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前,我國對于隱私權的立法并不完善,伴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隱私權保護問題變得日益突出。現階段,我國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傳統隱私權保護體系,又面臨著網絡隱私權保護的問題。本文從民法角度探討網絡隱私權保護的問題,最終闡述建立網絡隱私權保護的法律建議。
關鍵詞 隱私權 網絡 侵權
作者簡介:趙晗,天津商業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
中圖分類號:D922.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5.294
長期以來,我國對于隱私權保護都不重視,傳統隱私權的保護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保護體系。在此社會背景下,如何保護網絡隱私權研究學者更是少之又少。本研究以網絡的隱私權保護為研究課題,具有較強的研究價值。
一、隱私權與網絡隱私權的相關概述
(一)隱私權與網絡隱私權
隱私權是指個體所享有的生活、工作及其相關事務不受任何人知悉、侵犯、使用、公開與傳播的人格權。隱私權具體包括隱私保有權、知悉權、公開權與使用權。保有權是指個體對于其的隱私信息享有保護與隱瞞的權利。知悉權是個體有權知道關于其個人的合法信息。公開權是個體有權決定是否公開,何時、何地、向何人公開其個人信息的權利。使用權是個體有權使用或允許他人使用其個人信息的權利。
在網絡信息時代,隱私權延伸出了網絡隱私權的概念。個體在網絡中享有其個人信息不被任何人侵犯、使用、復制與公開的權利。
(二)網絡隱私權的保護范圍
網絡的隱私權保護主要包括個人空間、信息及活動三方面。個人空間是在網絡時空內,個體在使用網絡資源時受到保護的虛擬空間。這個虛擬空間與在物理世界里存在的受保護的物質空間的實質上是一致的,都不允許受到侵犯。具體而言,個人在網上的活動記錄、空間的安全與隱私不得侵犯,我們常說的微信、微博與客等都屬于網絡個人空間;網絡個人信息是個人信息的網絡化,主要有身份信息、文字信息、財產信息與個人網絡瀏覽、發表信息等。以上信息均為網絡的個人信息,均為隱私權的網絡保護范疇;個人活動范圍的保護。在網絡虛擬空間中,任何個體在法律允許范圍內均享有活動的自由,按個人想法進行的網絡活動不受干擾與侵犯。
(三)網絡隱私權的內容
網絡隱私權的內容主要有:知悉權。網絡隱私權中最基本的權利即是知悉權,它是信息保護的基礎與前提。個體有權知悉與自己相關的信息被誰收集、使用與內容,同時還有權知悉其個人信息的使用范圍、用途;控制權。個體有對其個人信息進行管理與控制,決定搜集、使用、公布其網絡信息,并對其網絡信息進行修改、補充及刪減的權利,非經法律允許,任何第三者都不得干預與侵犯的權利;選擇權。個體有決定由誰收集、使用及公布其個人信息,選擇收集、使用及公布個人信息的范圍的權利;安全請求權。當個體的網絡隱私被侵犯時,個體有請求侵犯者停止侵權,并請求信息管理者、行政部門及法律法規保護的權利;限制權。個體對于其網絡上的隱私信息所享有的權利并不是無限制的,它受到法律法規、社會公共利益的限制。在合理的限制范圍內,個體不得向使用、復制、公開及收集者主張權利保護。
二、網絡隱私權的侵權行為分析
(一)網絡隱私權的侵權表現
所謂的網絡隱私侵權主要是指在網絡虛擬空間中,侵權人以非正當的手段侵犯個體網絡隱私的行為。個人的私有領域有獨占性、排他險與非競爭性,網絡空間下更是如此。網絡隱私的侵權主要包括特定政府機關的侵權,網絡服務提供者的侵權、硬、軟件開發商的侵權、公司侵權及個體侵權。
政府機關的侵權。某些特定的政府機關出于國家安全角度的考慮,為了打擊犯罪活動,會對公民的個人信息進行管理,甚至會監聽與監視個人的網絡活動。
網絡服務提供者的侵權。在個體進行某些特定的網絡活動時,服務提供者會要求個人進行注冊。在注冊的過程中,服務提供者會獲取個人大量的個人信息。一些網絡服務提供者出于其他目的,會侵犯到用戶的個人信息。
硬、軟件開發商的侵權。在網絡空間內,硬、軟件開發商會利用自身優勢收集用戶大量的隱私信息。部分網站還可以利用獲取的信息,來跟蹤用戶在網上的行為,造成嚴重侵權。
公司的侵權員。公司出于商業秘密的保護、公司形象的維護與員工管理的目的會對公司職員的電腦進行監視。在監視的過程中,公司會侵犯公司職員的網絡隱私。
個人侵權。所謂的個人侵權主要是指網絡黑客。黑客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進入網民的電腦系統侵犯網民的網絡隱私。
(二)網絡隱私權的侵權行為分類
網絡隱私的侵權行為可以分為積極與消極侵權兩種。積極侵權的表現:非經網絡用戶許可或授權直接侵入其網絡空間,竊取其個人信息行為;通過木馬病毒或程序,對網絡用戶個人信息進行窺視與截取的行為;出于不正當目的,對網絡用戶的隱私信息進行非法傳播的行為;出于自身利益需要,非法對網絡用戶的信息進行非法收集的行為。
消極的侵權主要有:網絡服務者未對用戶的隱私盡到保密義務,非經故意泄露其隱私信息;政府主管部門對網絡用戶信息保護的消極管理。
三、 網絡隱私權侵權的歸責原則與構成要件
(一)網絡隱私權的歸責原則
網絡隱私侵權的構成要件含有侵權人有過錯行為。這也是侵犯網絡用戶隱私權承擔責任的要件。民法強調“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原則。但是網絡用戶的隱私權保護問題不用于一般的民事侵權。受侵權人不便舉證,網絡用戶受侵權舉證面臨著巨大的難題。
基于以上考慮,筆者認為對于網絡隱私的歸責可以采用過錯推定的歸責原則。一旦網絡用戶的隱私權受到侵害,推定疑似侵權人有過錯。當疑似侵權人可以證明其不存在網絡侵犯隱私權的行為時,即可以免除其責任。否則,其要承擔網絡侵犯隱私權的責任。
(二)網絡隱私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
一般而言,網絡隱私的侵權包含主觀構成與客觀構成要件。網絡隱私的侵權行為主觀構成要件是指侵權人在主觀上存在過錯。其從不正當目的,故意侵犯或者過失侵犯網絡用戶的個人隱私。如果沒有這兩種目的則不構成對網絡用戶隱私權的侵犯。網絡隱私的侵權行為主觀構成要件是指網絡隱私的侵權人有作為與不作為的侵權行為。這種網絡隱私的侵權具有違法與懲罰的性質,并造成了一定的損害后果。另外,其侵犯網絡用戶隱私權的行為與造成的后果之間有因果關系。這些共同構成了網絡隱私侵權的主客觀構成。
(三)網絡隱私權侵權違法性阻卻
對于網絡隱私權的侵犯也存在著違法阻卻的事由。對于網絡隱私侵權違法的阻卻事由主要有以下四種行為:自助行為。在進行網絡活動中,往往會存在著自助與防衛的情況。這種行為只是為了自身利益的保護,大多不會對其他人的隱私權造成傷害;被侵權人同意。在網絡活動中,部分侵權人經過權利人同意獲取他人的網上隱私信息,構成違法阻卻;處于公共利益的保護需要;意外事件,在網絡空間中,也存在大量人為失誤、技術故障等意外事件,這些事件也是網絡隱私的侵權行為違法阻卻的事由。
四、 網絡隱私權的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對于網絡隱私權的保護也是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逐步走入社會公眾的視野里。伴隨著網絡技術與媒體的運用,網絡隱私的侵權問題愈發嚴重,隱私權保護的聲音也愈發高漲。
當前,在網絡空間中,對網絡用戶隱私權的侵犯呈現出來的問題主要有:我國對于隱私權保護并未立法,網絡隱私的保護更是如此。由此,造成了在隱私權,特別是網絡隱私權的保護上,缺少必要的法律依據與法理基礎;當前對于網絡隱私權的保護多是一些部門規章中,其法律效力較低;缺乏操作性;網絡隱私權的保護與侵犯并沒有明確的界定。這造成對于網絡隱私權的侵權行為難以界定為侵權行為,在尋求法律保護難以找到相應的立法依據;行業缺乏自律,網絡環境需要優化。當前網絡環境缺少自律,網上隱私權的保護環境脆弱。
五、完善我國網絡隱私權保護體系的建議
(一)建立網絡隱私權的法律保護體系
在憲法中體現隱私權地位。網絡隱私權作為其在網絡空間的延伸,也就是確立網絡隱私權的法律地位。
對網絡隱私權進行立法。當前,我國對于網絡隱私權的保護相關法律及法條規定少之又少,要根據社會需要針對網絡隱私權進行專門的立法保護。 通過專門的立法,界定網絡隱私權的定義,明確侵權行為及責任;規制網絡隱私保護的機制;細化相關方的權利及義務。
(二)強調行業自律
強調行業自律,構建和諧的網絡環境對于網絡隱私權的保護有著巨大的輔助作用。行業自律體系建立需要:網站服務提供者重視網絡隱私權的保護。根據當前法律法規要求,明確保護的范圍與內容,并及時向用戶聲明;行政部門發揮指導作用,對網絡環境監督與管理;提升網絡隱私保護的技術;網絡從業者要提升自身的職業道德能力。行業自律的提升,除了需要法律的保護外,還需要道德制約。網絡從業者通過自身職業道德的構建與強化對網絡隱私權的保護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三)建立網絡信息的保護機構
通過建立起專門的網絡信息保護機構,對網絡用戶的隱私權進行保護,用以規避于管制網絡隱私侵權行為的發生。針對網絡信息的保護機構要依靠具備網絡專業知識及法律知識的專業能力強的工作人員,對網絡隱私進行保護,同時對網絡隱私的侵權行為進行打擊。保護機構的主要業務內容即是對網絡用戶信息的保護狀況進行監管,處理網絡隱私侵犯的投訴。
(四)提升自身的保護與維權意識
在網絡環境下,網絡用戶要注意對自身隱私的保護。在瀏覽網頁時,要注意查閱網站對于隱私權保護的相關規定;在進行網站注冊時,注意個人信息的保護;在使用過程中,要妥善保護自身的賬號與密碼;在網站閱覽時,注意網頁的安全性,避免出現計算機中毒,出現信息被竊取的現象;對于網絡的使用環境也要慎之又慎;另外,樹立隱私保護意識的同時,加強自身的自律,不侵犯他人的網絡隱私權。
參考文獻:
[1]張秀蘭.網絡隱私權保護研究.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2007(11).
[2]孔令杰.個人資料隱私的法律保護.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
[3]陳磊.關于我國公民網絡隱私權法律保護的研究.上海交通大學.2011.
[4]黃輝.網絡隱私權對傳統隱私權的若干突破.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
[5]雷金牛.論網絡時代公民隱私權保護.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2.
[6]蘇令銀.隱私權:信息與網絡時代的重要人權.社會.2015(8).
[7]網絡隱私權國際上對網絡隱私權的保護. http://www.maxlaw.cn/z/20170410/86648 1560293.shtml.大律師網.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