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溧陽中學(213300)
史文杰●
?
以“加速度”教學為例談微課與自主教學的深度融合
江蘇省溧陽中學(213300)
史文杰●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微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并嘗試著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源與自主教學有機融合在一起,對于高中核心概念教學而言,微課能夠給學生帶來更為直觀的感性認知,同時留下問題和作業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思維.
微課;自主教學;概念
近兩年,微課正走近我們的身邊,教師接觸到的微課也越來越多,同時,大量的微課資源正通過微課大賽的形式在慢慢地積累.從我們常州市開始組織微課程大賽到現在,經過親身接觸、制作的過程,而且在教學實踐中筆者還將微課用于課堂教學之中,體會到了微課程對于自主教學的幫助,本文結合“加速度”這個核心概念的教學就該話題談幾點筆者的思考,望能有助于教學實踐.
微課的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將學習前置,我們可以借助于微課將問題拋給學生,或者給學生提供學習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發現問題,生成探究的欲望.
加速度概念的引入,筆者認為在微課的處理上可以進行如下設計:提供文字信息,引導學生提取相關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加工.
信息1:在學校百米賽跑比賽中,花了1秒鐘,起跑階段張亮由靜止到提速至8m/s;
信息2:在電動自行車啟動的過程中,花了3秒鐘,電動自行車的速度由靜止到提升至8m/s,用時3秒;
信息3:摩托車的啟動過程,花了3秒鐘,速度由靜止到提升至12m/s;
信息4:摩托車保持8m/s的速度勻速行駛3秒.
在微課的制作中,筆者列了一個表格如下,微課講授過程中,將數據一一填入.

表1 情境中的信息匯總
接著提出問題,留下一段空白的實踐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
問題1:我們能否用速度大小來表述速度變化的快慢?
問題2:能否用速度變化量直接表示速度變化的快慢?
問題3:你認為怎樣才可以表述速度變化的快慢呢?
設計意圖:通過微課中列表處理信息的這種做法,引導學生如何進行信息的加工,后面再經歷了問題的思考過程,讓學生意識到需要定義一個新的物理量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如何引入呢?很自然地將思維遷移到“速度”這個概念上來.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主要是通過一系列活動,穿插著微課能夠有效調節課堂的節奏,引導學生匯報預學成果,啟發學生系統化建構認知,促進有關知識的內化.
例如,“加速度”這個概念的教學筆者借助于微課進行了如下課堂活動的設計.
【課堂活動1】匯報和交流
播放微課視頻(幾個不同研究對象加速階段),喚醒學生預學過程中的回憶,引導學生交流自己在預學過程中的收獲以及所遇到的問題.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暢所欲言,并圍繞自己的問題進行積極地討論,最終在交流中迸發出思維的火花,解決問題.
【課堂活動2】思考和討論
借助于微課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在思考和討論中深化認識,然后再一一地采用微視頻的方式進行舉實例解答,給學生留下直觀的印象.
請判斷以下說法成立嗎?
問題1:物體速度變化量越大,則其加速度越大;
問題2:物體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不為零;
問題3:物體加速度為零,則其速度一定為零;
問題4:物體速度為零,則其加速度一定為零;
問題5:物體加速度減小時,則其速度可能會增大.
分析:學生在問題引導下,認識速度和加速度的具體內涵,在有關問題的討論中,學生不能局限于正誤的判斷,更應該舉出具體的實例,并在對應的情境中明確概念之間的差別,從而深化認知.
【課堂活動3】合作研究
請區分速度、速度變化量和速度變化率(加速度)三個物理量,并讓學生將合作學習的成果填在表格之中.
【課堂活動4】認識v-t圖象

如圖所示為某質點直線運動的v-t圖象,結合圖象,你能分析出該物體以何種方式運動嗎?請求解各階段物體的速度變化量以及加速度,并比較第一階段和第三階段加速度的大小.
分析v-t圖象是高中階段最重要的一項運動學表征手段,在此教師要放慢步調,先讓學生從圖象解讀開始,逐漸深化相關認識,切不可將圖象的所有特征一股腦地灌輸給學生.
課后的反饋和小結也可以借助于微課來完成,教師安排學生進行反饋測試,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安排學生進行小結,總結收獲和經驗.
微課導學理論倡導“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理念,上述有關“加速度”的教學設計中,筆者先以導學案和微課視頻為支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然后在課堂搭建學生思考和交流的平臺,有效深化學生的認知,在完成相關教學目標的同時,成功推動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
G632
B
1008-0333(2017)15-00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