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權勢一詞在霍布斯《利維坦》中有了和當今較為不同的見解,其含義與當今權力一詞有著同樣的“味道”,但又有不同,故本文就其兩者而淺談與法律之間的沖突對立和統一,并延伸至對當今中國法治建設的影響。
關鍵詞 權勢 法律 沖突 制約
作者簡介:謝怡,安徽科技學院人文學院2014級法學本科生。
中圖分類號:D9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5.141
一、法律的概念和權勢的雙層概念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認可并由國家保證實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統治階級的意志,以權利和義務為內容,以確認、保護和發展統治階級所期望的社會關系、社會秩序和社會發展目標為目的的行為規范體系??梢?,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也就是法律誕生于權力之中,并且自誕生之日起長期地和權力相系一起。我們再看,法律的內容包含了權利和義務,這里的權利可以是公民的權利,也可以是國家或者統治者的權利,統治者的權力以權利為基礎,從而實現相關的權利;另一方面,某些權利的實現也需要一定權力的依靠。因此法律內容中的權利和義務也包含了統治者的權力,得出法律賦予了統治階級權力,也即下文中所談到的權勢。
然何為權勢?權勢指權力和勢力、居高位有勢力的人或不斷變化的形勢。而依據大多數人的理解,包括我們,權勢無非就是擁有權力,擁有勢力,同樣,擁有財富的那些人所特有的某些手段也可以成為權勢,但這顯然不在今天我們討論的范圍之內。權勢這個詞在現今多多少少已經變成了一個偏向于貶義的一個詞語,也就是等同于現今被談及最多的一個詞匯,即濫用權力中的權力。所道權勢,它是統治者濫利用自己被賦予的權力、職權等進行便利自己或他們的一項工具,與之相對的是對待人民時能夠剔除自己的身份等方面的因素而為人民辦事則稱其為大公無私。
霍布斯在其書《利維坦》中,這樣詮釋權勢的含義,“擁有仆人是權勢、擁有朋友是權勢、財富與慷慨大度相結合是權勢;具有權力的聲譽也是一種權勢;使一個人受到許多人愛戴或畏懼的任何品質或其聲譽都是權勢;成功是權勢;在平時或戰時作事精明慎重的聲譽是權勢;高貴的出身是權勢;口才是權勢、儀容是權勢、學識是一種微小的權勢、公共事業的技藝也是一種權勢”。顯然,霍布斯對權勢的理解所涉及的范圍與我們所認為的現今的權勢的理解有種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正如現今的中國,汶川地震,長江乘船等事件后,總會有成千上萬的人民前去救助,而作為統籌這些力量的統治者就是擁有著霍布斯所言述的權勢,而他們的并不是我們口中所說的含有貶義意義的“權勢”。在此,對于權勢的不同的理解含義,我對其進行了簡單的討論和分析。
二、法律與權勢的對立統一
(一)法律與權勢對立統一的存在
在闡述法律與權勢的對立統一之前,我們必須明確上述所闡明的權勢的含義分為兩層,一層是統治者堅守自己崗位,對自己擁有的權力盡職盡力,從而為人民、社會、國家作出應有的貢獻,我們姑且稱這種權力為善的權勢,但這并不是今天我們討論的重點;另外一層就是統治者身居高位的同時,濫用權力,為自己的謀取私利,這是權力在行使過程中方法不當的演化,也就是現今社會的貪污腐敗的現象,也是現今我國嚴打嚴抓的對象,我們姑且將其稱為惡的權勢。法律與權勢的對立統一也因為權勢雙層含義而分而討論。對于它們的統一,主要指兩者在各自不同的特性上相互滲透。類似美國一直以來所實行的三權分立原則,它便是兩者對立統一的現實存在,而所謂的統一和滲透可以從三權之一的總統所擁有的行政權所體現出來,美國總統所發布的行政命令,無不是遵循美國憲法所實行,一旦違憲,便不會具有任何法律效力。簡單的說,權勢在實行的過程中,始終受制于法律自帶的強制力,即權勢離不開法律,一旦沒有了法律的制約,惡的權勢便會占據權勢的整個意義。相反地,法律的出現和實行也離不開權勢,正如本文開篇所說,法律從何而來?由國家制定的,體現統治階級意志的便是法律,所以,法律和權勢也因此相互統一和滲透。同樣的所謂的對立沖突主要是法律與惡的權勢的對立沖突。惡的權勢是由國家賦予其強制力來實現對主體自己的相關利益,但侵犯的是權力客體的利益,這種以他人的利益或者公共利益為代價換取個人私利的行為顯然是國家所禁止的。正如“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而《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財物的,是貪污罪。這也正是兩者對立沖突的外在表現。
(二)法律與惡的權勢對立的原因
從總的原因上看,法律與權勢的對立統一都或多或少的和他們各自所帶有的優缺點不同而決定,正如法律有著強制力這一優越性,因此,它能維護權勢的實行,能夠具體的授權權勢內容,而這也正是兩者相互統一的原因之一。但是權勢在缺乏自主性的時候,它也就開始背離一開始法律授予其權力時的初衷,而其最嚴重的狀態在曾經的中國社會中也出現過,那便是封建主義的君主專制,要與現今社會相匹配的話,也就是濫用權力,權錢交易中的“權力”,因而當法律與惡的權勢沖突之際,此時就應該發揮法律的強制作用,制約權力的實行,將其限制在一定的限度內,顯然,我們的國家領導人也已經預見到了這些狀況,并在改革開放之后,不斷地在社會制度上,乃至法律上做出相關的舉措,像如今以習近平總書記領導的“打蒼蠅,抓老虎”也正是諸多舉措中的一項。
法律與權勢之間需要統一,同時也需要對立沖突,而一旦超出了限度,便背離了一開始的初衷。究其要制約惡的權勢的原因,我也有自己的看法與觀點。
1.思想上存在普遍的觀念錯誤
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背景,在這么長久的歷史中,我們積蓄了豐富的物質和精神財富,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所謂的精神財富也有著瑕疵。我國人民,不論是平民百姓還是身居高位者都深受封建主義君主專制思想的影響,類似“官民有別”、“官大于民”、“官管民”的思想始終殘留在人們的思想中。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再之后土地革命的成功標志著封建主義制度的推翻。從這里可以得出理論性的結論,就是我國已經擺脫了落后的思想和制度,已經向先進的潮流思想邁進。但事實卻是,這些思想因為某種傳承,依舊多多少少的影響當今的人們。
2.法律監督制度的不完善
我國法律監督制度始終存在著某些瑕疵,對惡的權勢的監督和制約之力不足的問題在至今依然是需要彌補的。而這也是我國在發展法治社會的道路上所必須進行的道路之一。在此,從法治的含義中可以得出法治其中一點就是為確保權力的正當運行為重點的社會管理體制, 這當然也是我國至今所追求的法治社會所追求的目標之一,完善法律制度,加強權力監督機制,從而使法律和權勢的對立能夠一直徘徊在既定的限度范圍內,即使權力的實行不游離在法律的約束之外。
3.權勢本身所帶有的特點所導致
從上面的論述中,我們已經知道雖然法律誕生于權勢之中,但權勢的運行需要法律的制約與監督。但我們可能得問,法律是應該監督和制約權勢,那到底所監督和制約的是權勢的哪些方面?為此我們就權勢的特點來分析。
第一,權勢自古以來就帶有支配力。古代權勢的支配力來于“天”,“君權神授”是當時的觀念看法;現今權勢的支配力來于法,而一旦統治者無法把控這支配力,便會變成惡的權勢。
第二,權勢有腐蝕性。統治者可以擁有權勢,但不能擁有絕對的權勢,一旦事與愿違,統治者就會被權勢所腐蝕,從而給其自身尋找謀利的空間。
第三,權勢具有擴張性。故統治者在行使權勢時,應該在法律給予的限度內使用,一旦越過法律這條邊界,便會很難停下,也因此會變得腐敗。
(三)對未來法律與權勢走向的看法
眾看當今世界制度的發展潮流,法律與權勢的對立沖突和統一已經是不可逆的事實,而要在這潮流中站立足跟,唯有用法律去制約權勢,使權勢能夠在法律給定的限度內保持和法律的對立統一,從而為建設法治社會奠定基礎。法治社會法律和權勢關系穩定發展的所需要的一個安穩背景,同樣也是當今中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上的目標地。通過以中國國情為出發點,建設以民主為前提,以嚴格依法辦事為核心,以確保權力正當運行和權利自由保障為重點的社會管理體制,為法律和權勢的關系發展構建內部的框架。而要做到這些,本人認為應當從多個方面去考慮。
1.向社會普及法治的觀念
面對我國社會現在法盲諸多的現象,要不斷開展法律知識教育,開展法治宣傳活動,提高全公民的法律素質,小到農村、城市的每個人,大到各級領導干部。使人民作為法律制約權勢的眼睛監督權勢的實行,從而不會使為人民服務的政府機構帶頭違反法律,使政府工作出現法律方面的紕漏,從而減少甚至避免貪污腐敗的現象明明在發生,卻無人問津的問題。
2.加強立法工作
立法工作的內容需要加強,不斷補全空缺的法律漏洞,同樣的立法的程序也需要完善,絕不能出現“領導者”立法的現象,自改革開放以后,我國自始堅持人民民主,故更應該讓人民來監督黨和政府,監督人大立法,避免所謂的人治現象。
3.樹立法律至上的觀念
在法治社會中,法律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它制約權勢,使權勢能夠在規定限度內實行;它保障公民的權利;它保障社會秩序的建立并加以維護。這些作用只能由法律來給予,而這里我們說的法律便是憲法。憲法作為國家根本大法,規定了國家的根本任務和根本制度,包括社會制度、國家制度以及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等內容。正如西方國家的憲法至上觀念一樣,我們也同樣要樹立憲法至上的觀念,而這也正是所說的法律至上。而在這觀念中,我們又必須建立完善的違憲審查制度及程序,對于那些違反憲法,破壞國家根本大法的行為,要通過該程序加以排除,從而維護憲法的法律尊嚴,保證憲法至上觀念在發展的道路上暢通無阻。
4.加強法律監督
法律監督存在于法律體系中的諸多方面,譬如檢察機關要做到檢務公開,依法公開可以公開的事務內容,讓人民群眾能夠發揮應有的監督權。另一方面,檢察機關要充分發揮其應該具有的功能,對違法亂紀、貪污腐敗的現象及時處理。
霍布斯對權勢一詞的理解顯然擴充了權力的含義,而就其中國家、政府或者統治者的權勢方面則更應該和我國法律相聯系辯證的看待。就權勢而言,法律應該切實落實對它的制約,從而為我國目前正在追求的法治社會提供正確的法律保障。法律和權力,也即筆者認為的權勢之間的關系在法治建設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如何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從而正確運用權勢和調動法律來穩定和發展社會秩序乃至發展國家政治經濟仍是現今和未來需要不斷探索的方向。
參考文獻:
[1][英]托馬斯·霍布斯.利維坦.商務印書館.1985.
[2]張文顯.法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郭道暉.權力的特性及其要義.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
[4]段溢波.如何科學認識和正確行使權力.湖北財經高等??茖W校學報.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