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互聯網廣泛普及以及電子商務迅速發展的今天,格式合同因其簡單、方便的特點也得到較為廣泛的適用,但與此同時,與格式合同效力有關的糾紛,尤其是其中協議管轄條款的效力爭議也逐漸增多。2015年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31條對此問題作出專門規定。本文擬從運用該條文作出判決的“天貓管轄協議被認定無效案”出發,對《民訴法解釋》第31條進行簡要評析,并針對其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幾點完善建議。
關鍵詞 格式條款 協議管轄 效力
作者簡介:方碩,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
中圖分類號:D92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5.166
2015年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31條規定:“經營者使用格式條款與消費者訂立管轄協議,未采取合理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消費者主張管轄協議無效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边@條對格式合同協議管轄條款效力所作的專門規定,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之前司法實踐僅依據《合同法》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實體法對此類案件作出處理的法律漏洞,但該條文又存在規定較為簡略的弊端,這也導致了司法實踐中此類管轄權異議案件非減反增現象的出現。因此,細化該條文的規定,增強可操作性就顯得尤為必要。
一、“天貓管轄協議被認定無效案”案情簡介及分析
黃某將天貓公司訴至其家庭所在地北京市海淀區法院,因其在天貓商城購買的商品出現了嚴重的質量問題。但天貓公司主張:《淘寶服務協議》中約定“您與淘寶平臺的經營者均同意以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因天貓公司所在地為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故天貓公司提出管轄權異議,認為案件應由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法院管轄。
海淀區人民法院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十一條規定經營者應采用“合理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即應以明確且顯而易見的方式使一般民事主體可以正常獲悉與其權益密切相關的信息。具體到本案,天貓公司的協議管轄條款夾雜在大量繁瑣資訊中并不屬于采取了“合理方式”。同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條“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天貓公司與消費者訂立的協議管轄條款使消費者承擔了較重的成本支出,損害了消費者提出合理訴求的權益,因此認定天貓公司管轄協議無效。
有學者在評議此案時認為“海淀法院的判決為解決電商、微商和眾創時代出現的管轄權問題和格式條款問題提供了一個可以被廣泛借鑒的開創性的思路。其從保護消費者權益的角度出發,從維護社會公平和市場秩序的角度出發,充分平衡管轄利益之爭,以原告所在地法院為管轄法院是值得提倡的立場?!痹诠P者看來,該教授的評議在肯定審判法院的同時,也肯定了《民訴法解釋》第31條所發揮的積極作用,但應當看到,在以該條文為依據的判決中大多數法院采取的理由無外乎兩點:一是從消費者角度出發,減輕消費者的訴累;二是從商家角度出發,未能“以合理方式”盡到明顯的提示注意義務。前者自然無可厚非,但后者的評判標準就顯得模糊了許多:究竟采取什么樣的方式才能算作是合理方式?合理方式究竟應該達到什么樣的程度?這些問題法律條文沒有給出答案,審理該案件的法院亦未作出明確的闡釋。
二、關于《民訴法解釋》第31條的簡要評析
在《民訴法解釋》第31條發布之前,對于上述同類案件法院最終大都做出了格式協議管轄條款無效的裁定,且大都援引《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實體法中格式合同的相關規定,這在個案中也起到有效維護消費者利益的作用。但通過《民訴法解釋》明確格式合同中協議管轄條款的效力有力地將該問題重新納入到訴訟程序的范疇,這就為法院及當事人在遇到此類糾紛時提供了更清晰也更具體直接的引導。應該說,該解釋的發布對于保護消費者權益、提高人民法院辦案效率都發揮著較大的積極作用。
但同時應當注意,目前的《民訴法解釋》中只用一個條款來規定格式合同中協議管轄條款的效力,難免尚會出現問題。首先,法條規定較為簡單。其沒有規定當事人主張管轄協議無效的期間,同樣也沒有規定法院認定條款無效后案件的后續處理。通常協議管轄條款認定無效,該合同糾紛按照民訴法的相關規定確定管轄,當事人需要再起訴。其次是該條款對于“合理方式提請注意”的規定沒有具體闡明。司法實踐中,究竟采取什么樣的方式算作采取了合理方式,合理方式應該達到什么樣的程度都沒有標準可采,這就會出現可操作性較低的問題。尤其是在實踐中也存在盡管經營者已經采取合理方式提請注意,但協議管轄條款本身就顯失公平,這也很難全面的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按照《民訴法解釋》的規定,協議約定的管轄權法院究竟是否有管轄權不僅取決于相對方是否提出了該條款無效的主張,也取決于受訴人民法院對經營者是否“采取合理方式提請對方注意”的認定。因此,此類規定還會存在一方當事人對法院做出的經營者是否采取了合理方式提請注意的認定不服并上訴的情形。由此反而可能會對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訂立格式合同協議管轄條款起鼓勵作用,使消費者承擔不合理的訴訟風險,增添額外的訴訟環節,加重法院及當事人的訴累。
三、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相關規定對我國的借鑒意義
德國對格式合同協議管轄條款的訂立主體作出了限定,規定只有商人之間可以訂立此條款。此規定雖顯絕對化,但可以有效地抑制經營者在與消費者之間的交易中將協議管轄條款列入格式合同的沖動,較好的保護了消費者的利益,操作起來也較為簡單快捷,從根本上杜絕此類管轄權異議案件的發生。
美國則通過長期的判例實踐對此類條款進行了細化,并由此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規則來審查格式合同中的協議管轄條款是否有效,其中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合理通知標準和解約退款自由。其通過審查合同字體大小、字體加粗等物理特征,以及相對人是否有機會閱讀合同條款,將法院對格式合同中協議管轄條款的效力判定具體化,增強了此類條款的可操作性。與德國相比,其并未絕對化的否定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訂立此類條款,而是通過對合同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審查來作出判斷。其對我國《民訴法解釋》第31條的細化及增強可操作性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我國臺灣地區并未絕對化的限制訂立格式合同協議管轄條款的主體,而是對該條款適用的程序作出了限定。其對小額訴訟程序中非商人間的協議管轄作出絕對禁止的限制,但在普通程序和簡易程序中則未禁止,即該條款是否有效不僅取決于對方當事人是否提出了移送管轄的申請,還受制于受訴法院對管轄權條款是否顯失公平的認定。大陸《民訴法解釋》第31條的規定大致借鑒了臺灣地區的模式,接下來可以考慮對小額訴訟程序與普通程序進行區分,這樣不僅可以保護弱勢消費者合法權益,也體現了對消費者意思自治的尊重。
四、關于《民訴法解釋》第31條的幾點完善建議
目前來看,我國《民訴法解釋》第31條自出臺后有效彌補了法律漏洞,發揮了較大的積極作用。但由于成文法固有的滯后性等特點,筆者針對前文提到的幾點不足之處,結合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實踐經驗提出幾點完善建議。
(一)細化條文,增加主張無效的理由
目前我國對主張格式合同協議管轄條款的無效理由只局限在了經營者未采取“合理方式提請注意”。但實踐中,并非所有的案件都適用此種情形,也存在經營者的確采取了合理的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但基于消費者自身法律意識淡薄、經驗缺乏等原因而忽視甚至漠視該條款的規定,在此種情形中,可以由法官綜合當事人住所地距離、差旅成本、時間成本等因素,與訴訟標的額進行比較,如有明顯差距或顯失公正的情形也應當允許消費者提出條款無效的主張。這種規定擴大了目前司法解釋中認定條款無效的情形,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全面的保護。
(二)對小額程序與普通程序加以區分規定
由于小額程序本身訴訟標的額就比較小,訴訟成本可能要遠遠高于訴訟標的額,因此消費者往往會因此而放棄訴諸法院。我國可以在司法解釋中明確禁止小額訴訟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訂立格式合同的協議管轄條款,這樣既避免了德國做法的絕對化,也可以很好的利用小額程序的特點,通過對該程序中格式協議管轄條款的禁止,有效保護弱勢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同時考慮到格式合同的存在及運用也是適應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結合我國大陸的具體情況,應該借鑒臺灣地區的做法,在普通程序中有條件的認可格式合同中協議管轄條款的效力。我國目前的司法解釋認為格式合同中的協議管轄條款由于大都排除了消費者自行選擇管轄法院的權利,而僅限定在經營者所在地法院,因而會增加消費者的訴訟負擔并使消費者有可能放棄維權,故賦予消費者主張該條款無效的權利。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格式合同的積極作用,應當認定若條款本身合理且經營者也采取了明顯能使消費者注意的方式,視為消費者已經同意,那么其本人就應當受到該管轄條款的約束,不宜再認定條款無效。
(三)規定權利行使期間及后續處理方法
臺灣地區“民事訴訟法”第28條規定“第二十四條之合意管轄,如當事人之一造為法人或商人,依其預定用於同類契約之條款而成立,按其情形顯失公平者,他造於為本案之言詞辯論前,得聲請移送於其管轄法院。但兩造均為法人或商人者,不在此限。移送訴訟之聲請被駁回者,不得聲明不服。”即為對方當事人設置了行使救濟權的期間(言詞辯論之前)和后續的具體處理方式(不得上訴),這與我國大陸地區相比就較為完善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因此,我國也可以借鑒臺灣地區的處理模式做出如下規定:如果經營者與消費者通過格式合同訂立管轄協議,但是沒有采取合理方式提請對方注意,那么消費者可以在言詞辯論前向法院提出該條款無效的主張,法院在做出無效的認定后可以將案件移送至其他有管轄權的法院。至于該條文在法律中的位置安排,筆者認為其可以在編寫到協議管轄制度的末尾作為但書規定,也可以列入移送管轄的具體情形。
五、結語
《民訴法解釋》第31條的出臺可以說在很大意義上彌補了過去我國僅依據實體法對格式條款協議管轄效力做出認定的漏洞,在一定意義上也起到了保護弱勢消費者利益的目的。但其在適用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處,因此也敦促我們進一步認識《民訴法解釋》對格式合同協議管轄規定中需要改進的地方,從而使該條款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實用性,更好的保護弱勢群體的利益,由此也將有利于形成社會所倡導的溫暖而有人性的司法模式。
參考文獻:
[1][德]羅森貝克著. 李大雪譯.德國民事訴訟法.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
[2]江偉.民事訴訟法典專家修改建議稿及立法理由.法律出版社.2008.
[3]張曉敏.格式合同中協議管轄條款的效力評析.華東政法大學.2015年4月.
[4]蔣劍偉.美國格式合同中協議管轄條款效力評析.法學評論.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