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琬杰+萬琳琳
【摘要】企業財務管理更側重于對企業整體的資金監管,即:在于監督、管理企業資金在貨幣職能、生產職能、商品職能上的配置情況與效益評價。企業財務管理的內在要求為:防止企業資金鏈條的斷裂;優化配置企業資金;履行“成本中心”的職責;為企業管理層提供財務解決方案。為此,新時期應從建立全過程的資金管控機制、建立資金使用效益的評價機制、建立與企業各職能部門的信息溝通機制來展開企業財務管理。
【關鍵詞】新時期 中小企業 財務管理
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作為市場經濟主體的企業,也逐漸意識到加強自身財務管理的重要性。不難理解,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盡管未對我國造成嚴重影響,然而,仍對我國外向型企業的經營產生了廣泛的破壞;并通過該企業網絡化組織結構的傳導機制,制約著價值鏈條上其它企業的經營狀況。由此可見,當目前全球經濟前景仍不明朗以及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背景下,惟有加強企業財務管理方能獲得可持續發展。
企業財務管理以會計學方法為主要工具,更側重于對企業整體的資金監管。根據資本循環公式G—W—G`可知:對企業整體的資金監管,便在于監督、管理企業資金在貨幣職能、生產職能、商品職能上的配置情況與效益評價。現代企業作為開放的組織體系,必然受到外部市場環境的影響。因此,企業內部資本循環,從而對資本循環的監管,也須采取動態適應性調整。綜上所述,本文以“如何加強新形勢下的企業財務管理”為主題,便在于針對“動態適應性調整”展開討論,以“中小企業”為考察對象。
一、新形式下企業財務管理面臨的挑戰
分析全球經濟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通膨壓力依然明顯,這一系列的外部經濟特征,都將間接或直接成為企業財務管理所要面臨的挑戰。
(一)企業網絡化結構中面臨價值鏈斷裂的挑戰
隨著社會分工朝著專業化與精細化方向發展,網絡化企業組織結構成為目前企業在生產、經營領域的必然選擇。以“核心—外圍”為主要形態的網絡化組織結構,實則通過價值鏈條將關聯企業聯系起來。在全球經濟發展不甚明朗,以及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通膨的壓力下,關聯企業極易受到價值鏈條斷裂的影響。從而,企業內部資本循環在實現“G`”的回籠,以及組織下一階段“G”的資金配置時,將可能形成資金鏈條的崩潰。
(二)企業融資過程中面臨融資渠道萎縮的挑戰
擴大再生產是企業生產、經營的主要形態。為此,在滿足擴大再生產的資金需求時,企業將分別通過剩余價值資本化、外生資金獲取這兩種方式實現。其中,“外生資金獲取”則成為中小企業主要的資金來源。然而,在我國面臨通貨膨脹壓力的背景下,高昂的資金使用成本極大的制約了企業的外生資金獲取;同時,國有商業銀行放貸的目標取向,以及直接金融領域的高門檻,又從融資渠道方面限制了中小企業的外生資金獲取。
(三)企業內部控制中面臨成本控制層面的挑戰
中小企業在完成自身規模擴張的同時,也可能出現 X—非效率。韋伯的“官僚體制”理論認為:企業在規模、層級增大時,將因執行力下降、官僚作風盛行而影響企業的內部控制效率。由此,不難發現:中小企業正由于上述邏輯,仍將面臨成本控制層面的挑戰。
二、新時期企業財務管理的內在要求探究
上文已經指出,企業財務管理應針對企業內外環境展開適應性調整。因此,開展適應性調整應植根于具體、現實的經濟環境中。新時期企業財務管理的內在要求,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防止企業資金鏈條的斷裂
從動態的角度,考察資本循環G—W—G`可知:在這三個環節中,不僅在時間維度上表現為依次呈現;而且,在空間維度上體現為同時存在。因此,這就對企業的資金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大背景下,諸多中小企業都面臨著提升資本有機構成的任務。企業資本有機構成的提升,通過固定資本重置的方式來實現,必將增大企業的資金投入。
(二)優化配置企業資金
正如上文提到,企業資金在時間、空間維度的存在要求,內在要求之一又體現在優化配置企業資金方面。在以市場拉動為主要模式的商品銷售形態,使得企業不僅要關注下游的分銷渠道,還要面對上游生產要素的進貨渠道。即:在貨幣職能(G)、生產職能(W)、商品職能(G `)環節中,企業須進行合理的資金配置。
(三)履行“成本中心”的職責
根據管理學原理,不難知曉:企業財務管理部門扮演著“成本中心”的角色;并且,各職能部分圍繞著財務部門,完成各自的目標任務。因此,企業財務管理的內在要求,還應體現在:監管各職能部門的資金使用狀況,并作出資金使用績效評價。
(四)為企業管理層提供財務解決方案
現代企業結構已由過去的直線職能型,逐步轉變為更加復雜的事業部型。諸多中小企業以高新技術產品的開發與生產為主,因此,以任務導向為特征的矩陣型組織結構也應允而生。面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以及錯綜復雜的企業內部控制,企業管理層需要財務管理部門為此提供咨詢與問題的解決方案。基于這一背景,“為企業管理層提供財務解決方案”則成為財務管理的另一內在要求。
三、加強企業財務管理的途徑探討
在具體構建企業財務管理綜合能力提升的途徑時,須明確一點:各企業的經營管理目標具有差異性,這就必然使本文在途徑的設計上產生困難。因此,本文將從一般層面進行探討。
(一)建立全過程的資金管控機制
建立全過程的資金管控機制,便是通過制定一系列的規則,優化企業資本循環的效率與效益。具體而言:根據企業近期生產規模,決定相應的原料使用量。然而,財務主管部門根據原料的市場價格,測算出所需資金的數額。同時,由于采購部門具備原料需求數量的具體知識,因此,財務主管部門與采購部門須建立起協商機制,來彈性化的開展資金撥付與管理。有關這一點,同樣適用于企業的生產、銷售環節。
(二)建立資金使用效益的評價機制
企業財務主管部門建立資金使用效益的評價機制,目的在于減少資金使用中的機會成本。關于評價機制的設計,應著重在于事前分析與事中的權變管理。因此,有關計算資金貼現的公式、模型,都可以作為事前分析的工具。資金使用中的權變管理,則在于針對企業經營過程中的風險概率值,適應性的進行資金配置。
(三)建立與企業各職能部門的信息溝通機制
企業財務部門終究體現為服務部門的角色,它惟有協助企業業務部門創造利潤,才能真正有效的完成自己的職能。為此,須建立其與各職能的溝通機制,通過“項目制”來具體商討財務管理目標。
四、結論
企業財務管理在于:監督、管理企業資金在貨幣職能、生產職能、商品職能上的配置情況與效益評價。其內在要求為:防止企業資金鏈條的斷裂;優化配置企業資金;履行“成本中心”的職責;為企業管理層提供財務解決方案。為此,新時期應從:建立全過程的資金管控機制;建立資金使用效益的評價機制;建立與企業各職能部門的信息溝通機制,來展開企業財務管理。
參考文獻:
[1]劉麗霞.改善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對策[N].財會信報,2016(6).
[2]李海清.加強供電企業成本預算管理的思考[J].會計之友,2011(5).
[3]李莉.企業財務管理淺析[J].商業文化(下半月),2014(5).
作者簡介:第一作者 程琬杰(1979年4月-),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機關門診部,本科,中級職稱(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第二作者 萬琳琳,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大連艦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