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京京
質疑能力是影響學生“學”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可以有效地促使學生在主動的質疑中思考、探究。當前很多學生沒有掌握主動質疑及進一步深化問題的方法,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與組織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質疑的興趣和能力。
策略一:讓學生敢于提問
調查顯示,學生不提問的重要原因是對提問存有恐懼心理。因此,教師應該采取措施幫助學生克服“懼問”的心理障礙。
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在課堂中,要充分尊重和愛護學生的問題意識,縮短與學生物理上和心理上的距離,時常走到學生中間去,和他們一同學習、探索,有時也向學生請教學習。這樣他們就會無所顧忌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敢于向教師、教材和未知世界提出問題、提出挑戰。
保護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做到“兩正確,一鼓勵”:正確對待學生提出的稀奇古怪的問題;正確處理學生在提問中的錯誤,耐心聽取,因勢利導。
舉行競賽活動。經常舉行以小組為單位的提問競賽,通過比較提問題的數量與質量,評定競賽成績,學生會在競賽的氛圍中消除心理障礙,形成大膽質疑的習慣。
策略二:讓學生在探索中提問
學生的問題意識與教師的問題意識直接相關,一位問題意識較強的教師,不僅善于巧妙地設置問題,適時地提出問題,而且也善于巧妙地設置問題“布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時間和空間,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
策略三:讓學生在情境中提問
創設趣味式情境,使學生“趣”中“問”。問題情境趣味化,就是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情感因素、認知內需,為學生提供新穎有趣的情境,激活探究欲望、喚起學習動機,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
創設懸念式情境,使學生“奇”中“問”。針對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創設新奇的懸念式情境,以誘發學生揭秘問題的意識。
創設動態情境,使學生“動”中“問”。根據知識本身的特點和學生的能力水平,巧妙設境,讓學生動手操作、嘗試表演,使靜態的問題動態化,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形象地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創設沖突式情境,使學生“悱”中“問”。已有知識與未知知識之間的矛盾沖突,可以激發學生認知興趣和探索愿望。在課堂上,教師大膽地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在意識中激化矛盾,在問題情境中產生對新知識的需求,并在興趣的激勵下探索新知識。
編輯 _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