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敏
我一直主張對景區實行分類管理,即公益型、市場型、混合型。
公益型景區指具有明顯社會公益價值,“優中選優”的景區,如故宮、黃山、九寨溝等,其旅游資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和稀缺性,是自然壟斷產品,也是全國乃至人類共同所有的財富。這類景區應免費或少收費,力爭讓全民公平共享,避免壟斷利潤,避免對低收入人群不公正。
市場型景區指不依托所在地傳統的旅游資源,依靠開發商投入資本、土地、文化創意等旅游發展要素,產生市場價值的“無中生有”的景區,如歡樂谷、迪士尼、環球影城等。此類景區的旅游資源具有很強的可替代性和較大風險性,是純市場化產品,門票價格決策完全是市場行為,可采用“誰來就向誰收費”的方式,政府不承擔額外責任。
混合型景區指依托所在地的森林、一般人文古跡等國有資源,同時也依靠開發商投入資本、土地、文化創意等旅游發展要素,產生市場價值的“平中見奇”的景區。這類景區占中國全部1.5萬多個景區中的大多數。此類景區兼具公益性和市場性,在從旅游資源轉化成為旅游產品的過程中,需要地方政府或投資商高成本投入,因此門票定價必須部分考慮公眾的利益,同時又要面對供求關系的影響,政府又不能過度干預,一定幅度的價格升降屬于正常現象,應實行政府指導價或最高限價管理。
以上所言,是從資源屬性、開發建設、成本投入等因素出發,對景區進行的橫向分類,有利于形成產權安排清晰、責任歸屬合理的科學的景區門票價格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