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海上運輸是國際貿易的主要運輸方式,而在海運中,提單往往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承運人憑單放貨是國際貿易中的一項基本原則。但在實踐中,承運人“無單放貨”的現象還是屢見不鮮。文章首先介紹了無單放貨概念與構成,結合實踐提出確認無單放貨法律責任的性質在解決無單放貨現象中的必要性;接著分析了關于承運人無單放貨法律責任的性質目前在理論界與實務界存在的三種觀點;最后,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無單放貨的規定》中對承運人無單放貨責任性質的部分進行了簡單的評析;并對此提出幾點建議,希望為中國航運事業的發展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關鍵詞 無單放貨 侵權說 違約說 競合說 《維斯比規則》
作者簡介:佟炫雨,天津師范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方向:民商法。
中圖分類號:D9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5.177
一、無單放貨概說
(一)無單放貨的定義
無單放貨來源于英文“Delivery Of Goods Without Presentation Of Original Bills Of Lading。”無單放貨這一說法,是在國際貿易實踐以及司法實踐中一種約定俗成說法,它不是法律所賦予的概念。
構成無單放貨責任必須滿足如下幾個方面:第一,承運人在主觀上,對于提貨人并未持有正本提單這一情況,必須是明知的,具有無單放貨的故意;第二,在客觀上,辦理相關的海關手續之后,提貨人就取得該貨物完整的權利,可以在貿易中自由流轉;第三,正本提單持有人的利益損害與承運人無單放貨的行為具有因果關系,也就是說因為承運人的放貨行為,正本提單持有人就無法取得該貨物。
(二)無單放貨的現狀
承運人向持有正本提單人交貨是國際海運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原則。正本提單先于貨物到達目的港在所不論,但是,在無論是科學技術還是航行技術都如此發達的今天,船舶航行速度越快,就越容易就造成貨物先于提單到達目的港的倒置現象。并且國際貿易交易過程復雜,單證流轉程序以及銀行議付程序的復雜性明顯滯緩了提單的流轉,甚至在某些特殊貨物的交付過程中,提單手續將更為復雜,有的甚至要經歷多次或上百次的手續,這更加降低了提單流轉的速度。就是在這種由于航速提高、投遞延誤、提單流轉過程延誤等而導致貨物與提單到達順序倒置的情況下,對于船東而言,最保險的方法是等待。但是這種做法,一方面,不利于國家貿易的發展,另一方面,消極的等待往往使承運人陷入恐慌,并面臨著巨大的商業壓力。承運人可能等到花都謝了也沒有等來正本提單持有人前來取貨。高額的滯期費或倉儲費在所不問,能否繼續履行其他即將到期的運輸合同也是一個未知數。而對于收貨人來說,等待也就是意味著損失,與貨物有關的交易也會停滯不前。于是,收貨人會向承運人力求憑保函而不是正本提單提取貨物,雖然承運人知道無單放貨是有風險的,但承運人仍然在利益的驅使下卻不顧風險,如果收貨人可以提供保涵和副本就冒然交付貨物。這也就是所謂的“無單放貨”。
二、承運人無單放貨法律責任的性質
該行為對于國際貿易秩序產生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在航運發達的今天更是應該引起廣泛的關注。處理好無單放貨的問題對國際貿易的發展以及保障相關人的利益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解決無單放貨問題的核心,就是正確的認定無單放貨的法律責任性質。因為這對判決的結果、責任的承擔起到決定的作用。
關于承運人無單放貨的法律責任性質的不同學說:
對于無單放貨法律責任的性質,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中均存在認知上的差異。主要觀點有:違約責任理論、侵權責任理論和競合理論。
(一)違約責任理論
根據民法理論,合同有效存在是所謂的違約行為的前提條件,沒有合同或合同無效,違約行為是不可能發生的。違約行為是指合同當事人違反了法定的或者雙方約定的義務,是損害合同債權的行為。一般來說,承運人將貨物交給非正本提單持有人,應被認為違反運輸合同。
英國法規定,可以將可轉讓的提單看作是一份協議,提貨人可以憑正本提單要求放貨人交付貨物。根據《海上貨物運輸法》的規定,承運人與提單合法提貨人之間建立的合同關系有效。當提貨人依據正本提單要求放貨人放貨,卻沒有提到貨物,可依約對承運人提起訴訟。
依據國際慣例和相關運輸管理法律規范的規定,當提貨人憑借正本提單要求提貨,放貨人未能履行交付貨物義務,該行為違反合同約定,應當認定為違約,違約人應當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
(二)侵權理論
提單從貿易合同中來,又到貿易合同中去。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買賣合同中,首先,雙方在自愿原則下訂立合同,買賣雙方將貨物運輸交給承運人,賣方從承運人手中獲得交貨提單,以此實現與買方的交易,即將提單交付給買方以獲得相應貨款,貨款交付方式是間接的,由金融機構或其他組織進行交付。最終買賣雙方一方獲得提貨單一方獲得相應貨款,完成此次交易。這里提貨單的法律性質就是物權性質的,提貨單持有人具有該提貨單下的貨物的物權。
在我國民法理論上,實施了侵權行為是追究侵權責任的前提條件,以行為人主觀上是否有過錯、行為是否違法,行為是否與損害后果之間存在直接聯系為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在無單放貨中,承運人主觀上往往都有過錯,具備了在主觀條件??陀^上承運人無單放貨,實施了不法行為,在行為上的具有不法性。而承運人的無單放貨行為的后果是導致正本提單持有人無法實現其上述物權,也就是造成了損害的事實,而造成該損害事實的原因就是上述承運人的無單放貨行為,該行為直接導致了損害事實的發生,因此該行為滿足了以上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可以認定為侵權責任。
在交易過程中,無單放貨行為主體包括:承運人、倉管員、船舶代理、港口經營者以及該港口所在地的國家法律明確的其他人員。除承運人之外的其他人實施的無單放貨行為均屬于第三方放貨行為。無單放貨是在沒有正本提貨單的前提下進行的放貨行為,因此需要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本文認為,針對第三人無單放貨行為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的人可以認定為侵權,應當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有的人可以認定為違約,需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這要根據第三人與承運人之間是否存在代理承運關系而定。如第三方放貨人與承運人具有法律上的代理關系,第三方放貨人的行為所造成的侵害結果應當由放貨人向正本提單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賣方依照承運合同的規定向承運人提出賠償;如果第三人與承運人之間不具有法律代理關系,第三方實施了無單放貨行為,則須要獨立承擔相應的法律賠償責任。事實上,賣方與第三方根本不存在任何的法律關系,賣方可以向第三方提出侵權賠償,因此第三方應當對其無單放貨行為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筆者認為,如上文所說,放貨人的無單放貨行為是將貨物交付給了沒有正本提單的第三人的確滿足了行為人的過錯、行為的不法性、損害事實以及因果關系這侵權行為四要素,但是,提單持有人與放貨人之間存在的明顯的貨物承運合同關系此避重就輕顯然不妥。
(三)競合理論
正如上文所述,承運人與收貨人之間存在著合同,即承運人簽發的提單。承運人無單放貨行為顯然違反了合同約定的憑正本提單放貨義務,這就涉及到承運人的違約責任問題;另一方面,持有人基于該提單對貨物享有擬制占有權,這就從側面賦予了改提單物權屬性。承運人無單放貨的行為則侵害了正本提單持有人該項權利,又涉及到了其安全責任。因此,許多學者認為無單放貨構成了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競合。也就是說,提單同時可以具備物權屬性和債券屬性。
筆者認為,該種觀點較為合理。提單記載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的內容:一部分是承運人所收受的貨物概況描述,如大小、數量以及質量等情況,因此可以認定提單具有物權性;另外,提單還記載了關于貨物提取的條款,這具有合同性質,放貨人與持單人之間存在合同關系,因此可以認定存在債權債務關系。
根據上述相關“貨物概況條款”及有關“運輸條款”的記載,以上兩部分內容都通過文字的形式表現在同一個提單上,因此該提單不僅具有了物權性質,也是債權債務關系的證明,只是片面的看到其物權效力來追究侵權責任,或者只看到其債權效力來主張其違約責任,都是不妥的。
三、無單放貨法律責任性質在我國的判定
我國最高法關于無單放貨行為所適用何種法律的問題頒布相關規定,在改規定出臺之前我國法院審理此類型案件主要依據的是我國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頒布實施的《海商法》,以及起到輔助作用的《合同法》和《民法通則》,這樣的做法顯然是不符合當今國際貿易實踐的,嚴重的影響我國的法律秩序。
根據該《規定》第3條第1款不難看出,對于無單放貨法律責任的性質我國采取了競合說 。
該《規定》的進步意義顯而易見。首先,《規定》結束了我國對于無單放貨案件司法混亂的局面,解決了無法可依的狀態。其次,競合理論符合我國合同法的相關規定,《規定》既滿足了合法性,又最大程度滿足了合理性,進而維護了法律的統一性 。
然而,該規定也存在一些尚未明確的關于承運人無單放貨行為的法律責任問題。
首先,如上文所說,追究其侵權責任時,應具備構成侵權責任的四要素,即行為人主觀上是否有過錯、行為是否具有不法性、損害事實以及該損害事實與侵權行為是否具有因果關系。而《規定》對于正本提單持有人的合法權益的內容以及界定沒有予以明確的規定,這樣就很難確定損害事實的范圍,留下了空白。這樣既不利于維護司法的公正性和終局性,更容易造成同案不同判的混亂局面。
其次,根據該《規定》第3條第2款 ,可以看出該規定還是出現了法律上的空白,其他法律規定指的究竟是什么法律并不明確,不符合立法明確化和規范化的要求。
我國作為航運大國,對于承運人無單放貨法律責任問題應當力求填補立法缺位,加強司法實踐的準確性,維護司法統一性和終局性。擔負起作為航運大國的國際責任。因此,我們要對國內海商法律體系的構建進行檢討,以無單放貨這一現象為出發點,真正解決我國國際貿易運輸存在的問題,既要避免在解決國際貿易爭議出現無法可依的現象,也要避免在司法實踐中法律適用混亂,進一步促進我國航運事業的發展。
注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無正本提單交付貨物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條 承運人因無正本提單交付貨物造成正本提單持有人損失的,正本提單持有人可以要求承運人承擔違約責任,或者承擔侵權責任。
合同法12條規定: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無正本提單交付貨物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條第二款正本提單持有人要求承運人承擔無正本提單交付貨物民事責任的,適用海商法規定;海商法沒有規定的,適用其他法律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