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龍 喻傳蔚
摘 要 案例指導制度對于司法公正的實現有著重要作用。其應有效用的發揮依賴于該制度的司法運行。從裁判文書上來看,案例指導制度的司法無論是宏觀層面還是微觀層面的運行現狀都未如預期,存在著諸多困境有待解決。
關鍵詞 案例指導制度 司法運行 司法公正
作者簡介:姜龍,西南政法大學本科生,研究方向:民商法學;喻傳蔚,西南政法大學碩士,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人民法院法官助理,研究方向:民商法學。
中圖分類號:D926.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5.202
案例指導對保障司法裁判的統一、保障法律的準確適用、規范法官自由裁量權的積極作用毋庸置疑。2010年1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頒布《關于案例指導工作的規定》,標志著中國特色案例指導制度正式確立。 至2015年4月底,最高人民法院已發布十批指導性案例,共計52個。社會各界對該制度高度關注,并給予大力支持, 被稱為“看得見的公正參考系”。但是,案例指導制度的實然運行狀況,遠未達到預期效果。法律制度的運行最終須以裁判文書的形式體現出來,方可稱之為看得見的正義。本文擬從裁判文書出發,檢視案例指導制度司法運行的現狀,分析其面臨的困境,探索出案例指導制度的應然走向。
一、案例指導制度的運行現狀
案例是司法機關執法辦案后形成的司法產品,是由法院的生效裁判累積而成的司法資源,對于完善立法、發展理論和指導司法具有重要價值。我國法院歷來重視通過案例總結審判經驗,指導審判工作。 為了考察案例指導制度在司法實務中的運行情況,筆者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中的首頁, 以“指導案例”為關鍵詞,搜索出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4月30日期間的裁判文書,共計195份,經整理后形成134份有效研究樣本。
(一)案例指導制度的宏觀運行
1. 個案中當事人提起參照指導案例案件情況
自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4月30日止,在上網的裁判文書中僅有134件提出參照指導案例,其中民事113件,行政16件,刑事4件,執行1件。在134件中僅有54件人民法院給予了回應,占40.3%,還有大部分案件人民法院未予回應,視而不見。
2. 指導案例被提起的情況
考察134份裁判文書,有42件為“相關指導案例”,18件所運用的為非指導案例,僅有74件提及到確定的指導案例。在74件個案中共涉及到指導案例17個,約占發布總數的32.7%,另外還有35個指導案例沒有被當事人和司法機關運用,長期“失寵”。
3. 橫向比較各地運行情況
最高人民法院運用指導案例1件,這與其職能和審級有很大關系。將有16-20件的省份(含直轄市、自治區)列為第一組,有11-15件的列為第二組,有6-10件的列為第三組,5件以下的列為第四組。
第一組:山東20件,浙江19件,共39件,約占29.1%。
第二組:河南12件,廣東11件,共23件,約占17.2%。
第三組:安徽、江蘇各8件,湖北、河北各7件,共30件,約占22.4%。
第四組:吉林、陜西、福建各4件,遼寧、海南、四川各3件,山西、廣西、北京、湖南、上海、江西、天津、寧夏各2件,重慶、甘肅、貴州、黑龍江各1件,共41件,約占30.6%;內蒙古、新疆、西藏、青海、云南5省區,在考察的裁判文書中還沒有一例提出參照指導案例。
4.指導案例運用審級和法院級別情況
指導案例的運用審級與法院級別大致相當,在案件審級上主要集中于二審,個案數為78,一審較少,個案數為44,而再審和提審個案數分別為10和2。在法院級別上主要集中于中院,個案數為77。高院運用的有15,基層法院運用的有41,最高院運用的為1。為什么主要集中于二審,而不是一審呢?經調研發現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第一,法院沒有形成運用指導案例自覺,法官尋理、尋法僅局限于制定法,當事人不提出參照指導案例,法院便不主動運用。第二,當事人通常比較信任一審,只有一審裁判不符合指導案例時,方在二審提出。
(二)案例指導制度的微觀運行
1.指導案例運用的啟動
(1) 提起主體。對指導案例的運用,實質是一種規則的運用,對運用的主體并沒有嚴格的限制,任何主體都必須遵循指導案例所確定的規則。在考察的裁判文書中,“運動員”與“裁判者”均有提起參照某某指導案例的情況。指導案例通常成為“運動員”的爭議焦點和“裁判者”的參照依據。
(2) 提起形式。在司法實務中,對指導案例提起的形式多樣,沒有統一。常見的有以下五種形式,即以指導案例編號提起、以原案件號提起、以案件名稱提起、以某報刊文獻提起,還有部分案件所提起的指導案例沒有特定化,部分裁判者也未查明其指向,甚至少數裁判者在作出裁判時也用了類似于“根據相關指導案例精神……”的表述。
2.法院運用情況
(1)運用方式。在法院給予回應的54件個案中,法院對指導案例的運用通常有以下三種方式。第一,作為證據認證。在當事人提起的指導案例中,有13個以證據的形式提起,其中1個確為該案證據, 另外4個被法院予以糾正,法院認為指導案例不是證據,還有8個經歷了當事人舉證、質證,法院認證的過程。第二,作為說理論證。有44個指導案例成為了法官說理的依據,法官在裁判文書說理部分予以引述,進行論證。第三,作為法源引用。在考察的裁判文書中,有1例成為了法官裁判的依據,作為法源在判決書中加以引用。
(2)運用結果。在法院予以回應的54件個案中(包括作為證據認證的個案),予以參照的有43件,不予參照的有11件。其參照與否,只有極少數案件說理充分,大多說理欠缺,甚至沒有說理。
3.當事人以指導案例為由上(申)訴,終審法院處理情況
考察134份裁判文書,有9件當事人以指導案例為由上訴、申訴,本文總結了比較典型的4種情形。其一,當事人提出本案不能參照指導案例,終審法院未予回應,視而不見,沒有明確其參照與否。其二,終審法院用了“相關指導案例”的表述,沒有將指導案例特定化,這樣的表述無異于“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的表述一樣沒有說服力。其三,終審法院并未準確回應上訴人的訴求。上訴人的意思是成文法確定的規則與指導案例所確定的規則存在法律上沖突,二者不能同時適用。而二審法院僅僅是從形式上糾正原審法院將指導案例作為法源引用不妥,而沒有從實質上予以糾正。其四,終審法院詳細的從案件事實和法律上論證了本案與指導案例的差異性,從而得出本案不能參照指導案例的結論。
二、 運行現狀折射出的運行困境
(一)社會參與度較低
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4月30日已上網的裁判文書中,只有134份提起參照指導案例。各地區法院運用指導案例裁判的比較少,甚至部分省區法院還沒有一例參照指導案例裁判。在考察的134個案件中,絕大多數指導案例是當事人或律師提起,共118件,約占88.1%,法院主動參照指導案例的只有15件,檢察機關1件。
(二)指導案例參照較少
在17個指導案例中,只有11個指導案例人民法院給予了法院回應,其中,只有9個指導案例人民法院予以參照。在52個指導案例中,僅有17個被運用于司法個案,還有35個自發布以來無人問津。
(三)指導案例提起形式不統一
指導案例提起的形式較為混亂,在所考察的裁判文書中就多達5種。作為一種裁判規則的運用,應當與成文法條款的適用一樣,其提起形式應當唯一確定。指導案例xx號,是指導案例區別于其他案例的一個標志。因此,指導案例以“指導案例xx號”提起更為準確。
(四)法院對當事人提供的指導案例不予回應
通過對裁判文書的考察發現,在當事人提出的118件中,有79件人民法院在裁判文書中未予回應。在高院一級審理的15件案子中,只有四川高院、廣西高院和山東高院予以回應。
三、結語
一項制度的真正價值在于其得到有效的運用,案例指導制度也是如此。在該制度的未來運行過程中,要進一步規范人民法院對指導案例的運用;使人民法院產生運用指導案例的主動性;即時糾正指導案例的運用錯誤;讓指導案例走向個案,如此方能使案例指導制度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真正實現其設立初衷。
注釋:
周強.充分發揮案例指導作用,促進法律統一正確實施.人民法院報.2015年1月4日,第1版.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發布第一批指導性案例的通知》.
胡云騰.關于案例指導制度的幾個問題.光明日報.2014年1月29日,第016版.
中國裁判文書網:http://www.court.gov.cn/zgcpwsw/.2015年4月30日訪問.
由于裁判文書上網晚于指導案例制度實施,因此只能統計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4月30日的裁判文書,共計16個月。這樣的統計可能不全面,但是可以從中展現當下案例指導制度司法運行面貌。由于重復上網、類案的出現等諸多因素導致在195份裁判文書中只有134份為有效樣本。
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2013)桂民提字第163號民事判決書。
河南省安陽市中級人民法(2013)安中行初字第10號行政判決書。36號指導案例是行政機關作出被訴行政行為的依據,應當作為證據提交。
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人民法院(2013)甬海西商初字第262號民事判決書。“依據……,參照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第24號榮寶英訴王陽、永誠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江陰支公司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指導案例……,判決如下……”。該案在二審中,法官認為直接引用指導案例不妥,予以糾正。
檢察機關提起參照指導案例1件,詳見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2013)黔南刑一終字第38號刑事判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