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大田縣第五中學(366100)
陳吉標●
?
探究性學習過程的構建
福建省大田縣第五中學(366100)
陳吉標●
探究性學習,這里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就學科領域內的某個問題作為突破點,通過發現、質疑、分析與論證、概括或歸納等學習活動,在獲取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中同時獲得相應的情感體驗的一種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過程的構建要點:教學選點,確定探究內容;創設情境,誘發探究欲望;剖析內涵,促進探究起步;啟發引導,激活探究思維.
探究性學習;探究內容;探究欲望;探究起步;探究思維
在“預習、嘗試、探究、應用、歸悟”的十字五步教學模式中,“預習”與“嘗試”是“探究”前的熱身,是為探究做準備,而“探究”才是其核心環節,它既是學生獲取知識與技能的必要過程,又是為“應用”環節奠定知識與方法基礎,更是“歸悟”建構的重要過程依據.
數學課程知識,從知識的性質角度而言,它分基礎知識與重點知識;從教學目標角度來考察,它又分為知識的建構與知識的應用.作為課程學習中的探究過程,它是為達成學習目標的一種特定的過程,既體現著教師傳承知識過程,又蘊含著學生的創造性學習過程.這與科學探究活動比較,它摒棄繁瑣曲折探究過程而是直接探究核心內容,更注重探究內容選定、探究情境創設和探究活動平臺搭建.探究內容的確定,從教師引導的角度來說,就是探究選點問題.它通常選取核心知識或重點知識作為探究內容,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建構.
例:《認識三角形》第一課時其基礎知識為:構成三角形的要素;用數學符號來表示三角形.重點知識為: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而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是這個重點知識的推論.因此本節的探究內容應定為探究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對它的探究,教材僅給 “剪紙法”這種論證探究方法, “剪紙法”是為 “作輔助平行線法”而設置的鋪墊.利用“作平行輔助線法”探究論證“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用平行輔助線法,它存在著多種做法,既促進學生對已有知識與方法的靈活運用,又能誘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效的探究性學習就是蘊含在這種對重點知識的探究性學習過程.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里的“好”,主要指學習者的興趣, “樂”,指學習者獲得的快樂,也指學習者的情感需求或學習欲望得到滿足.教學選點,僅僅是課前對探究內容的確定,而課堂上學生能否有積極主動的探究行為,關鍵在于教師誘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的多少,創設情境則是誘發學生探究欲望的良好手段.

問題1:展示若干形狀不同的五角星,其中只有一個蘊含著交點在直線中的位置屬于“黃金分割”位置,讓學生從美的角度比較審視這幾個五角星.
問題2:教師把一個插有鮮花的花瓶放在講臺桌面上的不同位置,然后讓學生說出花瓶放在桌面上的哪一個位置最協調悅目.
問題3:夏天,家里通常將空調的溫度調節為22℃~24℃,這時人感到最舒適,為什么?(提示:正常的人體溫度為36℃~37℃)
然后提出問題:上面三類事物,它們具有共同的秘密,試問:這個秘密是什么?
在上面的教學情境創設中,教師不僅將教材中的陳述性知識改為探究性的學習問題,而且通過展示實際生活中的奧秘來突出或體現“黃金分割”的應用價值,以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上三個問題情境將會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而這種認知沖突又會誘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從而就為構建探究性學習過程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為提出新問題,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的.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是探究的起步,是提出問題的前提,如未發現問題,就不可能提出問題.能否從習以為常或司空見慣的事物中發現問題,取決于人們的洞察力.教師可采用由果溯因、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等思維方式對知識點的內涵進行拓展剖析,學生就有了認知切入點與思維起點.因此,在探究性學習過程的構建中,注重剖析知識點的內涵可促進學生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也是探究起步的一個必要環節.
例《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是學習《全等三角形》的延伸拓展,學生雖然已建立了“兩個三角形全等必須是三條邊和三個角這六個要素對應相等”的“全等”概念,但對于其中蘊含著“六個要素中如果存在某幾個要素對應相等則全等”的內涵則不甚明了,為促進學生對三角形全等條件的認識,那么就可以提出如下問題來剖析 “三角形全等”的內涵:①如果兩個三角形的兩條邊對應相等,那么第三條邊會相等嗎?②如果兩個三角形的三條邊對應相等,那么對應的三個角會相等嗎?③如果兩個三角形的兩條邊對應相等且夾角相等,那么第三條邊能否相等?……對上述問題,學生在分析與思考的基礎上,就會發現“比較兩個三角形,只要其中幾個必要的邊角要素相等則其它邊角必定相等”的特點,至于要求哪幾個必要要素以及要素間應是怎樣的組合形式,學生就可以做出各種假設或猜想,而這種假設或猜想就是提出問題.這就是本課題探究性學習的起步.
從探究過程特征而言,它主要有提出與解決問題兩個環節.提出問題僅意味著探究性學習起步,探究的開始.至于形成怎樣的探究思路和通過怎樣探究途徑才能獲得相應的探究結果則屬于解決問題的范疇.解決同一數學問題,可采用不同思路或不同方法,而探究思維清晰活躍與否,不僅影響探究性學習進程的快慢,而且直接影響著學生能力目標達成與否,而啟發引導則是激活學生探究思維的有效策略.
啟發引導,指教師運用啟發性或引導性的語言,促使學生形成探究思路,得出領悟探究方法.如《探索勾股定理》教材先在方格圖中給出一個任意的直角三角形,接著以直角三角形的三條邊作相應的三個正方形,然后引導學生通過累計每個正方形所占的方格數來發現“勾股定理”.如何證明這個定理,既是本課題的學習重點,也是探究性學習必須突破的難點.而證明“勾股定理”有數百種方法,由于知識的局限,八年級學生只能依據幾何圖形的面積公式來加以證明,尤其是如何構建與直角三角形三條邊長有關的幾何圖形來建立一定的等量關系方程是形成探究思路的關鍵.為此,教師圍繞證明“勾股定理”所牽涉到的知識和方法而提出如下具有啟發性或引導性的問題:①對于公式a2+b2=c2,以前學過的數學公式中有哪些與這個公式相似?②要得到定理的公式形式,它需要建立怎樣的數學關系?③定理中的各項是表示直角三角形邊長的平方,能否構建包含有關a、b、c邊長的直角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的組合圖形?由于教材的提示,學生可能會聯想到教材中給出的“鄒元治證法”或“趙爽證法”,但其中仍蘊含著學生個體的活力思維.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們還會形成一些教材以外的證明思路,這就是探究思維的激活.當然,有的學生會因思維受阻而導致探究失敗,但這種失敗,既是一種很好的過程與經歷體驗,更是一種經本人反思后的有益教訓,這何以不是一種收獲呢?
探究性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它沒有特定的模式,也沒有固定的程序,本文僅是從探究內容、探究心理與探究效益這三個角度來闡述探究性學習過程的構建.探究內容是構建探究性學過程的載體,探究欲望是構建探究性學過程的基石,而促進發現和激活思維,既是針對探究效益,更是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素養.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立項課題“‘十字五步’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FJKT15-551]階段研究成果)
[1]王平.探究性學習教學示例:數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13
[2]李醒民.愛因斯坦[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263
G632
B
1008-0333(2017)14-0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