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章華
摘 要:現代教育極為推崇素養教學,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更是廣受教育界業內人士所關注,而基礎性作為學生核心素養的核心內容,更是業內人士研究的重點。本文將以學生核心素養介紹為切入點,對基礎性是學生核心素養核心開展全面分析,并會就學生核心素養養成方式提出幾點建議,期望能夠對國內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提供一定助益。
關鍵詞:基礎教育;基礎性;學生核心素養;教育性質
目前,世界各國都對核心素養極為關注,我國教育行業也對該素養內容投入到大量的時間以及精力,學生核心素養研究也取得了較為理想的結果。而該項素養的研究也有效帶動了我國教育行業改革工作的開展,相關人員還需對該項素養進行深度剖析,尤其應對素養核心內容進行明確,以便為我國教育改革做好理論鋪墊。
一、學生核心素養
所謂“核心素養”是指,個體融入社會、終身發展以及工作就業需要具備的全部素養。而這些素養都是在現代社會中,個體開展生活的必要條件,是過上成功以及責任感生活的必要前提,也是未來技術變革與全球化發展所需要面對的內容。而對于學生核心素養,每個國家對于這一概念的具體定義都有著一定差異,在我國,學生核心素養主要分為社會參與、文化基礎以及自主發展三部分內容,而其綜合表現為實踐創新、人文底蘊以及學習學習等6種素養。
二、學生核心素養核心——基礎性
將基礎性作為核心素養核心的理論,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由基礎教育核心任務與性質所決定
基礎教育顧名思義就是為學生發展進行基礎奠定的階段,是學生發展的基礎與前提,而這一性質也明確了學生核心素養應以穩固基礎為主,要加大對基礎性素養的重視力度。并應按照這一原則,對教學任務以及教學目標進行制定,以避免基礎教育出現性質、任務與核心素養培養不符的情況,為基礎教育開展提供保障。
2.由基礎特性所決定
一般按照理論層面而言,基礎與發展兩個詞匯的關聯并不明顯,需要創新性在其中起到銜接作用,其實這種說法并不科學,基礎實際是發展的根基,對于發展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而無論是任一國家的學生核心素養,都極為注重基礎性素養,認為基礎性素養都是個體應具備的內容,像思考能力以及口語交際能力等等。在對基礎性素養特性進行認知過程中,相關人員主要具備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基礎概念較為綜合,會涉及到各個方面的內容,應明確核心素養內容也極為豐富,不應被條條框框所局限;第二,作為價值形態,基礎是核心素養應該堅持的內容,也應將其作為素養價值觀發展的方向;第三,雖然基礎有著不可超越以及不可替代的特性,但其卻同時有著再生特點,相應的知識點以及能力并不是一層不變的,應按照時代發展隨之進行適當調整。
3.對基礎進行正確認知
以往人們對于基礎概念認知存在著一定的誤區,認為基礎就是所謂的基本技能、基礎知識,卻沒有認識到其就有的發展性,對于其穩定性特性過度關注。所以相關人員應認識到這一問題,應適當對基礎內涵中的創新元素以及內涵元素進行挖掘,應真正認識到核心素養屬于發展式概念,所以學生核心素養也可以被稱之為是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等,這也表明了發展是核心素養動力源泉,而蘊含發展特性的基礎,自然是該素養的核心內容。
三、學生核心素養養成方式
1.科學制定培養方式
在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培養過程中,班主任應從學生角度出發,按照全面性發展以及終身性發展的原則,重點對學生的基本能力獲取以及知識解決能力與科學思維方式進行培養,要按照學生年齡、性格以及基礎知識積累情況,制定出科學化人才培養方案。同時還應明確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屬于動態化培養過程中,通常是由簡單到復雜進行演變的,具有較為明顯的層次感。所以班主任在進行培養過程中,應嚴格按照層次性原則,結合學生認知習慣以及學科特點,合理對培養內容難易程度以及培養順序進行排列,以確保學生思維、知識以及技能等能力都可以得到切實發展。此外,由于個體差異始終存在,所以在培養時也應按照個體差異對核心素養培養情況進行明確。班主任一方面要按照科學特點以及教學培養需求,對學生培養方式進行制定;另一方面應按照學生年齡對培養側重點進行明確,以確保培養質量。
2.建立培養保障機制
家庭、社會、學校是學生接受核心素養培養的主要場所,也是學生日常生活與學習的重要活動場所,而這三個場所既是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地,同時也是對學生素養水平進行考核的戰場,對于核心素養培養與強化極為重要。所以三方應認識到自身與其他兩方的重要性,應建立起聯合培養保障機制,實施三方共同培養共同考驗機制。而學校應作為三方聯合的紐帶,由班主任出面與家長和社會有關部門取得聯系,建立起符合學生學習的思維發展空間以及素養學習空間,保證三方之間的有效協調,成為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堅實后盾。
3.帶動學生主觀能動性
學生作為核心素養培養的對象,會對最終培養質量產生直接影響,但以往在培養過程中學生往往處于被動接受方,培養效果也沒有達到預期。班主任應改變這一培養問題,應通過帶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科學思維、基礎能力與知識以及問題解決能力等核心素養的培養,確保無論在哪一層的培養過程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都能得到充分發揮,應通過小組討論以及組織體驗式活動等方式,讓學生自動出各項能力進行掌握,像可以嘗試讓學生作為小老師進行知識點講解的方式,來對學生綜合素養進行鍛煉。
四、結語
鑒于核心素養對于學生培養與發展的重要性,教育行業應加大對這一素養的研究力度,應充分認識到基礎性是該素養培養的關鍵所在,并應以此為基礎,對該素養培養方案進行明確,應通過科學制定培養方式以及建立培養保障機制等方式,為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提供保障,以保證各項培養工作的高質量開展,為國家培養出更多棟梁之才,期望本文論述能夠為我國學生核心素養研究帶來一定啟示。
參考文獻:
[1]石鷗,張文. 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呼喚基于核心素養的教科書[J]. 課程.教材.教法,2016,09:14-19.
[2]辛濤,姜宇,林崇德,師保國,劉霞. 論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內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 中國教育學刊,2016,06:3-7+28.
[3]雷曉慶. 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的特性與養成[J]. 現代中小學教育,2016,06: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