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風云
(麻城市紅十字會醫院內科, 湖北 麻城 438300)
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
汪風云
(麻城市紅十字會醫院內科, 湖北 麻城 438300)
目的 探討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質量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方法選擇2011—2015年ICU收治的COPD患者10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綜合康復護理干預。觀察2組患者呼吸、循環系統指標改善情況;對比2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和護理指標及住院時間。結果 2組pH、PaCO2、PaO2、心率、呼吸頻率指標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較對照組各項指標改善效果更好,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SF-36量表中各項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舒適度、護理依從性分別為(13.8±5.5)d、(93.9±6.6)分、(93.1±7.5)分,對照組分別為(22.9±6.9)d、(75.1±5.2)分、(73.6±5.9)分,觀察組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6.0%和78.0%,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提升患者治療的依從性,為治療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康復護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生活質量依從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指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又稱慢阻肺,具有氣流阻塞特征,氣流受限通常呈進行性發展,與氣道和肺臟對有毒顆粒或氣體的慢性炎性反應增強有密切關系[1]。COPD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病死率高,全球范圍內每年病死人數約100萬[2]。COPD會對患者的勞動能力和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3],尤其是急性發作期后肺功能呈慢性、持續惡化,導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最終合并各種心肺疾病,甚至死亡,給患者及家屬帶來巨大痛苦。COPD遷延難愈,因此,縝密完善的護理措施對改善COPD患者的生活質量、控制病情以及提高治療的依從性尤為重要。本文回顧性分析麻城市紅十字會醫院內科收治的COPD患者給予綜合康復護理干預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1—2015年內科病房收治的COPD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中的相關標準[4]。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男31例,女19例,年齡59~81歲,平均(72.1±3.3)歲;病程為1~8年,平均病程(4.3±1.1)年;對照組男35例,女15例,年齡66~85歲,平均(73.2±3.6)歲;病程為1~7年,平均病程(3.9±0.8)年。所有患者嚴重程度分級為2~3級,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肺部濕啰音等。2組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 排除標準
1)支氣管哮喘患者;2)氣胸患者;3)嚴重心、肺、腎功能不全者;4)肌肉骨骼系統疾病者;5)過敏體質者;6)認知障礙或意識障礙者;7)昏迷、休克者;8)心肌缺血或氣道分泌物過多膿痰梗阻等癥狀嚴重者;9)通氣禁忌者;10)由結核、真菌、刺激性氣體、過敏等因素而導致的慢性咳喘患者;11)不同意本次研究者。
1.3 方法
2組患者在常規對癥支持治療基礎上給予無創正壓通氣。通氣模式:S/T模式,呼吸頻率:14~16次·min-1,氧濃度:30%~45%,初始吸氣壓力(IPAP):5.88~7.84 kPa,緩慢上調,維持在11.76~17.64 kPa,呼氣壓力(EPAP):0~1.96 kPa,呼氣壓力:3.92~5.88 kPa,通氣時間2~6 h,2次·d-1。
1.3.1 對照組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內容包括:心理護理、疾病認知、氣道護理、營造舒適的護理環境、飲食護理、健康宣教等。目的是為了指導患者改善不良的飲食習慣,疏導患者的負性情緒,避免有害氣體直接刺激呼吸道,保持患者呼吸道的濕化和通暢。囑患者避免過度勞累,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充足睡眠。
1.3.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綜合康復護理干預。
1)腹部按摩。部分患者長期呼吸機通氣會導致腹脹、便秘,因此,針對這些患者就及時給予腹部按摩,改善局部氣血運行,緩解腹脹、便秘。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按摩腹部,3次·d-1,30 min·次-1。
2)指壓穴位。對于痰黏、咳喘較嚴重的患者,護士應在協助排痰的同時,配合指壓天突、列缺等穴位,有宣肺解氣,止咳平喘,促進排痰的作用,2次·d-1,5 min·次-1。
3)中醫護理。中藥護理是指在基礎護理和飲食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的一項特色護理,中藥護理其特點為影響小、不良反應小、可靠性高、經濟實惠等,并對患者病情的好轉具有促進的作用。痰黏難咳患者可采用在耳穴埋豆的方式,也可對肺俞、氣管、神門等穴位進行貼敷或拔罐治療;對發熱患者可采用對鳳池、大椎等穴位進行刮痧治療;喘息氣短者也可采用耳穴埋豆等方式進行治療,或在三陰交、足三里等穴位進行艾灸治療。中藥灌腸:用大黃、枳實、厚樸各12 g,石菖蒲15 g煎取150 mL湯汁保留灌腸,50 mL·次-1,1~2次·d-1,可起到通腑泄熱,通便脹減的作用。艾灸:患者取氣海、關元、中極等穴位艾灸,1~2次·d-1,30 min·次-1,可起到益氣溫陽的作用。
1.4 判定標準和觀察指標
1)觀察2組患者pH、PaCO2、PaO2、心率、呼吸頻率等指標改善情況。
2)采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量表)[5]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測評,該量表含7個維度,包括: 生理功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社會功能、精神健康、健康知識水平、自我護理技能。得分越高,說明生存質量越好。
3)對比2組護理指標及住院時間。護理指標評分:在患者出院前發放調查表,做舒適度、依從性、滿意度調查,各項護理指標滿分100分。
1.5 統計學方法
2.1 2組pH、PaCO2、PaO2、心率、呼吸頻率指標變化情況
觀察組pH、PaCO2、PaO2、心率、呼吸頻率指標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與治療前比較,t=1.469、0.317、0.681、2.367、1.969,P<0.05,觀察組較對照組各項指標改善效果更好,組間比較,t=2.319、1.996、2.861、2.067、4.619,P<0.05,見表1。

表1 2組pH、PaCO2、PaO2、心率、呼吸頻率指標變化情況
*P<0.05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1 mmHg=0.133 kPa。
2.2 2組護理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結果
觀察組SF-36量表中各項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2組護理指標及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住院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舒適度、護理依從性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6.0%和78.0%,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P<0.05,見表3。

表2 2組護理干預后SF-36量表評分比較

表3 2組護理指標比較
COPD發病率、致殘率、死亡率均較高,40歲以上人群的發病率較高,其發病機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認為阻塞性肺氣腫與慢性支氣管肺炎發生相關因素均有可能引起該病[6],由迷走神經介導的黏膜高泌所導致的支氣管痙攣和由膽堿能機制誘發的支氣管平滑肌張力增加所導致的支氣管痙攣是COPD氣流阻塞的不利因素。COPD無法根治,且進一步發展會導致呼吸衰竭和肺心病等慢性疾病。因此,縝密、完善、全面的護理干預措施對改善COPD患者的生活質量、控制病情以及提高治療的依從性尤為重要[7]。
針對COPD,常規的護理干預主要包括心理護理、疾病認知、氣道護理、營造舒適的護理環境、飲食護理、健康宣教等。疾病認識干預增強了患者對疾病的了解程度,并可指導患者學會科學的自我護理方法用于減輕自身不適,延續了病情的發展。而健康宣教和人性化溝通有助于減輕患者的負性情緒,消除了不良心理因素對免疫系統的影響,提高了患者治療的依從性,為治療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而提升了患者的機體活力、免疫力和抵抗力,在綜合因素的作用下增強了體質,生活質量得以改善。綜合康復護理是以常規護理為基礎,是堅持“以患者為中心”,不再是單純簡單的技術操作,是一種整體的、個性化的、創造性的、有效的護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會多層面上降低不愉快的程度,護理過程結合了中西醫護理,是整體化護理藝術的過程和追求的結果,更加注重患者的舒適感受、滿意度以及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與現代醫學的整體護理和個性化護理理念相一致,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將中西醫護理相結合,發揮了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作用。中藥灌腸以肺與大腸相表里,腑氣通則肺氣自降為指導原則,有效緩解了患者的腹脹、便秘、咳嗽等癥狀;艾灸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消脹,可減輕西藥帶來的副作用;指壓穴位宣肺解氣,促進排痰,且操作簡單,安全性高,不會對機體帶來損傷,患者易于接受[8-10]。
本研究中,2組pH、PaCO2、PaO2、心率、呼吸頻率指標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與治療前比較P<0.05,觀察組較對照組各項指標改善效果更好,組間比較P<0.05;觀察組SF-36量表中各項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舒適度、護理依從性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6.0%和78.0%,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P<0.05。結果說明了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應用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改善COPD患者呼吸和循環系統各指標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提升患者治療的依從性,有利于病情的康復。
[1] 張銀鳳.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0,7(27):36-37.
[2] 馬丹,沈繼香.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藥物治療研究進展[J].醫藥導報,2011,22(6):364-366.
[3] 侯小華,張秀華,曹書華.噻托溴銨聯合舒利迭對老年中重度COPD患者臨床癥狀積分及肺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7):2503-1504.
[4]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修訂版[J/CD].中國醫學前沿:電子版,2014,6(2):67-70.
[5] Younossi Z M,Guyatt G,Kiwi M,et al.Development of a disease sloeeific questionnaire to measure health related qualit)r of,lif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J].Gut,1999,45(2):295-300.
[6] 趙將勇,李振,郭擁軍.噻托溴銨治療中重度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18):86-87.
[7] 俞曉敏.舒適護理在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應用的護理體會[J].健康必讀,2012,11(11):249-250.
[8] 王君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西醫結合護理體會[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4,23(2):100-103.
[9] 聶芳,段運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中西醫結合護理[J].中國中醫急癥,2012,21(5):853-855.
[10] 李淑華,李巨奇,李衛青,等.中西醫結合護理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觀察[J].山西中醫,2013,29(8):55-57.
(責任編輯:劉大仁)
2016-07-28
R473.5
A
1009-8194(2017)02-0097-03
10.13764/j.cnki.lcsy.2017.0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