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旺
在首都基礎教育綜合改革中,昌平區引進區外優質資源,充分發揮區域內外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功能,讓更多的學生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努力辦公平、優質、創新、開放、人民滿意的昌平教育,創建首都教育發展新興區。
推動區域教育基本均衡的主要舉措
1.擴大資源供給
結合全區城鄉和人口分布特點,明確了“每鎮一所中心小學、一所中學,人口密集區特殊考慮”的總體思路,“十二五”期間,新建、改擴建中小學24所,基本形成了覆蓋城鄉的義務教育布局。研究采取了現有學校擴班、內部結構調整、跨學段資源共享等十項綜合措施,基本滿足了適齡兒童入學需求。
2.改善辦學條件
“十二五”期間,通過實施各種工程,使昌平區所有中小學校均達到了北京市辦學條件標準。為小學配備各個學習領域教學設備142.67萬件套,并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抗震加固工程。
3.完善政策體系
嚴格落實免試就近入學政策,堅決執行全市“15條禁令”,確保信息公開透明,依法保障每個孩子平等受教育的權利。堅持優質高中資源向普通校、農村校傾斜,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的比例由2011年的5.1%提高到2014年的30%,進一步遏制了“擇校”現象。完善普惠性制度,在全市率先將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政策范圍擴大到全部公辦學校,并實行“四免兩補”。
4.加強重點群體保障
制定實施了中小學融合教育行動計劃,成立了區特殊支持教育中心,截止2015年底,昌平區三類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98.41%。堅持“兩個為主”原則,將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工作納入教育發展規劃和財政保障體系。
5.提高教師待遇
在全面落實教師績效工資制度的基礎上,2012年以來針對昌平區教師最關心的實際問題,持續為教師辦了“七件實事”:設立教育引導獎勵、教育研究、境內外培訓、困難教職工幫扶4項專項資金,為教師進行兩年一輪的免費體檢,為山區教師配備專用校車,為新引進名師及時安置人才公寓。提高農村教師待遇,在績效工資方案制定中,專門設立農村和山區教師補貼。
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的基本經驗
1.引進區外優質教育資源,提升區域教育品質
立足區域功能定位,采取合作辦學等方式,引進名校資源。2012年以來,累計引進名校名園16所,引優力度居五個發展新區之首,基本實現了優質資源對人口密集地區的全覆蓋。
同時,借助北京市“高校辦附中、附小”“高校支持小學特色發展”等項目,促成4所大學與6所中小學合作建立附中、附小,3所高校與9所小學建立特色發展合作關系。
2.開展校際聯盟,實現共同發展
統籌整合區內資源,積極探索創新中小學管理體制機制,通過“一長執兩校”“一校兩校區”等模式,進一步擴大了區屬優質資源的覆蓋面。
在全市率先推行了“校際聯盟”發展模式,鼓勵辦學思想相近、情況類似的學校結成聯盟,開展深度交流合作,打造整體教育品牌。目前,比較成熟且取得實效的校際聯盟有:長陵學校4校聯盟、南邵中學7校聯盟、實驗二小6校聯盟等,涉及28所學校,占公辦學校的37%。2015年,還探索了同一鎮域內的學段聯盟和公辦—民辦聯盟,豐富了校際聯盟的形式。
3.開展聯片教研,培育名師隊伍,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為改變農村特別是山區師資水平相對薄弱的現狀,創新了區域聯片教研制度,將全區學校按優質校與薄弱校組合成教學協作組,形成了以強帶弱、相互促進的教研模式,有力促進了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同時,積極開展交流支教工作,推進優質校干部教師向薄弱校流動。
深入實施名師名校長工程,完善專業人才培養、引進、選拔和激勵機制,大力支持教育科研工作,不斷優化師資結構。
未來五年區域教育發展的目標及具體舉措
“四全一特”發展目標:到2020年,努力構建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深化各項教育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水平、全面提高各級各類教育質量為主線,以適齡兒童少年核心素養提升為特色的“四全一特”教育改革新模式,辦公平、優質、創新、開放、人民滿意的昌平教育,創建首都教育發展新興區。
1.構建五大教育發展集群
以引進名校、區域特色校、高參小、高辦小等各類優質資源為中心,整合已有的聯片教研、校際聯盟等成功經驗,探索建立區域學區制、名校辦分校、跨學段拉手校等新型發展聯盟,實現教育資源布局“保均衡、促優質、共發展”的新目標,構建東、西、南、北、中5大教育發展集群。在集群內部,根據干部教師培訓、特色課程建設、校園文化培育、綜合素質提升、設施設備共享等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需求,結成2-6個發展聯盟。
2.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義務教育,培育5-8所在全市有影響力的品牌學校,力爭60%的學校有特色;昌平一中、昌平二中2所北京市示范校以及所有引進名校均成為“北京知名、國內有影響”的高中學校,在北京市具有知名辦學品牌的學校占全部高中校的2/3以上,等等。
3.加大名優資源培育力度
引進清華附中、北京四中國際部;與高校合作新增6所附中、附小;實施名師名校長培養工程;著力培養特級教師、市級學科帶頭人、市級骨干教師。同時,統籌好名優資源,發揮好名優資源的示范、引領作用。
4.培育學生六大核心素養
貫徹落實《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通過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體育、藝術教育、科技教育、校外教育5項保障措施培養學生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核心素養。
5.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以均衡配置資源為重點,以提高教育質量為核心,以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不斷增加優質教育資源,縮小校際差距,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出了統籌配置義務教育資源、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等7大具體舉措。
編輯 _ 王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