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性別歧視在我國的勞動力市場當中是比較普遍的現象,也是比較傳統的歧視之一,在社會多元化的發展當中,對女性從業者的平等就業權利的維護是法制進步的重要表現。隨著社會經濟的變革,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消除對性別的歧視是平衡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下,當前女性就業歧視的問題還比較突出,本文主要就女性就業歧視的現狀以及危害加以闡述,然后對女性就業歧視的原因和免受歧視法理學分析詳細探究,最后對女性就業歧視的法律應對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 女性歧視 就業歧視 原因
作者簡介:王楊陽,安徽大學工商管理專業本科。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5.225
女性就業歧視主要就是表現在用人單位基于性別的因素,拒絕接受女性以及提高女性的錄用標準,在男女受到就業的待遇上有著明顯的差距,造成了女性個體的利益受到了損害。在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人們的思想認識得到了進一步提高,男女的權利也逐漸向著平等化邁進,但還有很大一部分用人單位對女性的就業存在著歧視心理,通過從法理學的角度對女性就業歧視深化研究,對解決社會現狀問題有著積極的意義。
一、女性就業歧視的現狀和危害分析
(一)女性就業歧視的現狀分析
女性就業歧視已經成為我國的社會現象,女性就業歧視幾乎貫穿女性從求職到發展的全部過程,使得女性的就業機會大大減少。相關數據顯示,女性在尋找工作機會的時候,有兩到三成的女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視, 96%的應屆女畢業生和75.5%的女性求職者認為存在女性就業歧視問題,其中有61%的應屆女畢業生和29.14%的一般女性求職者曾親身親歷就業歧視。對于已經進入單位的女性職工而言,她們認為在企業內部就業歧視問題依然存在。19%的女性在職者認為,同種崗位男性職工獲得的勞動報酬高于女性職工;有33%的女性在職者提到,當單位內部有晉升機會時,同等條件下領導往往優先考慮男性職工。通過這些調查數據就能夠看到,女大學生在就業當中所受到的擠壓是比較嚴重的,也使得女性就業的機會大大減少。
女性就業歧視對女性的職業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即便是女性就業之后,在職業的發展空間上也往往和男性有著很大的差距。雖然從客觀上來說,女性可能由于生育等生理因素的影響,使得職業發展受到相應的限制,但是主要的原因還是用人單位的認識觀念僵化所致,往往是采取職業隔離的方式對待女性就職人員。通過相關的數據能夠看到,女性的中高管理層以上的比例相對比較少,女領導常常處在副職以及虛職上,在影響決策的女性比例上相對比較少。
女性職業在工作中的薪酬水平相對比較低,退休的年齡比較早。在同樣的工作當中,女性獲得的報酬就要相對同級男性的少,這也是一種比較普遍的歧視現象。男女不同退休年齡也是性別歧視的現實和法律問題。還有就是就業崗位的性別隔離,從就業的結構層面來看,橫向行業間的女性工作多是家庭角色的社會延伸,從縱向角度來看,往上的管理層女性比較少,這樣就必然會帶來負面的效應,對女性勞動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產生不利影響,對勞動力資源的優化就產生了很大的阻礙等。
(二)女性就業歧視的危害分析
從女性就業歧視的表現上來看,主要就是受到用人單位的歧視,一些用人單位在招聘的過程中,表明只接受男性,這就大大降低了女性的就業率。男性和女性在實際的就業結構上存在著不平衡的現象,性別職業隔離的問題比較突出。還有就是表現在女性的退休年齡上的歧視,歧視還表現在工資待遇上。出現女性就業歧視有著多方面的危害,比較容易造成社會發展的不穩定。女性是一類特殊的群體,在就業歧視發生后對女性的自身價值提高和經濟地位以及政治地位等實現都有著諸多的不利,同時還會加重女性的家庭負擔,降低社會發展的質量等。
女性平等就業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標志,同時這也是女性實現自身價值以及對自身解放的重要條件。在當前的多元化發展環境下,社會要想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就要充分重視對女性就業權的保護,而一些無視女性就業歧視的現象,或者是以犧牲女性就業權的發展都是低水平的發展,這對社會發展政策的公平性體現也有著很大阻礙。在當前我國的女性就業歧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一些影響因素根深蒂固,在這一方面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就必然會影響社會的健康發展。
二、女性就業歧視的原因和免受歧視的法理學分析
(一)女性就業歧視的原因分析
女性的就業歧視產生的因素比較多,其中女性的生理自然差異的原因是值得注意的。從女性就業受到的歧視待遇能夠看出,在生理狀況方面是原因之一。女性的體力處于劣勢,在當前的社會生產力還不是很發達的環境下,有很多行業就限制了女性的就業,如搬運以及煉鋼等行業,如高空作業等行業,這些都不適合女性工作。還有就是女性的生育就會造成女性社會勞動時間的“中斷”,女性在完成學業進入社會后,在事業關鍵期由于妊娠以及分娩和哺乳等一系列時間的耽擱,這對女性社會生產勞動和自身發展就產生了很大影響。加上生育保險制度在當前還沒有完善化,這就會對女性的就業產生制約。在有的企業合同中明確規定了合同期內不能懷孕生孩子等條件,這些都會女性人員的合法權益以及特殊的利益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損害。
女性就業企業的原因中,受到法律保障因素的影響,在當前對女性就業權利的保護法律比較多,像婦女權益保護法以及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等,這些法律條文都規定了男女平等,但是在法律規定方面也多是原則性的規定,在一些具體的可操作性和救濟機制上的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的發揮,從而就造成了女性就業歧視現象的發生。女性就業歧視后也往往是面對投訴無門的結果。在法律層面由于對女性就業避免歧視的法規建設沒有完善化,一些法規保障和當前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勞動關系變化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比較缺少運作機制等,使得機構很難對女性就業歧視問題高效解決。再有就是法律的概括性比較強,可操作性比較差,這對女性就業歧視的問題解決也增加了很大的麻煩。例如:《勞動法》第九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故意拖延訂立勞動合同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在這一規定當中的具體執行的難度就比較大。還有是對女性就業歧視的保護性立法為主的立法模式,造成了立法帶有歧視性,在法律效果和立法的初衷存在著偏離等。在具體的政府執法以及監督方面沒有加強,這也是造成女性就業歧視問題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
女性就業歧視的原因中,在男女社會觀念的不平等方面也比較突出,有的人在封建思想觀念的影響下,對女性的智力水平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有著偏見,一些用人單位提高了女性雇傭的條件,有的則是對女性職工的薪酬不平等,這也構成了女性就業歧視的一個重要因素。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女性就業的問題受到計劃經濟的后遺癥影響,沒有注重女性的保護政策,往往是犧牲效率為代價照顧以及遷就女性,沒有重視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造成了女性競爭能力比較低。用人單位在進行招人的過程中,主要是從經濟效益角度出發,所以在選擇職工的時候也往往從能不能給企業帶來效益作為衡量標準,所以對女性職工就本能的存在著偏見。
(二)女性就業免受歧視的法理學分析
女性就業歧視的現象作為社會現象,就要能通過有效的方式進行解決,從法理學的角度對女性就業免受歧視分析,對解決實際問題就有著積極作用。從正義思想層面來看,結合羅爾斯著名的兩大正義原則,一個是“每個人對與其他人擁有的最廣泛平等的基本自由體系相容的類似自由體系,都是平等的權利”一個是社會經濟的不平等應當這樣安排,使其在和正義儲存原則一致的基礎上,適合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在第一個原則方面就是平等自由的原則,第二個原則方面是差別原則。在這一觀念方面對我國的歧視加劇的現狀有著重要意義。從其正義原則當中所說的最少受惠者,也就是社會當中弱勢群體,具體到女性就業歧視現象上,則主要是受到歧視的女性。根據差別原則就要對處在弱勢地位的女性相應補償,從而來減少弱勢群體的差別。
三、女性就業歧視的法律應對策略
(一)加強對避免女性就業歧視的相關立法
要想保障女性就業的公平性,就要從法律角度進行考慮,在完善立法實現對女性就業的平等保護。這就要制定專門的反就業歧視法,首先要對反就業歧視的范圍做出相應的調整。從我國的勞動法當中的條款來看,由于勞動關系沒有產生,求職者就不能依靠勞動法保障自身的權益。所以在就業對象的范圍上要進行相應的調整,要包含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簽訂了勞動合同的實際就業階段的勞動關系,也要能包含勞動者尋找工作中和用人單位的關系。
(二)加強反女性就業歧視法的執行力度
在女性就業歧視這一社會問題上,要能從立法上進行完善,然后將立法的內容在對女性就業的保護方面得以落實。能夠明確用人單位的法律責任,對反性別歧視的訴訟制度進行完善化。并對女性就業歧視的懲罰以及賠償制度進行完善,政府部門的職能作用要得到充分的發揮。政府部門加強對反女性就業歧視的法律實施和監管,構建與完善執法機構和監督機構等,保障女性就業的公平性。
(三)制定相應的救濟措施
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的經濟措施在法律法規當中比較分散化,通常一般的女性很難分清救濟措施的種類以及維權途徑,所以對此就要將調解仲裁以及訴訟經濟措施,規定在反就業性別歧視法當中,能讓受到就業權侵害的女性明確依法維權的重要性,方便其為自身維權。再有就是對用人單位性別歧視的處罰力度要加強,嚴格按照法律規定落實處罰責任,維護女性的救濟權利。
(四)充分重視對女性生育保障制度的完善化
解決女性就業歧視的社會問題,就要從各個層面進行考慮,將生育成本社會化。要能及時建立社會統籌的生育保險制度,企業要能按照男女職工所有工資總額傾向社會保險基金繳費,從而向發生生育行為的女職工支付各種費用,這有利于用人單位實現公平負擔女職工生育的相關費用的目標。
四、結語
總而言之,處在當前社會多元化的發展形勢下,就要能充分重視女性就業歧視的社會問題解決,并能夠從法理學的角度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再通過法律法規的完善建設,促進對女性就業的平等權益的保障。希望能在此次對女性就業歧視的理論研究下,為解決實際的問題有所裨益。
參考文獻:
[1]王慧軒、趙利.城鎮女性就業歧視的經濟學思考.東岳論叢. 2015(5).
[2]于楠.關于我國就業性別歧視的法律思考.西安社會科學. 2014(4).
[3]姚燕鳴.關于消除女性就業歧視的法律問題探析.法制與經濟(中旬刊). 2015(3).
[4]岳世平.關于女性就業歧視的界定及其消除.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學報. 2015(3).
[5]郭毅玲.當前我國女性就業歧視原因淺析.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學報. 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