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新媒體平臺的日漸繁榮,我國網絡文學市場蓬勃發展。各大媒介平臺作為網絡文學的主要傳播基地,在給網絡文學作品提供直觀的受眾平臺之外,也成為盜版侵權的重災區,客觀上限制了創作者的積極性以及作品的版權保護。因此,為了充分發揮媒介平臺在保護網絡文學作品版權方面的特殊作用,更好地肅清網絡文學產業,本文認為應當進一步明確媒介平臺的角色定位,增強媒介平臺經營者的版權意識,規范行業責任。
關鍵詞 網絡文學 版權保護 媒介平臺 行業責任
作者簡介:秦夢圓,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
中圖分類號:D923.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5.176
一、 網絡文學版權保護迫在眉睫
互聯網興起帶動閱讀方式的進步,新媒體平臺的出現催生新的文學作品形式——網絡文學。其受眾群體的數量整體處于不斷上升的過程,受眾面也呈現出多樣化趨勢,網絡文學產業已然成為一項較為成熟的文化產業。
網絡文學產業鏈逐步完善,但與此同時,侵權鏈也隨之拉長。從創作到出版,網絡文學侵權盜版行為屢禁不止且日漸猖獗,不僅打擊了原創作者的積極性,減少了網絡平臺的直接利益,更會使得侵權盜版行為蔓延擴大,給整個網絡文學產業帶來不可估量的嚴重損害,從根本上制約了整體產業鏈的良性發展。據統計,盜版網絡文學如果全部按照正版計價,整個行業一年損失近100億元 。可以說,解決網絡文學作品的版權保護問題迫在眉睫。
二、規范媒介平臺責任的必要性
(一)媒介平臺的角色定位
1. 媒介平臺的概念與特征。媒介平臺,是指通過某一空間或場所的資源聚合和關系轉換為傳媒經濟提供意義服務,從而實現傳媒產業價值的媒介組織形態 。
廣義的媒介平臺包括傳統媒體自建的媒介平臺(如人民網、CNTV等)和新媒體;狹義的媒介平臺特指新興媒體,即基于互聯網的媒介平臺,如盛大、百度等。這里我們所討論的是狹義的媒介平臺,是一個傳播學概念,指以計算機為技術支持,以互聯網為傳播載體,但承載信息的媒介并不限于互聯網,而是既有線上服務也有線下業務。
所有媒介平臺具有四大共性:
一是聚合性:集成各種生產要素,包括產品和服務的聚合。如提供通信、購物、搜索等產品和服務;二是互動性:一種雙邊或多邊市場的對等開放,傳統市場是單邊的;三是開放性:面向廣大消費者,信息開放,資源共享,對使用者一方是免費的;四是虛擬性:不直接創作網絡文學,而是為網絡文學的傳播提供某種服務,但并不完全虛擬,包括線上和線下,新舊媒體的對接。
2. 媒介平臺的范圍界定
(1)區別于傳統媒體。進入信息爆炸、資源融合的互聯網新時代,單一的傳統媒介組織已不能適應網絡文學產業的發展需要。傳統媒介組織,通常稱為媒體,在傳媒產業中一般承擔文學作品內容提供商或傳播渠道運營商的角色,而媒介平臺卻是融集成資源、需求和創造價值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服務提供商,是一種新的媒介組織。
相比于傳統媒介組織,媒介平臺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不能完全等同于傳統媒體和出版商。其具有交互性、跨時空和受眾面大等特點,真正改變傳播狀態,增強受眾的選擇權和主動性,與受眾建立互動性聯系。
簡而言之,傳統媒體組織的概念既不能涵蓋類似于谷歌、百度等提供信息搜索服務的互聯網平臺,也不包括Facebook、微信等碎片化信息傳播平臺,所以要把他們跟傳統的媒體公司區別開來,界定為新興媒介平臺更為準確。
(2)區別于網絡服務商。2016年11月14日,國家版權局發布的《關于加強網絡文學作品版權管理的通知》中,在落實主體責任方面使用了網絡服務商這一概念,同時根據其各自不同的運營功能,將網絡服務商劃分為兩類:
一類是通過信息網絡(網站、客戶端等)直接向讀者提供網絡文學原創作品的網絡服務商,如盛大文學、起點中文網;另一類是為網文作品的傳播提供相關服務平臺,而不是原創文學的網絡服務商,如作為網文聚合載體的搜索引擎、瀏覽器、網盤、論壇以及提供網文傳播渠道服務的微信、微博、貼吧等第三方網絡服務商。
而相比于中國互聯網法律監管領域經常使用的網絡服務商這一責任主體概念,媒介平臺的范圍也更加廣泛,覆蓋網絡文學產業鏈上中下游各個環節的主體。不僅包括上述兩類營利性服務商主體,還包括提供轉碼技術,提供文學作品內容,提供運營渠道等各種品牌運營商,例如類似于谷歌圖書館之類的公益性網絡文學傳播平臺,使用網絡服務商的規則標準就不適合。
(二)媒介平臺的版權保護現狀
在今年“4·26”世界知識產權日前夕,南方都市報曾就百度貼吧的盜版手法進行了批判性報道,引起讀者熱議,網絡作家也抓住輿論導向,通過微博發聲、發文譴責、訴訟等多種途徑艱難維權。在輿論的壓力下,百度貼吧回應:12小時內清除相關侵權內容,并提出整改措施 。
緊接著5月,包括起點中文網在內的多個原創類網站及其母公司閱文集團起訴百度涉嫌侵權,國家版權局也就百度貼吧問題約談相關負責人。5月下旬,百度貼吧終于一改往日打太極的做法,全面展開清查盜版侵權行動,對貼吧、手機百度等產品上的盜版侵權文學內容進行徹底的排查整頓,將3000個貼吧分批次給予暫關,包括悲慘世界、唐家三少、四大名著等貼吧全部被暫時關閉。
類似百度之類的媒介平臺,雖然終于邁出自律行動的這關鍵性一步,背后卻反映了網絡媒介平臺對網絡文學侵權行為的長期漠視以及責任的缺失。
(三)規范媒介平臺責任的特殊性
在英國公民Payam Tamiz訴谷歌公司一案中,谷歌辯護意見認為,傳統媒體和出版商,可以自行選擇出版的內容,并自行審查、自行發布,但如谷歌等網絡媒介平臺,不能控制發帖人的行為以及內容 ,因此不能過分苛責。
類似谷歌這樣的新型媒介平臺,不直接發布原創文學,只是通過技術手段和算法提供發布平臺的中間媒介,如何確定其整體責任?此外,媒介平臺自身具有內部特殊性,微信、谷歌之間各自性質不同,責任自然也有很大差異。
而現實是,傳統媒體在版權保護方面受到多方法律法規的規范,但對于新的平臺似乎沒有具體明確的法律來就版權問題進行監管。
由于互聯網技術的專業化,面對網絡文學龐大的粉絲群體用戶消費,盜版方式的花樣百出,以及網絡文學改編影視游漫聯動的資本吸引,各大媒介平臺作為網絡文學的主要傳播基地,明確界定這一主體的責任范圍,加大打擊盜版侵權力度,更能適應網絡文學產業鏈延長和版權資本保護性運營的需要。
三、 明確媒介平臺的法律責任
網絡文學版權的保護,除了完善法律法規,移動互聯網+時代更要從傳播渠道、行業主體的責任入手。目前,我國在規范網絡服務提供商版權保護責任的法律建設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進步。以國家版權局為首的四部門聯合開展“劍網v行動”專項治理,將打擊網絡文學侵權盜版列為重點任務之一。相關政策法規也在逐步完善,國家版權局發布了《關于加強網絡文學作品版權管理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網絡服務商在版權保護管理方面的責任義務。
但仍然存在著不足,諸如媒介平臺主體責任歸責原則、侵權責任種類的設定,以及懲罰措施等方面規定得還不十分全面,這里筆者提出一點完善建議。
(一)樹立風控一體的歸責原則
在保護網絡文學的版權方面,要明確是誰的責任、向誰承擔責任、承擔什么責任。在劃定立法執法機關、媒介平臺、原創作者等各方主體的責任時,應當遵循責任分配的基本原則:誰能控制風險,誰就承擔責任。而且,在分配法律責任時應關注各個平臺的運營特征、交易結構等。
例如起點中文網,連接的是讀者以及原創作者,其中涉及合同法、知識產權法、消費者保護法等多項法律責任,但本質上都屬于多邊至少是雙邊的法律關系,文學網站作為直接的媒介平臺,就應當承擔起防止作品侵權的風險,以及監督作品來源的責任。
再比如百度搜索,可能涉及終端與文學網站、搜索引擎與消費者、原創作者與文學網站、原創作者與消費者等各種類型的合同,因此也可能涉及多種原因導致責任。
鑒于作者網絡知識的欠缺和舉證的局限,直接維權經濟成本高,而網絡文學的相關媒介平臺有控制風險的財力和技術,不應該只是文學作品運營的經營者,更應該是版權保護責任的承擔者。
(二)提高媒介平臺的注意義務
在授權、傳播網絡文學作品的全過程,應當堅定版權保護意識,按照國家版權局倡導的“先授權,后傳播”的原則,嚴格遵照授權權限,合理合法使用版權。
第三方網絡服務媒介平臺尤其要提高注意義務和行業責任,增強版權意識,切實維護網絡文學作品著作權人的合法權利,不提供任何涉及侵權的網絡技術服務,嚴格遵守通知意見,加強管理。
具體措施如下:
一是打擊移動網絡文學盜版,規范貼吧、論壇的管理,《通知》第9條對相關負責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推進搜索引擎、瀏覽器等聚合應用的正版化 ,第7條規定不得通過搜索或鏈接等方式傳播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的文學作品;三是強化舉證責任,媒介平臺主張其僅提供自動搜索鏈接等不應承擔侵權責任的,承擔舉證義務。
(三)明確設定侵權責任種類
針對這一點,《通知》有了詳盡的規定 ,即建立健全四項工作機制,具體包括傳播前的上傳審核機制、出版后的投訴機制、出現侵權時的處理機制、最終的通知刪除機制,全過程無死角的落實媒介平臺的主體責任。
對于直接的媒介平臺,設定了版權審查和注意義務,網站內要設計投訴板塊,完善投訴后的處理機制,保證及時依法處理權利人的合法訴求。
對于間接提供相關網絡服務的第三方網絡服務商,規定了保存數據信息,審核負責人身份,24小時刪除侵權,配合執法部門調查等義務。
(四)加大侵權懲罰性賠償力度
媒介平臺作為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應當對其引入懲罰性賠償機制,增強其打擊盜版侵權的自覺性。《著作權法》關于網絡文學侵權的損害賠償方面,規定了金額最高為50萬元,在著作權法修訂草案中,對兩次以上的故意侵權,將標準增加為一至三倍的懲罰性賠償,把最高賠償額標準從50萬提高到100萬。但即使提高到100萬元,懲戒力度仍然難以達到完全震懾侵權的作用。
筆者認為,要從源頭上遏制版權侵權問題,還需提高侵權成本,使賠償金高于侵權所得的違法獲利。不僅要對盜版商進行處罰,還要對沒有盡到注意義務的媒介平臺追究賠償責任。除了追究民事、行政責任,還應擴展到刑事責任 。同時,對原創作者來說,以往因為高昂訴訟成本和較低賠償數額,只能“望洋興嘆”,而現在,如果提高賠償額度,會激勵更多原創作者進行維權。
注釋:
數據來源于艾瑞咨詢公司發布《中國網絡文學版權保護白皮書》.
媒介平臺,摘自MBA智庫百科.
摘自《2016年網絡文學版權保護大事記》.
Tamiz V Google [2013],2016北大-斯坦福-牛津互聯網法律與公共政策研討會發言.
中國知識產權報.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網.2016年4月12日.
國家版權局.關于加強網絡文學作品版權管理的通知.
網絡文學版權保護離不開法律利劍.河北日報(2016年12月16日).世說新語09版.
參考文獻:
[1]楊立新.網絡媒介平臺的性質轉變及其提供者的責任承擔.民事法學.2016(3).
[2]霍勇剛.論網絡服務提供商的著作權侵權責任.河南大學碩士論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