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指引
記敘文以敘述為主,但也需要在敘述中適當地穿插描寫和抒情。
描寫就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事件、事物存在與變化的具體狀態作精彩的描繪和摹寫,使記敘內容豐富,人物形象鮮明、豐滿,景物意境鮮明。以敘事為主的記敘文,如寫令人感動的事,就可以采用適當的心理描寫,強調“感動”;寫印象深刻的事,則要交代清楚印象深刻的原因,就可能用到場面描寫,將印象深刻的場景展現給讀者。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要想使人物鮮活、傳神,描寫也是必不可少的。寫景狀物的記敘文,則要在細致觀察的基礎上,綜合運用各種描寫手法,將記敘的景和物呈現在讀者面前。描寫必須以觀察為基礎,并且觀察要細致,不僅要把事物的一般性狀了解清楚,還要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想,或進行動態描寫,或采用靜態描寫,或二者結合。需要注意的是,在記敘中描寫,要服從作文中心的需要,做到抓住特點,突出重點,恰到好處。
抒情就是作者借助文字抒發情感,表露愛憎,具有點明題旨、升華中心的作用。所以,記敘文中抒情的文字,最好安排在作文的開頭或結尾,即使是在文中,也應放在中間段落的開頭或結尾。在記敘的過程中,可以借助敘述、描寫或議論進行抒情。注意這里的議論,是作者的主觀感情的抒發,不需要像一般的議論文中的議論一樣有論點、論據和論證,它僅僅是一個判斷,一種認定,起升華中心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抒情要力求貼切自然,水到渠成,做到情緣事而發,情由感而生。切忌不可突兀生硬,更不能無病呻吟。
總之,精彩的描寫能使作文具體、生動,而精彩的抒情可以揭示生活的意義,升華作文的主題。在記敘文中將描寫、抒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才能使讀者有水到渠成之感,有情真意切之感。
習作看臺
獨特的月休
浙江蒼南縣星海學校八·2班 鐘方正
初升的太陽將自己那炫目的金色光芒奉獻給大地,告訴人們新的一天開始了,往常刺耳的鬧鐘聲似乎也溫和了許多,同學們也迫不及待地從溫暖的被窩里爬出來。這全是因為今天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月休前一天!
好想這么美好的一天就這么平平安安地結束啊,但是上天仿佛不樂意給我們一個圓滿的結果,一個“慘案”出其不意地發生在看似平靜的下午。
充滿著青春活力的體育課過后,社思課接踵而來,班主任帶著一臉不悅的表情走進教室,揚了揚手中一份剛考過的思想品德試卷,又清了清嗓子,大聲說道:“對于這次考試,我感到非常不滿意……”他又講了一班和三班的考試成績,以此襯托出那隱含在看似平靜的外表下的憤怒……突然,他不說話了,我和同學們用充滿恐懼的小眼睛可憐巴巴地望著這個“震山太歲”,我把手從桌子上移到胸前,擋住了快要從心窩里蹦出來的小心臟,但是無法遮掩內心無與倫比的恐懼和空虛……
班主任只說了一句話,便擊碎了我決定在這次月休時好好玩的夢想:考40分以下的同學們要注意,你們得到的獎勵是把試卷抄一遍,外加把1000字思想品德提綱抄一遍……后面沒聽到的部分已經不重要了,我眼眶里早已噙滿了淚水,這是因為——我的分數是39分,離40分只有一步之遙!我頭一次感覺到一分是那么的重要,在這時,1分=1份試卷+1000字,這絕對是我做過的最離奇也最痛苦的計算題!班主任真的是太狠心了!
深夜,我打開臺燈,握著鍍金鋼筆拼命抄寫,胳膊肘邊的墨水瓶還來不及擰上蓋子……
一個小時過去了,我把接近粉碎性骨折的右手“搬到”床上,打開手提電腦,用還未癱瘓的左手打字來跟同學聊天,聊著聊著我突然問道:“班主任以前有這樣懲罰過同學嗎?他真是太狠心了。哼!”而同學的回答卻讓我震驚:“沒有,頂多讓我們訂正錯題。”
我突然想到我轉學到這所學校之后,班主任就一直很關心我,每次考試后都會詢問我的成績并就錯題給我展開分析,這次的特殊“活動”是不是因為想讓我提升成績而……他說過,他把同學們當成他的孩子,而他自己的孩子都沒時間去教導,可憐天下父母心啊……盡管我不太喜歡這個“父親”,但是,這個“父親”卻很用心對待全班的同學,也不排除我,就算我是轉學而來的,也不影響他那獨特的愛……想到這里,我的眼角濕了。
每個人表達愛的方式都不同,可能是母親在你起床前幫你把牙膏擠好;可能是父親在你受委屈時給你一個溫暖的擁抱;也可能是像班主任這樣略帶獨特性的愛……總之,他們是愛你的,只是你沒察覺出來而已。
在這個獨特的月休,我領悟了班主任獨特的愛,或許這愛不盡如人意而又難以讓人理解,但是我還是很喜歡,喜歡這個獨特的“父親”和他獨特的愛,也愛屋及烏地喜歡這個獨特的月休,喜歡這份獨特的作業。
簡評
從作文內容上看,這篇作文從學生日常小事入手,貼近生活實際,由“我”態度的轉變反映了班主任獨特的師之愛。從寫作方面上看,細致的人物描寫也豐滿了作文的故事情節和表現力,讓人切身體會到親切而又真實的溫暖。
歲月中的遺憾
浙江蒼南縣星海學校
八·1班 王 怡
風呼呼地刮著,雨嘩嘩地下著。近看,街道上連個人影也沒有,白花花的全是水,簡直成了一條流淌的河,上面爭先恐后地開放著無數水花。遠看,樓房和樹木都模模糊糊的。
這次放假回到老家,剛下車就看見太奶奶佝僂著的身子蹲在小河邊洗衣服,我的眼眶瞬間盈滿了淚水,急忙小跑過去把她攙扶起來:“您的腿不是剛剛好嗎?還不能蹲的。”“沒事沒事,我這不都好好的嘛。”
我蹲下來裝起太奶奶已經洗好的衣服,一只手提著盆子,一只手攙扶著她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家里走,邊走邊說:“上次在學校,在電話里聽媽媽說您在后門摔了一跤,當時真的是嚇死我了。”“沒事沒事,我這身子我知道,想當年你太爺爺也是這樣。”“您只說沒事沒事,也不好好吃飯,老是想那些有的沒的干嗎?對自己身體沒有好處。”
她就像個小孩一樣一邊跟著我走,一邊應和著我的話。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萬物在更新,而我在成長。每個人都會因時光的飛逝而經歷著人生中最重要的過渡。“你是不是也沒有好好吃飯?都瘦了。”“哪有瘦啊,我在學校里都吃胖了。”天空游蕩著幾許琉璃色的霞。望著云端那一抹淡藍,仿佛千年的哀愁剎那間消散,萬年的孤寂染上了色彩。
回到家,太奶奶拉著我走到太爺爺的照片前。歲月在泛黃的照片里蘇醒,多少年輪編織了多少皺紋,創業的艱辛、奮斗的青春、生活的勞苦……每每我回來,太奶奶總會給我講她和太爺爺年輕時的故事。
太奶奶一臉慈愛與滄桑,年輕時烏黑的頭發已有如嚴冬初雪落地,根根銀發,半遮半掩,若隱若現。每每我回來,看見最多的就是她站在這里一直看著太爺爺的照片。
在我很小的時候,住在老家,每次玩水后總會把自己身上弄得全濕透了,被奶奶罵時,都會跑到太爺爺家里去,有太爺爺和太奶奶護著我。上學后不住在老家了,可是,每次回來,就會發現太爺爺越來越蒼老了,他臉上布滿了皺紋,一條條,一道道,像是墻上斑駁的印跡。
那次,太爺爺摔了一跤,從那以后他的身體越來越不好,行動幾乎都是靠著輪椅,說話時口齒不伶俐了,吃飯也要用勺子,慢慢地連手都抬不起來了。我那次親眼目睹:太爺爺緩緩地抬起手,抬到一半時卻沒有力氣了,手猛地垂了下去,可他眼里的不服氣卻讓我震驚,只見他又把手抬了起來,卻再一次垂了下去,太奶奶實在看不下去了,想要喂他,可他卻一把把碗給摔掉在了一邊,用兩只手狠狠地捶打自己。
直到有一天,太爺爺去世了,太奶奶在那冰涼的地上坐了許久,整個晚上,她坐在太爺爺身邊,空蕩的目光中那記憶的長河,潺潺流動,那曾鐫刻手心的往事,在寒風中,掠過淺淺眉梢,飄向遠方。
此時的太奶奶,望著那張早已泛黃的照片,眼神又和當時的眼神一樣了,那樣的空洞,那樣的凄涼。她和太爺爺之間的情意,我們又怎會懂呢?
冬,等待著他的依舊是她!一季落寞,一季飄零。漫天飛舞的雪,滲透了誰的絲絲涼意?縷縷寒風,傾訴著誰的綿綿心語?那瘦削的身子微微地顫抖著,我拿了件外套披在太奶奶的身上,她微微地轉過身子向我微笑。
傍晚時分,天邊被涂成了金黃色,夕陽的余暉灑在樹上,被樹葉篩得斑斑駁駁……
簡評
全文采用散文化的筆法,洋洋灑灑的文字充滿詩意。小作者善于運用整齊的句式,為作文增添了節奏感。環境描寫恰當而深入人心,成功渲染了氛圍。感情真摯深切,用忠實的筆觸記錄了太奶奶與太爺爺之間質樸卻至死不渝的愛情故事,同時也表現了“我”與太奶奶的相互關心、血濃于水的親情,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