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浩田



摘要: 為減稅降費,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國務院要求建筑業從2016年5月1日起全面實施營改增。此項政策的初衷為幫助企業補短本、降成本、解決對企業重復征稅的問題,激發企業活力,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但營改增后,在建筑業各環節的實際稅負數據尚未統計出的情況下,本文將從理論和實踐層面,對建筑業承發包環節工程造價影響進行分析和探討,以求應對之道。
Abstract: To reduce taxes and fees and further reduce the burden on enterprises, the State Council requested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o fully implement the Change from Business Tax to Value-Added Tax from May 1, 2016.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is policy is to help enterprises make up short, reduce costs,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repeated taxation of enterprises, so as to stimulate the vitality of enterprises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However, in the case of the actual tax burden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not yet counted out,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Change from Business Tax to Value-Added Tax on the cost in contracting link to get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關鍵詞: 營改增;工程造價;應對措施
Key words: Change from Business Tax to Value-Added Tax;project cost;response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TU7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7-0079-02
0 引言
承發包雙方,在原營業稅計價模式下,工程造價所計取的營業稅(3%)與施工企業向稅務機關繳納的稅金相等,施工企業為提高利潤率,降低材料采購價,存在不索取材料供貨發票,少繳營業稅的現象;而建設單位也不能通過提高稅務管理水平,合理降低工程建設成本。
1 施工企業面臨的現狀的應對措施
營改增后,在承發包合同價不變的情況下,施工企業的進項稅額成為一個變數,直接影響其實際應稅稅額。施工企業利潤的高低與其實際繳納的稅額成負相關。下面將按影響權重,從材料、人工、機械進行分析。
以浙江省發布的營改增計價規定為例,若采用簡易計稅法,承發包雙方與營改增之前的工程造價計價模式沒有多大區別,比按營業稅計價的工程造價下降了0.11%。
采用一般計稅法,施工企業所繳納的稅金公式如下:
稅金=(稅前工程造價-不含稅甲供材料金額+不含稅甲供材料采保費)×稅金費率,其中:不含稅甲供材料采保費=不含稅甲供材料價格×1.5%。
建筑材料方面,材料所繳納的增值稅稅率不同,諸如鋼筋、水泥增值稅稅率按照17%,而水泥、商品混凝土增值稅稅率按照3%,安裝主材的增值稅稅率大都為17%,苗木的價格為13%;另外,材料的甲供或者乙供的選擇不同都會對施工企業的利潤產生影響。
施工企業必須在投標或合同談判階段就需要針對不同情況進行測算,否則就面臨利潤率極低,甚至虧損的情況。
其次,建筑材料中的土石方及沙石料,施工企業很難獲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導致其進項稅額減少,在銷項稅不變的情況下,實納增值稅額增加。
在人工方面,如果能夠通過外包方式取得相應增值稅發票,增大進項稅額進行抵扣,這樣也能保證企業成本,進而促進專業分包的發展,施工企業也進一步向管理型企業發展,但從這些年,施工企業進入市場的情況看,原來國有的施工企業人員流失嚴重,很多走向破產兼并,營改增后,為控制項目成本,可能也會使施工企業人員會流向專業分包企業,施工企業的原有的人員配置會被打破。
在機械方面,營改增后,會促使機械租賃市場的發展,能夠提供增值稅發票,且施工組織經驗豐富的機械租賃公司,將迎來業務發展的繁榮。
總之,施工企業為保證利潤,必然會要求所有的支出都必須有增值稅專用發票,“在建設項目進項稅發票管理規范、抵扣充分的前提下,施工企業的稅負較營業稅時大大降低,其中安裝工程甚至出現“倒掛”現象,因此,“營改增”后,施工企業對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能力將成為施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樣會逐漸淘汰掉一部分不能提供增值稅發票的供應商,這樣會使承包商自己的供應商產生一輪洗牌,對于管理規范的供應商是一種利好,對于國家而言,能夠提高稅收。
2 建設單位面臨的現狀的應對措施
建設單位投資同一類型的項目,若采用一般計稅法,首先面臨是甲供材料的選擇,若發包人有很強的議價能力,在項目中盡可能多的選擇甲供材料,能夠有效控制項目投資成本,但要求建設單位有較強的現金流;例如,石化行業,由于設備已經采用增值稅多年,其對投資成本的影響很小,但材料采用增值稅后,采購能力強的建設單位,可以合理劃分甲供材料和乙供材料,對不能提供發票或增值稅為3%的材料可以約定為乙供材料。

其次,建設單位財務管理水平的高低對投資項目成本,也有很重要的影響。在營改增的過渡期間,稅務部門的規定還處在摸索階段,很多制度的安排是暫行性的,如何扣除進項稅額就顯得很關鍵。按照清單報價項目,如果原綜合單價不變,可以扣除進項稅額,建設單位實際支付的金額會減少,起到減稅的目的。
總之,在營改增后,建設單位應首先是對建設項目相關的稅費,進行梳理,明確可以減稅的重點,明確管理的方向。對可以避稅,且銷項稅發票可以取的,一定要管理規范,以便稅務機關的核查。對不能取的增值稅發票的材料,要積極研究對策,采取符合公司和項目需求的方式。建設單位可以根據投資的項目和自身的管理水平,采取不同工程造價管理模式,以降低項目造價。
對于已經開始交納增值稅的項目,建設單位應及時進行測算,總結經驗,并在單位內部做好宣貫工作,提高單位的稅務管理水平。在未來,可以采取內部業務外包的方式,增加抵稅額度,降低管理成本。
3 造價管理部門的應對和措施
營改增后,工程計價體系和計價規則必然會發生很大改變,從“量價分離”到“價稅分離”,這一次的改變,涉及多個行政部門,因專業能力不足和數據不能及時共享,配套制度需要進一步完善,造價管理部門應對過渡期做出指導和宣貫,并組織專人進行分類測算,及時發現問題,根據增值稅的初衷,進行計價方式的調整。目前浙江省定額站根據測算一方面出臺了相關規定,另一方面也在全省方位進行宣貫。
“工程造價管理部門應勇于面對挑戰。做好工程計價體系的調整、銜接和服務工作,指導工程計價從營業稅模式向增值稅模式的過度,以促進建筑行業的健康發展。”[1]
4 造價咨詢企業的應對和措施
造價咨詢行業處于行業的前沿,需要及時學習國家和地方行政部門發布的營改增的文件,深刻領會精神,掌握新的計價方式,為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提供可以信賴的造價成果,并做好比較分析工作,總結經驗,為委托方提供專業、高效的造價咨詢服務。
綜上所述,營改增后,促使工程造價的游戲規則發生改變,招標、投標、合同談判、結算、決算等工程建設的全過程周期中的各環節都會發生變化,相關的人士,必須積極學習相關文件,參加相關研討培訓,并做好數據收集整理工作,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提高人士水平和能力。
參考文獻:
[1]何江蘭.營改增對工程計價體系及工程造價變化的影響分析[J].江西建材,2016(19).
[2]張猛.“營改增”對工程造價的影響及對策與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7(06).
[3]邱萍.建筑業“營改增”后工程造價政策應對分析[J].四川水泥,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