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君
南京市高中生發展指導現狀及需求調研*
陶君
對南京市不同區縣9所高中的學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得出以下結論:高中生發展指導現狀處于中等水平,教師對學生指導現狀和學生需求存在一定錯位;高中生對學習指導和生涯指導需求高于實際獲得指導情況;高中生發展指導性別差異不顯著,在生活指導方面存在年級差異,低年級獲得的生活指導顯著高于高年級,高一年級學生對選科選課指導有較高的需求。
學生發展指導;高中生;調查研究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正式頒布。為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綱要》明確指出,“建立學生發展指導制度,加強對學生的理想、心理、學業等多方面指導”,并要求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高中階段是學生個性形成、自主發展的重要時期,同時也是決定學生今后生活道路的關鍵時期。加強普通高中學生發展指導工作,對提高國民素質和培養創新人才具有特殊意義。在進行學生發展指導的工作實踐中,了解當前學生發展指導現狀是前提,有必要根據高中生的實際狀況和需求,制定相應的培養方案。
學生發展指導包括理想、心理、學業、生涯、生活指導,與當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內容基本一致。基于此,研究者整合“學生發展指導”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兩種工作體系,編制問卷,在南京市高中生和教師中進行了抽樣調查,為發展指導實踐提供借鑒和參考。
(一)研究對象
在南京市不同區縣9所高中隨機抽樣高一到高三220名高中生進行調查,回收有效問卷201份,有效回收率91.4%,并抽樣對31名教師進行了調查。其中學生平均年齡為16.71±0.86,學生被試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學生被試情況表
(二)研究工具
在文獻綜述基礎上,對學生發展指導內涵進行解讀,并通過學生訪談獲得具體資料,結合教育專家、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等專家一致性評分,自編《學生發展指導現狀(需求)問卷》。該問卷有21個題項,包含學習指導、生涯指導、生活指導三個方面的內容。學習指導是基于科學用腦的策略,包括科學用腦、學習策略、考試應對等方面,共6個題項;生涯指導是基于系統指導的生涯規劃,包括生涯規劃、學業規劃、升學指導等方面,共7個題項;生活指導是基于社會情緒的生活技能,涵蓋學習技能、生活方式、社會情緒等方面,共8個題項。問卷采用5點評分法,得分越高,表明該項目的發展指導現狀越好或者需求越高。所有被試都需要完成對發展指導現狀和需求兩方面的評價。
(一)高中生發展指導現狀(需求)的總體情況
將收集到的學生問卷和教師問卷根據維度進行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2。

表2 學生問卷和教師問卷的描述統計(M±SD)
從表2可以看出,教師對學生發展指導現狀的總體評價,高于學生的自我現狀評價,在發展指導的需求評價上,教師評價也要高于學生評價,并且教師問卷在各個維度上得分接近。這可能是由于教師取樣的樣本小,存在樣本偏差,但這也從側面反映一個問題:教師對學生的發展指導現狀或者需求的評價,與學生的實際存在較大的差異,這會導致教育實踐中出現“一把抓”“面面俱到”“想當然”等不考慮學生實際狀況或實際需要的培養。教育者要摸清學生現有的發展狀況和想要達到的發展目標之間的差距,設計有針對性的培養路徑。
(二)高中生發展指導現狀與需求間的差異
對學生發展指導現狀和需求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見表3。
從表3可以發現,高中生發展指導現狀和需求間的關系并不是絕對相稱的。總體上看,生涯指導和學習指導的需求更為顯著,生活指導的需求主要在組織領導能力方面。有些題項現狀顯著高于需求,如題1“形成正確的學習目的和態度”,題14“適應學校生活,具有良好的生活技能”,題18“掌握溝通技能,學會換位思考”,題20“把握青春期異性交往尺度的方法”。出現此現象的原因,有可能是學生認為現有的發展水平已經滿足自己的需要,也有可能是學生排斥這些方面的指導,需要研究者進一步思考。

表3 高中生發展指導現狀與發展指導需求的差異(M±SD)
(三)高中生發展指導現狀和需求在群體內的差異以性別為分組變量,對發展指導現狀和需求各個題項進行了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在各個項目上未見顯著差異。以年級為分組變量,對發展指導現狀和需求各個題項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出現差異的項目情況見表4。
從表4可以看出,高中生發展指導現狀的年級差異主要體現在生活指導方面,高一年級自評接受的生活發展指導最多、高三最少。生活技能方面,高一、高二年級得到的指導都高于高三年級,與人合作的差異體現在高一和高三年級之間,高一年級得到的關于合作的指導多過高三年級,領導技能指導高二年級多過高三年級。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經驗在不斷增加,到了高三年級已經進入青年的早期,學生會更加自主地進行自我選擇,在生活技能方面更趨向成人水平,而高一階段大部分學生身體剛剛發育成熟,仍然會被家長、老師視為“沒有長大的孩子”,在生活技能、人際關系方面接受的指導較多。此外,我們也發現,發展指導的需求差異只出現在選科選課上,這與考試制度有關。目前江蘇高考還是文理科分類選拔模式,并且在高二就需要選科,甚至有部分學生進入高二后自覺學業跟不上而重新選科,因此,高一年級學生對這方面指導的需求顯著高于高二和高三年級。
(一)高中生發展指導現狀和需求總體情況
方曉義等(2013)將學生發展指導界定為“學校在心理(包括個性、社會性)、學業、生涯等各方面對全體學生進行指導的一系列服務,旨在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從該定義中可以看出,這種教育干預的對象是全體學生,指向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從而實現全面而個性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學生發展指導是一個個別化的過程。本研究對教師樣本調查發現,教師對學生發展指導現狀和需求理解存在一些誤區,高估了學生得到的發展指導,也高估了學生的指導需求。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當前學生發展指導師資匱乏的問題,各普通高中普遍缺乏專職、專業的學生發展指導教師,依賴班主任為主、任課教師為輔的指導模式。高等師范院校在師資培養上要引入學生發展指導課程,還要對在職教師進行相關培訓。本研究得到的數據也表明,高中生發展指導工作僅處于中等水平,學生對指導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程度的需求,這需要對學生發展指導工作進行專業化、體系化建設,從而改善這一不良局面。
(二)學生發展指導現狀與需求之間的差異
本研究的結果表明,高中階段學生在發展指導方面有多樣化的需求:一方面,高中生面臨升學、就業的巨大壓力,使得高中階段成為個體心理、學業、生涯困惑與問題的高發時期;同時,這一階段又是個體心理、生理走向成熟,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是個體選擇未來方向、走向社會的重要轉折期。可見,有針對性的預防、干預措施固然重要,但不能忽視高中生發展的多樣化需求,應協助他們獲得該發展階段所需的能力與體驗,促進其積極全面發展。研究結果顯示,這一階段的高中生對學習和生涯指導有著更多的需求,這些需求顯著高于當下接受到的指導。而一些題項上現狀高于需求,則表明了指導過度或指導不良的尷尬局面,例如學習目的和態度,學生可能接受了過多的說教;又如異性交往的指導,可能存在指導方式不當的問題,還需要進行更多的探索,尋找學生認同接受的發展指導方式。

表4 高中生發展指導現狀和需求在年級上的差異
(三)學生發展指導的群體內差異
研究結果表明,學生發展指導在性別上差異不顯著,這說明學生發展指導具有普適性價值。在年級上出現的差異主要表現在生活指導方面,這與高中階段的學生發展現狀有一定的關系,高中面臨學業和生涯困惑的問題更多,學校發展指導教育更偏重這方面,而生活指導通常較為忽略,讓位給家庭教育去承擔。而在中國大部分家庭中,高中階段的子女與父母之間的交流很少,隨著年齡的增加,他們所獲得的生活方面的指導越來越少,這就造成了一個巨大的隱患:學生進入大學后不適應,出現更多人際關系、個人情緒管理等方面的問題。研究結果還表明,選科選課指導在高中低年級有著強烈的需求,需要教師進行相應指導,幫助學生更好地選擇能發揮潛力的科目。
根據研究結果可以得出以下結論:(1)高中生發展指導現狀處于中等水平,教師對學生指導現狀和需求的認識存在一定誤區,高估了現狀及需求;(2)高中生對學習指導和生涯指導需求高于實際獲得的指導;(3)高中生發展指導現狀性別差異不顯著,在生活指導方面存在年級差異,低年級獲得的生活指導顯著高于高年級,高一年級學生對選科選課指導有較高的需求。
針對以上結果給出的建議是:(1)重視學生的發展指導,加強師資培養,將學生發展指導工作專業化、系統化;(2)重視學生學習指導和生涯指導,尋找學生能認同接受的發展指導方式;(3)關心高中高年級學生的生活指導,重視高一年級學生對選科選課指導的需求。
G444
A
1005-6009(2017)32-0007-04
陶君,南京財經學校(南京,210000)心理健康教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為學生心理健康、心理測量與統計。
*本文為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高中學生發展指導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模式的構建研究”(課題批準號:C-c/2011/02/084)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