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暴力襲警案件發生的原因是復雜的、多方面的,既有社會的原因,也有制度和警察自身的原因。本文通過分析暴力襲警事件來分析警察在執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和對策,來有效預防和減少警察在執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 依法行政 人性化 執法 暴力襲警
作者簡介:趙文礫,西北政法大學公安學院。
中圖分類號:D63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5.167
黨的十八大明確了依法治國的大方略,2014年10月召開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吹響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號角,體現了黨中央對法治國家建設的信心和決心,彰顯出依法治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政法工作會議上強調,在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進程中,全國政法機關要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防控風險、服務發展,破解難題、補齊短板,提高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能力水平,履行好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職責使命。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體制性矛盾、結構性矛盾、利益碰撞等社會矛盾凸顯,導致公安民警在行政執法時受到不法侵害的案件時有發生,且呈日趨增多之勢。據法制網輿情監測中心統計,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共發生了714起襲警事件,平均每18小時發生一起襲警事件。最終處理結果是65.8%的襲警案件爛尾,27.4%的襲擊者被刑事拘留,1.4%被拘禁坐牢,2.7%被當場擊斃,另有2.7%免于法律處罰。如,2016年2月9日16時30分許,王笑、張華二人在西安市閻良區逸園小區趙五杰家中喝酒后下樓,因王笑隨地小便與小區業主周萍、張林夫婦發生口角并廝打,致使周萍及被告人張華受傷,張林遂報警。西安市公安局閻良分局凌云路派出所民警張鑫、王馨文到達現場處置,正向報警人張林詢問情況時,被告人張華和王笑開始謾罵民警,上前對民警王馨文進行毆打,用腳踹向民警王馨文腹部,導致其腰部軟組織損傷。后二人看到民警張鑫手執執法記錄儀拍攝出警情況,遂上前搶奪執法記錄儀,張華持瓦片欲襲擊張鑫并進行威脅,被人拉開。據統計,2010年至2015年,全國公安民警因公犧牲2567人,且每年犧牲人數持續上升,暴力襲警是導致警察犧牲的一個重要因素。本文就當前民警在執法過程中面臨的幾個問題作以分析,并提出一些執法建議。
一、當前執法中存在的問題
(一)有法不依和無法可依
有法不依,是指人民警察在執法過程中法律上有明確規定,而執法者未能嚴格按照法律規定來辦理。具體表現為:其一,在執行實體法中不能嚴格按照法律規定辦事。如,在具體辦案中,對案件定性不準,法律運用不當,處罰隨意性較強,甚至追求經濟效益,以經濟手段代替法律職能;其二,在辦案中不能嚴格按照程序法規定辦理。例如,《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辦案中應當有至少兩名工作人員,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是一人辦案兩人簽名。
另外,還有未拘先辦,罰繳未能分離等。無法可依,是指辦理案件中,行使職權、處理違法犯罪人員時,有些特殊情況找不到確切的法律依據。在深化改革的新形勢下,社會治安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特點、新問題,如“碰瓷”、“訛人”等現象,舊的法律沒有涉及,新的法律還未形成。如,襲警罪至今作為妨礙公務的從重情節處理而沒有單獨立法。
(二)執法權力時有濫用,存在侵犯“人權”行為
部分基層科所隊為完成罰沒指標的任務,不少民警在執法過程中以罰代拘、以罰代教現象時有表現。如在賣淫嫖娼案件中,各地民警大多以處罰娛樂場所和嫖客為主,按《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規定的最高數額進行罰款處理,而對賣淫女處罰輕微甚至不處罰,收到罰款后直接放人了事。一些地方民警在辦理案件中,濫用警械武器,傷害了無辜群眾,辦案中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訊逼供等手段獲取口供,方法簡單粗暴。
(三)以“人性化執法”為由,法外開恩
人性化執法是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對公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即公安機關在執法過程中,在遵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以人權為核心,依照法定的職權和程序,以人道的方式進行非歧視的、理性化的執法活動,最終目的是實現執法公正。然而,一些民警甚至領導誤認為,人性化執法就是靠人情執法。據報道,2007年春節之際,江蘇某巡警支隊選出60位民警,成立“交巡警義務幫駕車隊”,為酒后駕車的市民提供服務。使得酒駕的司機非但沒有受到處罰,反而為其提供了幫駕服務,這種行為受到了酒駕司機的好評,個別領導認為這種幫駕行為就是一種人性化執法,但違背了“人性化執法”的本意和實質。事實上,自從2011年5月酒駕入刑以來,法律明確規定:醉酒駕駛機動車,不管情節是否惡劣、是否造成后果,都將按照“危險駕駛”定罪,處以拘役,并處罰金。本來酒駕行為是被法律明文禁止的,酒后駕駛機動車是一種違法行為,然而,在幫駕服務情況下,違法者不但沒有受到處罰,而且得到了默認,這在一定程度上慫恿了酒后駕車的行為,會引發更多的違法行為發生,對社會造成的潛在危險不容小覷。重要的是,這種行為破壞了嚴格執法的基本原則,損害了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四)重執法主體、輕執法程序時有表現
為了規范公安民警辦理案件的流程,使其合法有效,公安機關分別制定了辦理各類案件程序規定,如《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等法規。在實際執法過程中,部分公安機關和民警注重的是實體是否合法,甚至認為只要實體正確,違反程序規定也無所謂。在辦理治安、刑事案件中侵害公民人身自由等合法權益的行為時有發生。比如,個別民警在辦理案件中,濫用強制措施,違反辦案時限的規定,超期限羈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對在規定時間內通知犯罪嫌疑人家屬的沒有按時通知甚至未通知;需要將犯罪嫌疑人送往看守所進行拘留的沒有送往看守所拘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