及時清除根尖周病變,對根尖孔進行有效處置,可有效避免根管內外相互感染風險。此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2組術后急性疼痛、急性腫脹、竇道形成等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根管治療同期行根尖手術在根尖囊腫治療中不僅能獲得顯著療效,同時并不增加急性反應發生率,具有較高手術安全性。
綜上所述,根管治療同期行根尖手術治療前牙根尖囊腫能減輕患者痛苦,降低手術操作難度,提高手術療效,且不增加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具有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
[1] 譚君君,董青山,郭家平,等.種植機用于前牙區根尖囊腫的微創治療術[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13,29(2):115-116.
[2] 黃榮,賴仁發.錐形束CT輔助診斷根尖囊腫累及范圍的臨床應用研究[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16,32(4):232-233.
[3] 段青云,張雄,賈暮云,等.碘-苯酚混合液聯合Vitapex糊劑在非手術治療恒牙根尖囊腫中的臨床應用研究[J].口腔醫學,2014,34(2):156-158.
(責任編輯:況榮華)
2016-09-17
R781.34
A
1009-8194(2017)02-0083-02
10.13764/j.cnki.lcsy.2017.0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