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常陰沙學校(215623)
張惠琴●
?
提高初中化學作業的有效性
江蘇省張家港市常陰沙學校(215623)
張惠琴●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提高學習效率,減輕學習負擔.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對化學作業的批改和講評的實踐與探索.
化學作業;有效性
學生作業是學校教育活動的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拓展.我認為,作業的選題、批改和講評對教師來說是一項重要技能,也是一門藝術.在素質教育中探討作業的批改與講評問題、指導學生作業的方法,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鉆研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精心設計作業是使講評更有效的前提之一.傳統作業的“一刀切”“齊步走”只是給老師接下來的批改和講評帶來了便捷,但不利于不同類型的學生的發展.實施分層作業有利于各層次的學生取得成功,獲得輕松、愉快、滿足的心理體驗,有利于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要求,讓每個學生有一個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在他人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下嘗到成功的喜悅,以成功來激勵自己.這就需要我們有目的地精心選擇適合他們的題目.題目可以分成基礎題A組和B組(B組稍難于A組題)、提高題C組、探究題D組等,規定奮進組的學生必須完成A、B組題,鼓勵做C組題;提高組的學生必須完成B、C組題,鼓勵做D組題,這樣既適應了各種層次學生的能力,又給了學生自主空間,能夠激起學生的興趣.但是,分層作業對老師的講評和批改提出了挑戰.
很多教師都很注重一題多解,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思路去探索,這值得贊揚.但若在作業批閱時發現有錯誤,教師千萬不能給予一個“×”,然后毫無思索地進入下一題的批閱.一個班級的作業批改下來,大多數老師都能發現學生錯誤的共性,難的是如何發現學生的個性差錯.當一個錯誤的答案出現在學生的作業本上時,請不要只認為與正確答案不一致而已.你要相信孩子是認真做題的,請幫著學生去探究錯誤產出的根源,你會驚奇地發現,錯誤答案的背后有很多原因,有的思維方式甚至會使存在定向思維的教師出乎意料.
【教學案例】在學到如何書寫化學式時,有一位學生的作業本上出現了“硫酸鈉NaSO2”.在老師的眼中,該學生肯定是原子團、化合價背不出才會出錯,也沒有多想什么.但當我批到硫酸銅的化學式時,他寫對了.咦?硫酸根的符號和化合價都知道呀!我再次回到“NaSO2”.印象中,這是一個認真學習的孩子,應該不會粗心我在記錄本上記下了這個個案.課間,我找到了這個學生,他是這樣告訴我的:“Na2SO4,然后2和4約到最簡,不就是NaSO2了嗎?”真讓我驚嘆!所以教師在批改作業時一定要從細微處入手,遇到學生的錯誤答案時應及時思考錯誤根源,找到錯誤產生的根源才會在講評時更有針對性.如果沒有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會給學生帶來“負積累”.

有這樣一道題:“在量取液體時,某學生初次讀數時采取了正確的讀數方法,讀數是20 ml,傾倒出部分液體后,俯視讀數,讀得剩余液體體積為12 ml,則傾倒出的液體體積 > (填“>、<或一”)8 ml.”翻閱“作業批改記錄本”,有9位學生做錯了,但今天的測試卷只有一位孩子錯了,是他不認真,還是他真不會?我又一次在記錄本上記下了這一情況,課間找到了他,他也疑惑地問:“每次都錯?”我給他了一個量筒,要求他量取12ml的水,且邊操作邊講解給我聽.完全正確!那考試卷上怎么錯了呢?我又讓他回憶考試時的解題思路,邊講邊在紙上畫著(如圖).突然間,二人竟然同時發現:“啊!明白了!量筒的刻度怎么會在視線的對面呢?所以每次的答案是相反的呀!”這種個案有時真讓老師匪夷所思呀.
在學生作業的后面應及時給予評價,如給粗心的孩子寫上“請你和細心交朋友!”,給態度不夠端正的孩子寫上“希望明天能看到你更漂亮的作業!”這樣的評語能讓學生更愉快,只言片語會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作業講評是批改作業的延續,是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不可忽視的一個教學環節.教師的講評要具有強烈針對性,而素材就是教師批改作業時親自記錄、分析的具體實例,這些實例能起到有的放矢、因勢利導的作用.
解決作業中的提升題是開拓學生思路、培養學生能力的有效途徑.一般來說,D組題課后面批,當場指導學生;對于C組題,我讓學生提出各自的疑義,有些問題同學之間可以互相解答,但有些需要教師點撥,激勵他們用實驗來探究(所以講評課教師不能空手進教室,要根據批改作業的情況及時準備實驗器材).比如,講到裝置氣密性的檢查時,可以提升到裝置中有分液漏斗、長頸漏斗或有注射器等儀器的時候如何檢查,老師可以適當引導、點撥原理,然后讓大家各抒己見,隨后進入實驗的探究.
以上是本人在如何提高初中化學作業有效性方面的一些實踐與研究.“備”出層次,“改”出實效,“講”出精彩,平時重視學生完成化學作業的有效性,這些都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提高初中化學作業有效性既可以減輕學生的作業壓力,又能讓學生真正掌握所學的知識,還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鉆研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求實、進取、創新的科學精神.同時,教師也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藝,使作業這一課堂教學的延伸部分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G632
B
1008-0333(2017)14-008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