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莉++張偉斌
【摘要】隨著我國檔案學界的發展,我們越來越注重國內外檔案學界的融合。故本文通過對學界“record”和“document”觀點的梳理,以期加強我國與國外檔案學界的融合,從而促使我國檔案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record; document ;文件;文檔
隨著我國檔案學界的飛速發展,檔案學界的不僅越來越重視我國檔案的發展,還更加注重我國檔案學界與國外檔案學界的融合。所謂檔案的融合是指我國檔案學界的術語定義與國外檔案術語相一致,在一定語境和一定條件下,各個國家對相關術語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一致。為了更好使得我國檔案與檔案、我國檔案學界與國外檔案學界的融合,我們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對一些基本概念需要一個相對的較為精確的定義。概念的理解看似簡單,但重要概念的認知卻往往是一項工作的關鍵。特別是現階段中對“record”和“document”的翻譯我國還存在著較大的爭議,由此看來對“record”和“document”的準確定義就變得十分重要。故此本文將通過對學界學者各觀點梳理再提出我的觀點。
由上表可知,我國檔案學界對“record”和“document”的翻譯可謂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各個學者都有自己較為獨到的見解。雖然獨到的各個學者獨到的見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檔案的知名度,也促進了我國檔案事業的發展,但是卻造成了我國檔案學界與國外檔案學界檔案的融合度相對較低,無形中增加了我國檔案學界與國外檔案學界的學術探討。由此看來,我們需要綜合各方力量和各個學者的觀點,給予“record”和“document”既符合我國檔案學界的認知,又能促使我國檔案學界與國外檔案學界更好的融合。
根據上表也可看出,大部分學者都贊同把將“document”譯為“文檔”,“record”譯為“記錄”。都贊同documents可以具有records的價值,但documents不等同records。records由documents轉化而來。
我認為可以從我國文獻和外國文獻這兩方面進行論證。一方面我國相關文獻主要圍繞著機構或組織中、內容上以及時間上三個方面得出結論:在機構或組織中,對具有憑證價值、保存價值的正式的documents進行保存以備查考或利用,則documents轉化為records;在內容上,records從documents傳遞而來,內容保持一致,只是多了一些憑證性信息,如簽名、印章等,元數據內容也不相同;在時間上,從documents到records 是一個順序過程,即只有documents產生后,并經過一定的處理,才能轉化為records。在數量上,是一個逐漸減少的過程,因為并不是所有的documents都要轉化為records,具有憑證價值、保存價值的documents,即archival documents才能轉化為records。另一方面從外國相關文獻來看,根據對國外文獻有關 Record 定義的梳理,我們能夠很清晰地看到,Record 一詞的內涵遠比我們想象的要豐富,如果僅僅將其理解為“文件”或“檔案”將不能全面地揭示其真正含義。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通過對國外文件和檔案管理實踐的討論,將record翻譯成“文件”,document翻譯成“文檔”,既符合國外的文件、檔案管理實際,也符合國內的實踐經驗。從學界對record和document之爭我們可以看出,檔案事業的發展,不僅需要借鑒國外的先進理念,還要加強國內外檔案學界的融合。檔案的大融合能促使我國檔案學界與國外檔案學界更好地接軌,從而促進我國檔案事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宋群豹.再談Record的翻譯之爭:文件或檔案外的第三種可能[J]. 檔案學通訊,2014,(04):31-34.
[2]楊安蓮.試論電子文件的本質屬性[J].浙江檔案,2013,(02):14-16.
[3]龍正義.Records與Documents辨析[J].機電兵船檔案,2012,(06):20-22.
[4]王良城.從文化視角看RECORDS概念的界定[J].檔案學研究,2012,(01):21-25.
[5]李音.Document,Record,Archive(s)的源語境釋義[J].檔案學研究,2011,(06):78-82.
[6]李歡.從Records與Documents的關聯看檔案職業的社會定位[J]. 蘭臺世界,2015,(11):1+4.
[7]王嵐.文件管理還是檔案管理?——Records Management正義[J]. 檔案學研究,2010,(05):23-29.
[8]楊艷.電子文件證據保留的途徑——讀《電子文件管理——電子文件與證據保留》[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6):191-192.